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套课桌椅,120多个学生,21年的代课老师;共送出留学生1个、大学生2个、中专生5个……这是樊汉林这位乡村教师教学生涯的重要片段。他坚守深山,忍耐寂寞荒凉,用青春、汗水和真爱实现了大山孩子们上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这位乡村医生28年来有一个朴实的心愿,就是“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朴实的心愿也代表着怒江两岸村民们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坚守     
黄普亮 《当代广西》2014,(13):M0002-M0002
正心中有爱,播撒便是芳草成荫。在基层,每个乡村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看了《当代广西》第11期刊发的《把爱留在瑶寨》一文,这位平凡、善良、勇敢的乡村女教师赖丁来的故事令我深受感动。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艰辛,但赖丁来却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她内心的阳光、脸上的笑意。担负起赡养婆婆的义务,坚守着抚养女儿的责任,满足了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我想这才是年轻的赖丁来  相似文献   

4.
杨金平 《思想工作》2009,(10):25-25
在大石寨镇永和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男主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镇级人大代表,妻子是老实纯朴的农民,两个孩子都身有严重残疾。可两个孩子却跟这个家庭没有一点血缘关系。这位男主人就是大石寨镇中心校教师赫崇利老师,年近六十,25年来一心扑在对这两个孩子的养护上,为了这两个孩子,赫老师一直也没有自己的亲生骨肉,历尽了苦难,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大,被众乡亲传为佳话,区盟电视台也多次对他的事迹进行采访报道。鉴于赫老师的感动事迹,盟委、盟行署2000年授予他盟级助残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对重庆市15个区县随机抽取的6218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部分乡村教师的实地访谈发现,经过四年的努力,重庆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方面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若不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此问题,势必影响全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面临的五大现  相似文献   

6.
<正>青政办[2015]23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2月25日青海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为稳定全省乡村教师(指乡镇及乡镇以下中小学校、幼儿园编制内教师,下同)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含教学点、幼儿园,下同)任教,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相似文献   

7.
刘皛 《思想战线》2020,46(2):109
立足于乡村教师尊严和地位的现状,回顾百余年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可以看到,传统教育体系下的师道尊严在现代化初期已被逐步瓦解,现代教育体系下乡村教师地位和声望的获得举步维艰。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乡村经济发展方式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动,乡村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失衡,建基于现代教师职业伦理的师道尊严在乡村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中被消解。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师的地位重塑,需加强政府与民间的协同互动,充分调动民间社会力量,挖掘乡土古训家风和乡贤文化元素,重塑乡村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8.
2005年除夕夜,23岁的乡村女教师徐萍红了眼圈看着满桌一家人。  相似文献   

9.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0月19日(此件公开发布)辽宁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精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本方案所指乡村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是契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确立的如何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和支持乡村个体建构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诉求。在正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学校发展定位模糊、教师主体效能不高和家校合作力度不足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回归教育原点、聚集教育内涵,营造教师文化、唤起教师自觉,优化课程资源、凝聚文化力量,立足主体对话、协同家校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晋才  余海 《前进》1998,(11)
1996年5月4日,首都钓鱼台国宾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界泰斗吴阶平,很赏识地为一位普通的农村医生颁发了“跨世纪十大新闻人物”奖杯和荣誉证书。这位乡村医生姓段,名小拽。她来自山西汾河岸畔的襄汾个协诊所。她,一米六五,四十出头,齐耳短发,鹅蛋...  相似文献   

12.
一位昔日的乡村教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发展经济,造福地方,他毅然弃笔从商;30年来,他用乡村教师的质朴,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成就了他的事业,造福了一方百姓。他就是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明华建筑(集团)·源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明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心更红     
1990年,第八期《中流》杂志发表徐福铎报告文学《她的中国心》。一时间,乌云,这个响亮而动听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   乌云,这位华籍日本人,这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平凡的女性,被国家和自治区授予多种荣誉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学雷锋标兵……多次受到党和国  相似文献   

14.
7月29日晚.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二楼的音乐厅里,90岁高龄的著名国家一级指挥曹鹏站在指挥台上,指挥着上海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为来自全国的上百位乡村教师演奏经典乐曲。这是“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专场音乐会,精神矍铄的曹鹏不仅指挥了好几首世界名曲,还详细讲解了名曲背后的故事,更手把手地教乡村教师们指挥功作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教师流失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把乡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和个人发展原因等方面,认为缓解乡村教师流失,需从提高待遇、改善学校制度与文化环境、完善教育政策等方面入手,而对乡村教师个体的生命轨迹、生活经历、生存策略与精神世界却多有忽略。故有必要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关注乡村教师这一弱势群体,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促进乡村教师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与完善,为乡村教师群体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他,名叫杨胜桂,是记印江自治县第七届人大代表、永义乡党委书记。1990年,他从一名普通乡村教师进入乡镇工作,至今25年。在这25年中,他带着责任与忠诚从统计兼秘书到乡党委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具有"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新奇世界的展示者和乡村时尚的引领者"等时代特征,但他们在乡村社会中也面临着"物质环境的不适应、婚恋难与亲子分离、乡村制度规范的约束"等文化困境。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中,新生代乡村教师出现两类群体的分化:随时准备着进入城市的"飞鸽"教师和支援乡村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永久"教师。为此,我们提出,应该建立多种类型的津补贴制度、建设功能齐全的"教师之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建立全省统筹的教师调动机制,以为新生代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任教环境,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对那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来说,即使拥有再多的零花钱,也无法填充他们残缺不幸的情感世界。聂茂无法否认这一点。在过去的两年多里。这位42岁的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在湖南、安徽等省的许多村庄记录下了留守孩子“触目惊心的生存状态”。他把这些内容写成一本书,取名《伤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 聂教授靠在椅子上,显得心事重重,他这样阐释那个充满哲学意味的书名:“人们常说,男人是乡村的脊梁,女人是乡村的乳汁。当男人和女人离开乡村,留下的就是一个没有脊梁和乳汁、受伤的、虚弱的农村。”他语气坚定地做出判断:“留守儿童的问题很严重,可能危及到农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0,(4):34-36
她是一位乡村医生,她在维吾尔族乡亲的呵护中长大,她熟悉村里每家的情况,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与村民交流病情,村民们不仅把她当成医生,还当成了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大姐、阿姨、阿帕……她对乡亲的爱超过了对儿女、对家庭的爱。即使是两鬓斑白,这位年近60的母亲仍然没有离开她挚爱的乡亲回到儿女的身边,她就是夏忠惠。  相似文献   

20.
传统乡村教师一直是教育优先的男性本职;共和国集体经济时代,低成本公共教育吸引大量女性进入乡村教育事业,女教师随国家需要和户籍政策进退于土地和学校之间;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变迁使乡村教育基本功能由"培养—输送"教育转换为"留守—陪伴"教育,弱势大学生成为教师中最弱势的基层乡村教师,与乡村边缘学校和弱势学生结缘共生,乡村教师女性化也正与之同构。乡村教师在城市和乡村的夹缝中,在兼顾自我和家庭、陪伴和培养、个体和群体、传统乡绅使命和专业规训的矛盾中完成对自我、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的更新;促进乡村教师发展需培养有改变勇气和能力的新型乡村教师,突破狭隘的专业视野,加强学校与乡村的联结,提升关怀和建设乡村社会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