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母爱涓涓     
儿时的我经常在繁星闪烁的夜里依在母亲的怀中,静静地仰望天空,听母亲给我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细细回味,一种珍藏多年而幸福无比的感觉就淹没了我。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一家人的生活虽清苦却其乐融融。当然幸福的背后总是要有人付出艰辛的代价的,这个人就是平凡伟大的母亲。和普天之下所有为人之母一样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一切的一切,而且是毫无所求的心甘情愿的付出,有的时候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母亲的一生可谓坎坷不平。17岁那年,灾难降临,母亲鬼使神差般不幸患上了一种在她那个年代可能是绝症的怪病。她…  相似文献   

2.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3.
第九个保坶     
为了给母亲过生日.15岁的飞雪放下学业,冒充18岁出来打工,虽然她的行为有些冒失和不当,但(?)理(?)令我(?)容(?)母亲因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的她只有一只腿和一只手还受自己的意识支配,身体的其它部位都毫无力气,每天不得不瘫卧在床上。长期卧床,让母亲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和古怪,不到一个月先后请了8个保姆,都因为无法忍受母亲的怪脾气而辞工,我不得不再去家政公司请保姆。  相似文献   

4.
在古老的如皋城镇居住着一位饱经沧桑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日本老兵,她叫伊藤郁子,今年74岁,如皋市政协委员。几十年来,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华夏的大地,用自己无悔的岁月奏响了一曲爱的颂歌。她说:“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盛开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1925年10月,伊藤郁子出生在日本岩手县高田市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兄妹四人,排行老三。1945年春,她从岩手县红十字会护士学校毕业,校方突然决定将她们一起毕业的80名学生派往中国战场,她带着离愁和恐惧来到了日本驻中国东北第一陆军野战医院。1…  相似文献   

5.
宝儿小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一起度过的。母亲从来没感到拖累和厌倦。淘气也罢、破坏也罢,母亲总是能极大地宽恕宝儿。她把呵呼宝儿当做一种享受,一种安慰。她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宝儿身上。宝儿笑,她跟着笑,宝儿病了哭闹,她会陪着落泪。我有时被宝儿缠得不耐烦,忍不住打她两巴掌,母亲就一边埋怨,一边心疼地抹眼泪。我常嫉妒地想:“哼!小时候你也会这样疼  相似文献   

6.
我常说要写一写他和她的故事,虽然他每次只是给我讲一些片言只语,可我却仿佛听到他心中爱的千言万语。他否认自己爱她。理由是:听她讲述她和她男友的分分合合;他没有心悸的感觉。我很想讥笑他:如果她讲给我听,我可能连听下去的兴趣都不会有的。在这个世界上,要一个男人认真地听一个女人幽怨地诉说她的爱情,是很难的一件事。除非,他喜欢她,爱她。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说到底,最终的目的是要得到她。在男人的思维中,占有才是最原始最真的爱。可是,单恋的痛苦已将这爱升华,升华到静静地退守一旁,看着她从容地迎接幸福。——彼得潘  相似文献   

7.
5月的电视屏幕上,陈枰的新剧《三七撞上二十一》正在首轮热播。看到该剧拍摄期间的花絮,发现她带着她10岁的可爱女儿妮子,在摄制组泡了一个多月。小妮子跪在地毯上写作业,与剧组的小演员嬉戏,还自己写博客……我很好奇,陈枰是如何教育妮子的呢?著名编剧是不是个完美的母亲呢?于是,在陈枰位于北京城东的家里,我们就“完美母亲”这个概念拉开了话题……  相似文献   

8.
早就想给母亲在饭店过一回生日了,可一直没有兑现。一个心愿落空,几乎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关键一条就是因为只把它藏在心里。一旦说出来,有困难就容易克服,也就容易兑现。这大概就是人们要把计划公布的道理。于是,这回在母亲69岁那年的年三十晚上,我就在饭桌上对孩子们公布了计划:“明年一定要了了这个心愿,你们替爸爸记着。”原本,是打算去一个小饭店。到了眼前,却改了主意,决定到宾馆的15楼——这里是我们这个小城最高档的饭店。转眼,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这天晚上,当我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一百个不同意。母亲是个质朴的人,说话不会拐弯:“…  相似文献   

9.
他爱上她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女孩子是如此地爱喝茶,而他从来不爱喝茶,入口就是苦涩。所以,他的冰箱里总是各式各样的饮料,而她总是笑着说,早晚有一天,你会爱喝茶的。他想,江南的女子大概都爱喝茶吧,一杯上好的龙井或者碧螺春往往就是一首诗呢,这是她说的。所以,他以后去江南出差,总是买了最好的明前茶给她。爱情就是这样吧,如果爱了,就愿意给爱人最好的。而他依旧喝他的饮料,从冰箱里拿出来,即开即喝,不像她似的,要那么讲究的茶具,还要一步步慢慢地运作,像是在茶艺表演。多累啊!他总是笑话她说,说她注重过程比结果更…  相似文献   

10.
习惯     
诺拉有很多习惯。比如她上网肯定会做两件事:听光良的《第一次》和蔡琴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然后看看自己的邮件。通常她的邮箱里没有专门发给她的邮件,但是她还是看。我知道是因为曾经有一个人专门给她发邮件,而现在不了。她是想重温当年的感觉呢,还是想有一天发现奇迹?她从来不对外人讲。但是她怎么能瞒过我呢。诺拉不喜欢唱歌。但是她这个人有一点古怪。她自己一个人唱歌时,唱的很用情,很好听,但是一到了人前,她就不好好唱了,要么改词,要么换调,嘻嘻哈哈,跟玩似的。我知道她会唱。可她就是不好好唱。有一天,那是很久以前了,她打电话…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华侨的女儿,祖居云南腾冲县.祖父早年留学日本,学成后回国以行医为主,并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云南解放后,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我父亲。伯父和许多亲属,都分别侨居在日本、美国和缅甸等地.我的母亲是一名列车员,是她领着我们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度过一段很艰苦的时光.那时,“海外关系”的帽子,给我的家庭罩上了阴影特殊的家境磨炼了我的性格,母亲走班的时候,我要照顾弟弟,母亲到站,我就去站台接她.从耳儒目染的接触中,使我对母亲的热爱上升到对列车员工作的羡慕,我想长大了…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新年     
正那是秋天的时候。一天,妹妹微信语音,叮嘱我有空了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妈想你了。这个"想"有着让人动心的画面:妹妹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母亲止住脚步,留恋地回头望着一个女性的背影。她对妹妹说,多像你姐的样子。妹妹说,母亲当时的神情那么陶醉,仿佛她的大女儿就站在了她的眼前。听着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电话立刻拨打过去。母亲接的。她一听是我的声音,就从片刻的客气中转换回来:静静啊,是你吗?想谁谁到,真好。昨天和你妹妹还念叨你呢。打喷嚏了吧?我抑制住情感,竟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以为自己早就忘了他的。那么多年过去了,况且她又爱了很多次,爱一路丢一路的,最后她不知道哪个是最爱,可是第一次爱她总是记得,记得他穿淡蓝色的球衣,有时候在腰里围着,他长得高高帅帅的,有点儿像三浦友和。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自己喜欢他,因为他周围有太多女孩子围着。她想,无论如何也不会轮上她的。于是好多年过去了,她的单恋情结像一个远去的梦,渐渐地越变越远。直到有一次高她中同学聚会,她心里慌慌的,不知道自己应该穿什么,翻箱倒柜地折腾衣服,仿佛哪件衣服也配不上这次聚会,后来她呆呆地坐在秋天的窗前,终于明白自己…  相似文献   

14.
素问 《新青年》2005,(1):34-36
我是一个十分热爱吃的人,热爱到了崇拜的地步。我这样一种有前途的爱好小小年纪就初露端倪,传说我4岁的时候有一回半个月低烧不退,到处求医不见好,爸妈给急坏了,问我想吃什么东西,我说想吃罐头。那时候本来也没什么好吃的,我们家也很拮据,能吃上罐头已经是了不得的奢侈了。于是妈妈下了很大的决心,给我买了一瓶珍贵的梨罐头,嘱咐我不要乱动,等她晚上下班回来打开给我吃。我等她上班走了,自己从床上爬起来,用剪刀啊钳子啊什么的把瓶盖撬开来,享用一番,一滴甜水也没剩下。吃完后吐了一地,烧就退了,想来是积食的缘故。此事20年来一直被传为笑谈…  相似文献   

15.
生日的祝福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可母亲却是强忍着痛苦躺在病床上度过的。今天应该是我这个儿子守在身旁侍候她的日子,可我却只能呆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偏远小镇的工地上。  相似文献   

16.
雨薇是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女孩,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是父亲一手把她带大的。父亲很爱雨薇,但他对雨薇也很严厉。刚放暑假,他就督促雨薇报一个什么班,好能学点什么。雨薇是一个品学兼优也有上进心的女孩,可这个暑假,她真的想歇一歇。幸好没过几天爸爸就出国去业务考察去了。雨薇自由了。雨薇一直想高中毕业就出国留学,所以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机场转转,提前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那里有送行的恋恋不舍,有登机前的惴惴不安,还有重回故里的兴高采烈。因为这个习惯,最要好的女伴常说“雨薇想出国都快想疯了”。雨薇正在机场的大厅里…  相似文献   

17.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8.
卜命     
澜涛 《新青年》2002,(11):12-13
生命真的可以预卜啊,当阴阳经纬满是爱。我出生的小村偏僻、闭塞,很少有生人出现。一天,一个40几岁模样的男人手打着竹板出现在小村街头。我好奇的问母亲,这个人是做什么的。母亲告诉我:“是算命先生,给人算命的。”“算命是什么啊?”母亲用手抚摩着我的头,说道:“就是能算出来一个人将来会怎么样,能不能当官、发财什么的……是迷信,不要信的。”母亲的话我一直相信,因为母亲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人,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她不仅可以把布片做成漂亮的衣裤,肚子里还有好多的美丽故事。有母亲的日子,是快乐幸福的。  相似文献   

19.
海燕 《海内与海外》2005,(10):74-74
商界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家族企业的兴旺:不论是日本的松下、美国的沃尔玛、通用汽车,还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这些家族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似乎只有他们会全心全力地主动爱产品、爱公司,这就是“跟产品谈恋爱”的精神。几千年以来,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恋爱?恋爱就是连缺点都爱,这才叫恋爱。有人会质疑这句话的偏颇,但一个恋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哪里会没有缺点?会恋爱的人会这样去想———我的恋人是怎样的好,甚至看到缺点的时候,她会想我怎么想办法把他改正过来;会谈恋爱的人对待恋人是这样,他的衣服不好,我给他买一件衣服;他…  相似文献   

20.
肖峰 《新青年》2007,(12):42
高中和我一个非常好的女生,现在我们读大学没有在同一个学校,我们的友谊好像在淡化。她从来都不给我打电话,我打电话向她借钱,她也不借给我了。而我把她当做我的精神支柱,但是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她说,她从来都不给我安慰的话,我好伤心啊。我想如果她给我一点鼓励,对我好一点点,我现在也不会经常想到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