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实事求是》2010,(3):9-12
从哲学层面来看,人类始终有着追求"崇高"的本性,对崇高的追求构筑了人类的精神家园。从历史层面来讲,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的历史规定性是不同的,因而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具有不同的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建设精神家园提供了价值主导,其大众化过程正是推进人们构建精神家园的过程;同时,精神家园的建设也更有力地推进了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进程。由此,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精神家园构建体现出相互依存、互相促动的双重向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发展的较高级文明形态 ,其特征会有多方面 ,而政治的安定和谐无疑是一个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文明设定了政治的安定和谐的观念前提 ,政治制度文明提供了政治的安定和谐的根本保证 ,政治行为文明加强了政治的安定和谐的行为防线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要解决当代全球问题,走出人类困境,寻求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途径,必然要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审视、思考。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及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和研究,以阐明我们对人类中心主义应该采取的态度——扬弃,其结果使我们必然走进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人类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演进,还是人与自然变化的过程。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背后隐藏的是基本价值的危机,即道德法则与生态法则的失衡。为了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以“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普通和谐”观念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演进,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生态环境的蚕食.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基本价值的危机,即道德法则与生态法则的失衡.为了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以"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普遍和谐"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重要观念,是对当代世界正在形成的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本质把握,是构建社会和谐、实现创新型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观念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的新的文明观念。这种观念所蕴含的处理族际关系的真谛,无论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还是多样性的世界,都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世纪桥》2011,(21):43-4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毛泽东思想内容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从实践形态的观念看,人类历史就是实践形态发展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实践观的阐述,探寻其在理论和现实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其发展经历了古希腊奴隶制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等民主形态。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民主形态,它既继承了人类历史上民主政治发展积累的积极成果,又与以往的民主形态具有本质的区别,是对传统民主形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两种表述方式。前者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表述,是基于生产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后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或人类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的一种表述,是人类生存活动组织形式的表现,是对人类创造财富的关注和价值选择。社会形态迄今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几个阶段;文明形态迄今经历了前文明形态、内在分裂的文明且已经出现了体现未来文明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关照,同向发展,可以从不同方面指称同一社会历史阶段,但必须予以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从我国古代向往的和谐文明、天下大同的“小康社会”,到马克思用“全面”、“自由”,即“和谐”来描绘的高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都把和谐的社会作为人类发展的高级境界。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美与审美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西方对自然美及其审美教育价值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自然美的追求愈加向自觉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自然美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培养爱国情感,加深人生感悟,丰富精神生活等多方面的审美教育价值。进行自然美审美教育,应综合提高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主体条件愈充分,愈能发挥自然美的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资金议 《党史文苑》2009,(11):47-49,80
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虽然依法执政的思想在我党早已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任务对依法执政的具体要求却各有不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则从权力和谐、党政和谐、司法和谐、党群和谐、规则和谐五大方面对依法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少伯 《党课参考》2023,(Z1):96-106
<正>学原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个明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第九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  相似文献   

15.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的启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的信仰和目标,党的建设首先应是“思想上建党”,就是要求党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屡遭外强凌辱,积贫积弱,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的仁人志士作了不少探索,各党派也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但综观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的政治主张,唯有共产党提出的解放中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最崇高最远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而献身奋斗,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人类从哪里来?要走向何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面对触目惊心的黄沙肆虐、河水断流、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生态观念和生态意识?陈寿朋教授的新著《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从一个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这些十分紧迫的问题,是研究草原文明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生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社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在生态文明社会里,生态原则成为资源配置基本依据,生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绿色消费成为社会主体消费方式,生态法制成为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生态意识成为社会主流观念。生态文明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全面性,经济运行的和谐性,社会福利的合理性,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和”是我国古代形成的对人和社会状况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和谐,是人类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薪火相传,以和谐为特征的文化精神生生不息,和谐社会的理想始终鼓舞着人们为之奋进。今天,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目标,堪称解决现实的社会矛盾、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英明之举。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阐  相似文献   

20.
正在本书的开篇,卡德里就穿梭于古老的司法实践中,展示了"法律源于神意"的观念。他详细描述了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法庭戏剧——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和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这些描述既展现了人类原始的正义观念和法治雏形,也反映了人类早期司法活动在处理犯罪时的迷信。比如,那时的人们认为杀人犯会散发出一种臭气,这种气味会引发神怒,只有用审判的方式才能将其驱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