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样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起点。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影响、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参加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经过革命斗争的锤炼和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少数民族的革命骨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杜亚泉是"五四"文化论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因为主张"文化调和论"而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学界对杜亚泉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他与陈独秀的文化论战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上,即主要是他的文化观。对于他的政治思想,却少有论述。杜亚泉理性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他的国家观、政治革命观、共和政体观和理性的政治思维。从杜亚泉对国家的分析,对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区分,可以得出杜亚泉是一个理性的、现实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革命与共和政治思想以及理性的政治思维,对我们今天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仍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爱国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生下爆发的,它同时又扩大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一场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和创新的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其基本精神是思想自由、个性解放,也就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人的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人的思想解放吴静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本世纪里中国伟大的并有深远影响的文化革命。历史走过了70多年,我们又处在世纪之交,回顾本世纪已走过的路程,展望21世纪的前景,都离不开对文化的思考,五四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对人的现代化的思考。一、变...  相似文献   

5.
李家勇 《工会论坛》2010,16(1):152-153
《每周评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报刊,它的经营十分具有特色:它在北京大学的支持下创办、发展,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办刊资金,注意与商会结合以取得商会的支持,并且充分发挥广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广大读者进行密切交流,建构了富有成效的销售网络。《每周评论》的成功发行是它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挥重大的作用、成为我国五四时期著名刊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科学与民主的伟大旗帜,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旧习惯。在这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冲决封建意识的网罗,争取婚恋自由的思潮汇成席卷全国的热湖,其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所罕见。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深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封建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工农群众及其自身地位的认识。而这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力军,所以加快了知识分子向革命者转变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力发展视角来研究五四运动,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视角来探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发展的起源;二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生产力发展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作用是显性的,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是导致爱国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而五四爱国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五四纪念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样悠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建构五四革命话语体系,以适配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五四叙事侧重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号召其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构五四话语体系,以更为务实的机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推动青年建功立业,健康成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念五四,力求回归本源,唤起初心,激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得大彻底,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不少人迎和此说。我却不能理解,不知道何来“断层”!, 大概也是多年来讲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讲得太热闹了:似乎舞台大幕一开,锣鼓喧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大将,一个接一个出场,率领千军万马,把旧势力杀得落花流水,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研究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而五四形象的确立和五四话语的重构就是在不断的纪念、研究和回忆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从总体上说,对五四运动历史诠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四"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研究三种"五四"话语系统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都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描述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革命。在这部小说中 ,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参加大革命的革命者以及他们的革命动机、革命思想、革命心理和采取的革命手段并展望了革命的前景。因此 ,研究马尔罗眼中的中国大革命对于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是一个极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全面认识“五四”运动,有必要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这两个不同的时段做出界定,它们在口号、主体、目的、形式、内容诸方面均有所不同。从整个“五四”的历史时段来考察,通常对“‘五四’精神”的概括也有必要加以充实,同时,它的局限性也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共产主义革命在乡村的转移扩张进程在统一战线的语境下亦是工农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而当时散落于乡村各地的农民并没有近代的政治组织,传统乡村网络是其现实世界的依托和纽带,故早期革命者在寻求革命下乡、团结可团结力量,以构建工农统一战线的努力中十分倚重乡村传统网络资源。宗族与秘密会社在革命初下赣南时的利用为此提供了相应的注脚。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推动政治发展的精神动力。本文通过透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探讨五四政治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近翻看一本中国近代史图册,看到“五四”群英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不禁为他们的年轻而讶异。 “五四”群英中最著名的如: 陈独秀,37岁。他创办的著名的《新青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杂志,成为“五四”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重镇; 胡适,25岁,白话文运动的主将。持论稳健的他与极富革命性的陈独秀相配和,成为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80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撼全球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开启了本世纪中国变革运动的闸门,构造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灵魂,奠定了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的山西青年奋斗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沿,并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与发展的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重要力量。历史证明:山西青年是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必将是山西跨世纪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激励当代青年继承“五四”光荣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视为中华民族追求进步与解放的历史性转折点,五四精神中所蕴含的科学与民主的追求,也成为激励青年和知识分子奋斗的光辉旗帜.但是,五四精神却有时受到曲解或非难,甚至存在着失落、沉沦的可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状况表明,当改革在体制转型阶段遇到巨大复杂困难的时候,当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使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消极、投机的实利主义气氛正在侵蚀着批判、建设的理想主义意识,一种笼统的张扬中国文化的天命论和闪烁其辞地缝合极左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在冲击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理性价值体系.因此,反思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一个世纪的历程,而认识和重申五四精神是必要的.光大新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以利于在跨文化交流的世界文明体系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战略选择,应当成为我们迎接新世纪所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的诞生与它的先驱们自觉地推行个性解放密切相关。个性解放的成因是:社会的巨大转型、西方思想的涌入、先驱们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求学经历等。个性解放对新文化运动中伦理道德、语言、文学等重大领域的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个性解放的衰歇与先驱们当初崇尚个性解放的实用主义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青年继承和弘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精神,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今天,我们在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