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法治国家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不允许行政机关签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合同,然而德国联邦行政法院却在判决中肯认了公法合同的合法性,笔者认为此判决不仅迎合了传统行政法向现代行政法演变的历史潮流,而且与德国基本法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成本收益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制工具,虽然在我国政策和规范的层面已经得到了初步确立,然而在实践中的运用仍然罕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政府规制过程自身需要考虑更多重因素,无法为成本收益分析所涵盖;同时也缘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有效性需要若干的条件。因此就政府规制的分析而言,在多数情况下是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与多重标准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对于增强我国规制改革过程中的客观化、透明度和自我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该方法的"法律化"可以部分容纳来自政府规制领域给行政法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实现行政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规制行政是特定法律授权设立专门的规制机关,针对特定领域中具有强社会公共性的私人行为的规制活动。规制行政法是有关规制行政的法,系行政法的新类型。法范式意指法学者共同体从事法学研究所共同遵循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由社会问题和主流社会观念所决定的法的价值目标、规范的内容和实现方式三个方面。规制行政法的范式革命主要体现在:价值目标是从私益保护到公益保护;规范内容是从防止行政权滥用到激励和约束行政权合理运用;实现方式是从以事后对抗式的司法救济为主到以事前协商合作式的预防治理为主。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中的法与法理学上理解的法是两个不同意义的概念,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完全相悖。从我国行政法的法现实来看,存在诸多弊端,它使行政法游离于法治大系统之外、使行政法的权威性有所降低、使行政法的调控价值有所贬损、使行政法的规制方式有所不定。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探讨行政中法的涵义,给行政法中的"法"以重新定位。从而理性构造行政法中的法,将造法主体的法律人格应归于立法系统、造法主体的权力维度归于中央机关、法律渊源确定严格标准、行政法造法过程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北京晨报报道,今年北京市行政机关要树立"法是以公民和市场主体的‘权利'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机关的‘权力'为核心"的观念.凡是行政机关需要禁止的行为,必须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否则行政机关不能追究市民的行为.据此,3月12日,北京市召开的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作出规定:"企业或者公民的行为,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因此,北京夫妻要是窝在家中看"黄碟",将不受追究.因为法律没有明文禁止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6.
行政机关既是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也是重视社会关系的社会人。行政机关自我规制的内部动力归根结底是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之后的理性选择。行政机关自我规制的外部动力主要在于外部规制功能的不足,而这种不足恰好可以由自我规制弥补。确保行政机关自我规制动力的持续性既依赖于制度的保障,也依赖于技术的支持。惟其如此,行政机关才能彰显自我规制的力量,树立良好机关形象。  相似文献   

7.
美国环境规制与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世纪1970年代环境规制的高社会经济成本的反思,成本—收益分析在美国环境规制领域愈来愈受到重视。关注美国环境行政规制中的成本考量,有助于我们正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反思本国环境行政实践中的某些盲目和失误,可以避免因为不恰当的规制方式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8.
论滥用职权     
滥用职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泛指掌握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使用或不正当使用权力的行为。但是,作为现代行政法中的滥用职权却与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行政法中,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的范围内,但违背或者偏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原则,不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构成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尽合理,但没有超出法定权限。这是滥用职权与超越职权的主要区别点之一。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超出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即属超越职权。因此,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理解什么是行政法,有必要分析一下行政法所调整的对象。一般地讲,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代表人物都把行政法理解为调整行政机关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例如,行政法学者克·斯·罗赛杰尔专门研究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行政法是公法的一个部门,它和行政机关有关系(和管理行为有关系),另一位学者尔·雷杰尔特在他的行政法著作中写道,"无论美国行政法,还是西德行政法,在广义上讲,都是调整除立法和司法以外的一切国家活动的法律"。  相似文献   

10.
给付行政的法律特质——以《社会救助法》(草案)为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付行政法与干预行政法存在诸多实质差异:给付行政所涉及的权利义务类型与法律表现与干预行政法不同;给付行政法强调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给付行政行为存续力问题突出;给付行政程序法具有与干预行政程序法不同的特性.我国<社会救助法>(草案)没有充分重视给付行政法的以上特点,所以仍存在许多缺陷.给付行政领域立法不能过于强调行政特性,而忽略了法律特质.否则就只能停留在"给付行政"层次,而不是真正的"给付行政行政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美国行政法研究认为行政法是关乎司法审查之法,将行政法限于"外部"行政法,认为美国早期行政权处于蛰伏期,在1887年之前并不存在行政法。本文对1789年至1861年间美国行政与行政法的发展进行评述,通过理解联邦党时代的行政架构、课责机制与司法审查,阐述民主共和党时代的禁运行政与土地行政,探研杰克逊时代的银行斗争、公职轮替及蒸汽船规制,去理解美国行政法的史前史。在中国,亦需研究国家建构与行政法,研究官僚制与行政法的关联,研究行政科层体系的内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从功能上而言,传统行政法通过依法律行政原理和行政救济的保障机制来防止行政权侵犯个人的自由,可谓自由防御型行政法。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国家任务的变化,行政机关越来越多地与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形成三方乃至多方行政法关系,就其间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展开调整。与此相伴而生的行政法可谓利害调整型行政法。这种新型功能下的行政法以公益私益共存论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行政实体法、程序法、救济法等制度的深刻变革,在复杂的利害关系中实现对第三人公权利的保护。这种行政法可以充分整合行政信息,优化行政的决策与执行,实现秩序性和持续性的调整,可以提前解决纠纷,同时也能将行政法与行政现实、政策需要、行政法各论有效地衔接起来,增强行政法的灵活性、动态性、广域性和实效性。如此复合型的行政法方可谓现代化了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复议中的法律适用,其核心问题在于:一是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中可以适用哪些行政法规范作为复议决定的依据;二是其适用规则如何。而这两个问题中后者又依赖于前者,对此1990年国务院出台的《行政复议条例》第41条规定:"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为依据"而1999年全国人大颁行的《行政复议法》对此却没有明确规定。对此的探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其个案实践中都无可回避。  相似文献   

14.
德国行政法教义学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可完全司法审查"是一个应予放弃的观念。从法理学的角度审视,这个观点的诸多前提条件是无法满足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应用意味着规制密度的降低和向行政机关赋予酌定空间。承认不确定法律概念赋予行政机关酌定空间并不意味着行政司法审查强度的降低,原则的具体化思想既能为此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标准,也能更...  相似文献   

15.
传统行政法学偏重于作为行政过程最终结果的行政行为,缺乏对行政过程中各种行为形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也忽视了行政过程中行政机关的政策形成能力。现代行政法学应当关注行政政策形成的过程与能力。美国行政法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但其对于政策与法律之间互动的关注、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及制定法解释准则的构建,均体现了与日本等国类似的法治进路与方法论,值得中国行政法予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私法中的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法上的最高原则,它约束的对象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在行政法律体系的构建中,诚实信用原则起着统领和价值导向的作用;在行政法律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它起着弥补成文法漏洞和解释法律的作用,同时它又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我国在未来的行政立法上应将诚实信用作为行政法上的原则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桦  殷继国 《法学评论》2004,22(5):69-74
行政垄断是我国现阶段最严重的垄断形式 ,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进路 ,对行政垄断的产生、运行以及规制的法律规范进行经济学分析 ,分别得出了行政垄断的产生是行政权力交易的结果、行政垄断的运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以及行政垄断规制法的行政法属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新《食品安全法》中的"行为规制"属于"权力性规制",具体分为行政许可规制和日常监管规制两类。行政许可规制有"应当取得许可"、"无需取得许可"、"没有明确规定"三种情形;日常监管规制分为风险管理和过程监管。通过原理分析和实效分析,可以定位新法的不足,为行政执法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9.
江必新 《法学》2012,(12):17-29
行政规制行为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行政活动,可以归入传统的广义行政行为体系。行政法视角的行政规制研究,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更要注重体现行政法学的自身特点,重点研究行政规制权、规制主体法律地位、规制行为的合法性、对规制主体的规制、被规制主体和利害关系人法律地位及权利救济等问题。我国行政规制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强化或者放松的路径抉择,而是要立足中国的现实,运用历史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区分不同领域、因地制宜,有进有退、快慢结合,并且重视规制手段的选择与不同领域内不同目标的相适应性等问题,科学构建和不断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行政规制制度体系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法关系乃至于行政法治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行政法中的"权利"和"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行政法学界历来重视对后两者的研究而忽视了前者,没有给行政主体义务以科学的定位,这不能不说是行政法学理论的一大缺憾。行政主体义务的成立,必须有法律或职权上的依据,有行政法上的义务形态,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主体,有完成义务的行为能力;行政主体义务在法律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一个复杂的义务链条,是管理义务与服务义务的统一,是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是职权义务与行为义务的统一,是法规义务与契约义务的统一;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职权定"责",对行政法关系定"性",对行政行为定"量",对行政救济定"度"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