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远 《同舟共进》2008,(1):42-44
"一代直声"梁漱溟是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和声誉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有几个横断面让人惊羡:其一是1916年,梁23岁,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被蔡元培发现,聘请到北京大学教书(当时有传闻,之前梁预考北大而未获录取);其二是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10月10日,梁漱溟由南京到上海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11日夜,梁由上海回南京,次日清晨,下车见报,看到国军已攻下张家口的  相似文献   

2.
艾红玲  张福臻 《前沿》2013,(15):175-178
蔡元培对北大学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任北大校长期间,对北大的旧学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充实和调整师资队伍,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严明学校纪律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蔡元培的这些改革措施在今天高校学风建设中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师的雅量     
<正>1912年3月,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孔学商榷》。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翔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一连读了几遍后,便决定将其聘请到部中任职。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信。胡玉缙在当时学术界还是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  相似文献   

4.
王海荣 《前沿》2013,(8):56-5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其个人成就中最被称道的就是他在北大任校长时期开创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思想,由此不难看出蔡元培的德育思想具有深厚的底蕴。基于此,笔者试就蔡元培德育思想体系中的个人道德修为为论述的着眼点,通过对其在个人自我道德修为的价值理念进行论述,旨在为深入研究蔡元培德育思想以及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价值观做些有益的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5.
安兆东  王宁 《春秋》2013,(4):47-47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极力整治北大腐败的学风,在学生中发起成立各种学会、研究会,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吸引到研究学问上,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倡科学和民主,使北大学风大为改观,成为3K Ilt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在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多人被捕,蔡元培极力营救。当时临朐籍学生李复昌正在北大法科读书。李复昌字元一,号亚东(1895-1973),柳山镇后疃村人。少年聪慧,品学兼优。1916年考人北京大学法科,祖父修符赋诗送行。诗日:分科大学设燕京,送汝负笈列众  相似文献   

6.
一个世纪发前,当清朝翰林院的青年翰林蔡元培面对康、梁变法失败的悲剧,毅然挂冠而去时,他绝不会想到百年之后,他会成为北大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7.
叔雅先生     
(续上期)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荣 《传承》2010,(4):42-43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虽然"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但是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学生与教工出入极不方便。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相似文献   

9.
我觉得这只北大"旁听猫"得益于北大的旁听传统。北大旁听传统由来已久,自从蔡元培校长主校北大以来,北大允许旁听逐渐成为北大约定俗成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北大,是蔡元培和马寅初成就事业的摇篮。挥之不去的北大情缘,也成为他俩深厚情谊和北大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蔡元培辞职出京殷小未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两年半以后的事。蔡元培到北大后,奉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大力进行各项改革,提高了北大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新的学风,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是这一切都遭到了...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颇有一些“怪人”,傅斯年就是其中一位。傅斯年字孟真,五四运动爆发时是北大学生,北大游行队伍的总指挥。后来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应蔡元培聘,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他秉公直言,人称“傅大炮”。抗战期间他是国民参政员,在1944年一次国民参政会上抓  相似文献   

13.
薛锋 《中国人大》2013,(15):51-52
1918年1月19日,由校长蔡元培倡导成立的北京大学进德会正式宣告成立,此时刚好是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第二年。与某些大学校长有所不同的是,蔡元培既没有急于给自己弄房子、车子和票子,也没有急于给自己弄一级教授、两院院士、博导之类的学位和职称,而是在全校教师员工中倡导创办起北大进德会,积极提倡进德,与社  相似文献   

14.
五月间的北大百年校庆,其纪念之隆重,之热烈,令海内外人士刮目相看,难以忘怀。笔者虽不是北大学子,也为此盛况而欣欣然。但在欢快之中,又念及于10年前去世的爱国老人梁漱溟,并由此联想到当年任北大校长伊始便破格任用24岁的梁漱溟的蔡元培。由于笔者在梁漱溟最后26年岁月中与其交往密切,深知倘若没有蔡元培当年对梁漱溟  相似文献   

15.
一、"超教育而言教育"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就教育而谈教育了,必须超越教育而谈教育问题.我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 去年我和北大的志愿者一起作了一件事:为教育界前辈高仁山先生出文集,建墓立碑.高仁山先生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育系主任,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位先驱.他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左派,参与革命活动,因而成为继李大钊之后第二个被张作霖杀害的先烈,而且他是被押送到菜市口公开问斩的,是北大唯一的一个如此惨烈牺牲的教授.但人们却把他遗忘,几十年无人问津.我们这些北大的教师、学生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了解到高仁山先生的事迹,深感有愧先烈,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才在香山植物园将他迁坟安葬,也借此机会,重新认识他的教育遗产.他的教育思想有两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胜任     
《创造》2016,(Z1)
正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时,有一天,一位北大毕业生去见蔡先生,不知为了什么大吵大闹后离去。第二天,这名毕业生拿着一张求职表格,又去见蔡先生,要蔡先生写封推荐书。蔡先生看看他所填的表格,马上就写推荐书给他。事后,傅斯年去问蔡先生:"昨天他才跟你大吵大闹,为何今天你肯为他写推荐书?"蔡先生说:"我看他所申请的工作,他能胜任。"  相似文献   

17.
在1917年元月就任北大校长时,作为辛亥元勋与学通新旧的学者,年已半百的蔡元培在政坛和学界的地位早已奠定,他曾参与创办光复会、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荣任新生的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等职。而在1923离开北大后的近二十年时光中,他曾任中华民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及监察院院长等职。然而,在北京大学的这短短六年,却是他壮阔一生中最为辉煌、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段历程。时至今日,他之所以一直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景仰之情反复纪念、思念、怀念、探讨、研究,盖因“北大校长”矣。不过,在蔡氏之前之后…  相似文献   

18.
今天这一喜讯传来,蔡元培校长等先贤欣喜之余,想必也会汗颜。北大科技园在北京大学东门边兴建五星级酒店引发部分北大学生不满,学生称利用珍贵的北大校园土地建酒店的行为令人气愤。北大校产办相关负责人回应说,这块地不属于教学科研用地,而是商业用地,酒店设有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对学术有帮助。(4月19日人民网)北大要建“未名湖大酒店”的消息一传出,舆论一片哗然,发对之声不绝于耳。但以笔者看来,这些人见识短浅,是非不分,实际上,北大太应该建这个大酒店了,您不  相似文献   

19.
丁弘 《现代领导》2009,(6):40-40
20世纪30年代初.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一时间,“陈案”震动全国,一些极右分子呼吁国民党中央“立即处决”。陈独秀被押赴南京,如同押赴刑场,可是,他在沪宁车上,还呼呼酣睡,一时传为佳话。一些有识之士感念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或钦敬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或尊重他的人格.纷纷进行营救,这是完全抛开党派之见的了。如蔡元培、柳亚子、翁文灏、林语堂、胡适、蒋梦麟、杨杏佛……以不同的形式争取公开审理.反对暗箱操作.军法从事。宋庆龄还专程从上海到南京,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成功者甚多,我们不难从中遴选出自己推崇的对象,但若将某人推崇为大师、完人,这肯定是一件容易离谱的事情。在现代中国,除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还有谁能无愧此誉?这并非笔者私见,而是蔡元培同时代众多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