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本文选择主流育儿杂志中的父职文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勾勒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文本中的父职建构。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家庭政策变革的过程,研究发现,主流育儿杂志中的父职建构符合国家强化家庭养育责任的“家庭化”政策倡导。通过“科学化”的建构策略,父职文本不断强化父亲作为育儿“主体”的地位和优势。通过“关系化”的建构策略,父职不仅是亲子关系的实践,也是夫妻关系的调适和整合。虽然因孩子性别的不同,父职文本呈现不同的性别要求和期待,但是,通过“日常化”的建构策略,强调日常照顾和情感融入的“柔性父职”建构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体的示范带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动、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和男性照顾的优势地位发挥等息息相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唤醒儿童照顾上的父职自觉,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儿童照顾实践中来、确保父爱在场,竭力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中国的父职从缺席转向关爱的起步阶段,抖音爸爸达人的大部分均为常人的性质、短视频在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常人属性、抖音爸爸呈现关爱父职的常人方法学,促使抖音上的关爱父职成为常人榜样。关爱父职短视频巨大的引流变现能力,促使其成为抖音平台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并在无意之中产生了推动关爱父职转向的效果。抖音上之所以出现关爱父职短视频并非偶然,而是抖音爸爸达人自身、其家庭与团队、抖音平台、社会需求与价值观念等四个层面组成的社会生态结构的共同产物。青年群体作为抖音关爱父职榜样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可能的实践者,流量经济及其引流变现正在影响着他们对于关爱父职的塑造和儿童权益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殷叙彝 《政策》2006,(9):11-15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企图汲取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内容来发展自由主义,使它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同时仍旧坚守自由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新自由主义或社会自由主义在英国得到系统的表述,而且与英国工党和自由党的政治实践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把它当做分析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典型。19世纪的新自由主义对社会自由主义是采取妥协和合作立场的,因此双方可以趋同,而当代新自由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是抱敌对态度的,社会党可以从实用主义角度采用某些新自由主义政策,但不能向它趋同。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将新自由主义作为危机根源的认识在国内外有着相当广泛的市场。但学界关于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过分夸大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即过分夸大金融监管政策在危机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过分夸大政府政策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负面影响进而对于危机发生的作用,反而将其误为凯恩斯主义。学界提出的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的实质,是将危机的发生仅仅归因为政府政策的作用,回避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深度停滞趋势的反思。事实上,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应当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政府政策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淑珍  王艳华 《湖湘论坛》2006,19(5):44-45,51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是发达国家的竞争战略和西方大国推行国家霸权主义的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双重标准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新自由主义的人性论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自由主义的社会论有悖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论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挑战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大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演变战略的重要武器,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种种挑战:在经济层面,新自由主义企图在经济理论、改革路径和政策等方面误导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在政治层面,新自由主义坚决反对公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大力宣扬自由化,挑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化层面,新自由主义鼓吹的全球一体化包括文化一体化,旨在用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普世价值来消解民族性和各国特色。对此,一要清醒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认清隐藏在“主义”后面的“狼子野心”;二要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加强又好又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迫感,不要为新自由主义的蔓延制造空间;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通过加强载体建设巩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阵地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福利体制类型学的视角,从权利支持、经济支持、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四类政策方面详细梳理了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美国和英国)、保守主义福利体制(法国)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瑞典)下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政策的主要经验。研究发现,不同福利体制类型的国家侧重于不同的政策工具,从而形成各自的政策工具组合。各国对政策工具的选择体现了其政策理念以及国家、市场和家庭的责任份额。基于国际比较分析,文章从家庭照料者支持体系、家庭津贴制度和家庭基层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后小康”时代本土化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20世纪初的风云变幻,导致资本主义严重的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把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这一派以奥地利的路德维希·米瑟斯为代表,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溃败在于理论还不够彻底,要构建“更纯粹、更不妥协”的自由主义。提出对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去论证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政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向。卡尔.波兰尼的"嵌入性"理论分析了"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存在吊诡:虚拟商品和社会自我保护运动之间的内在矛盾。基于该理论的逻辑分析,通过厘清"市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可说明市场"嵌入"社会是社会政策研究路向的解释框架,"劳动力去商品化"是突破"市场"与"社会"吊诡关系的路径和选择,"社会公民权利"作为获取社会福利的资格条件成为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莱茵报》时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自由”无疑是这一时期马克思关注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的部分认识有待澄清:误认为马克思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追求新闻出版自由,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希望通过理想立法来实现自由。这些有待澄清的认识往往忽视了“自由”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忽视了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一以贯之的物质关切与建构思考。马克思这一时期对自由问题的理解已经表现出对自由主义的不满与超越,他批判消极自由的狭隘性,初步显露出阶级分析的方法,并提出“真正的自由主义”以彰显自己自由观与自由主义的区分;同时马克思已经开始涉及对物质利益的考察,初步构建了全新的权利-能力型自由,强调自由的实现能力与物质基础;最后他还呼吁善法的构建与法律承担者的责任,并开启了对社会改造的自由实现路径初步认知,开始向共产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马塞多对社群主义者、传统主义者的批评和自由主义者的中立性观点予以反驳,并结合自由主义宪政实践,通过论证"美德"与"自由"基于"公众证明"的兼容性,构建一种"自由主义美德"。他的这一美德观既阐明了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又论证了自由主义与美德、公民身份、社群的兼容性,且注重理论研究同社会现实生活相连结。但同时,他的理论也蕴涵着一些难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决定论”和“市场决定论”适应了垄断资本打破国内福利国家体制束缚、国外民族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等障碍的需要 ,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政策指导。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是为了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欺骗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努力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目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追随新自由主义政策 ,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 ,进一步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大国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李涛  王桂云 《前沿》2012,(20):40-42
通过对经济自由主义市民社会概念和政治自由主义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对葛兰西和帕森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柯亨和阿拉托在汲取哈贝马斯后期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三分或四分的市民社会理论模型,这一市民社会理论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对民主制度的维护,从而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一个公共财政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为基础,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其职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公共财政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公共财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因此,构建新型公共财政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吕江 《思想战线》2012,38(5):83-87
对新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可以发现,当前并不存在一个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全球气候正义。相反,气候变化谈判更多地走向了权力的合法化。运用理性选择、交往行为以及自由秩序三种理论的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构建将凸现出一种逐级层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茂 《理论月刊》2008,(3):143-146
美国总统布什两届总统任期将满,在其任内,经济与社会保障政策值得关注.布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都深受其新自由主义理念影响,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为先,将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安全放在次位.本文将对布什经济理念作出理论定位,论证其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作用以及布什经济政策优先于社保政策的施政思路,并对从属于这一经济理念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走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倡导极端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如今虽广为诟病,但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导向。新自由主义的没落并不代表自由主义思想都存在问题,我们应去芜存菁,反思市场机制的失灵和政府的社会责任,重塑国家政策职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从有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历史倒错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市民社会是个利益和谐的自然社会,试图通过政治解放来解放市民社会。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市民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消解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想,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批判;以唯物史观取代自然法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解析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