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念之差     
常言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平日里读读书,总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兴衰史,翻开秦代历史必然说到李斯。李斯因辅助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被封为丞相,功绩盖世。他从楚国的一个“上蔡布衣”跻身秦国丞相高位,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政治智慧。秦国并吞六国后,李斯又辅助始皇巩固政权,实施各项政治措施,如“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即统一度量衡、律法、文字)这些主张使秦国日益强大,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李斯的功绩是巨大的,正如司马迁所说;“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可惜具有如…  相似文献   

2.
近日,韩正书记的《静心读书》一文,引起诸多关注与热议;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更是门廑若市,读书者、爱书者摩拳擦掌,熙来攘往。有评论说,读书这等好事,怎可一年只热一次?一个爱好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个善于学习、文明礼让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城市。静心读书,让阅读回归本身的乐趣,人生的美景也会别样茂盛。  相似文献   

3.
凌龙华 《群众》2017,(16):61-61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统社会,乡土中国,文化始终根植于“耕读”两字。“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从建树角度论,读书也是耕种,且是最有收获的“百年大计”。“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嘲讽的是草莽英雄对文化的蔑视,隐痛或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历史的舒展随即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不读书”的英雄一执政,幡然省悟,则无不对文化推崇倍至。“马上得之,焉能马上治之?”于是,汉高祖刘邦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孔子敬礼,一举把儒家文化抬举到治国平天下的“庙堂之高”。  相似文献   

4.
说“静心”     
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教育家考上大学前只读过六年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年近六旬的教授说:"这个社会,需要静心,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静下心来,总会获得一定的成就。"这不仅是人生的经验与真谛,同时也是一剂医治时弊的妙方。静心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自爱莫如读书,自尊莫如勤廉”,这是海南省直工委池鹏青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26年党龄的他,始终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以此实践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承诺。它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经济发展和个人思想的转轨中执著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现在,中国大陆一部分大、中、小学生和研究生中出现了厌读倾向,原因是什么?在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呼声中,为什么有人厌读?既然是厌读,这什么又出现了"留学热"?留学不也是学吗?不也是读书吗?看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读书是否有用.读书的巨大功用是举世皆知的.问题的症结是:读书"无钱".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不上从事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20)
正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太爱读书"是一种病。别担心,我没说什么反话。很多人有一句口头禅,叫做:读书是永远不会亏本的投资。我过去也这么认为,毕竟从小听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长大。什么"读书就是好"、"开卷有益",这样的话听多了,自然觉得读书成为了唯一"政治正确"的选项,它变成了不能挑战的信条。等到我猛然发现有点不对劲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太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6,(6)
正王国维曾言,"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得失、俯仰天地的情怀。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想达到更高境界,须在三个方面不断磨砺自己。一是做人当"静心"。古人云:"吾门如市,吾心如水"。读书做学问,需要静;为官做人,更需要静。当前一些党员干部静不下心、稳不住神,心思不用在工作上、精力不  相似文献   

9.
短言快语     
“坐”功和“动”功桑士达某县领导谈起,现在当领导真忙,一天到晚“动”的多,“坐”的少,想静心思考点事情,却抽不出时间。作为一方黎民百姓的“父母官”,既要“动”功好,还要“坐”功好。领导者需总揽全局,多谋善断,而欲理好政、拍好板,就得身坐下来,心  相似文献   

10.
干部喜欢读书吗?人民论坛调查显示75.5%的受访者选择"喜欢"或"非常喜欢"。但干部读书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什么     
读书是什么?这似乎不成其为一个问题,然而在许多人的脑子里,这问题并没有解决,因而有议论一番的必要。我觉得读书是精神用餐,人之一日三餐是解决肉体饥饿的需要,而读书则是为了解决精神饥饿的需要。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思涩,言语无味,面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6,(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然而,现实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轻视"功成不必在我"。有的同志急功近利,想问题作决策重"显绩"轻"潜绩",不愿埋头苦干打基础,虽然表面上取得"不小"成绩,但拔苗助长,留下很大的隐患和危害。二是歪曲"功成不必在  相似文献   

13.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 ;“未能随俗唯求己 ,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 ,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 ,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 ,唯读书自乐 ,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 ,只此一句 ,直入我心扉 ,人生世上 ,至乐之事莫如读书。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洁、很高雅的事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它却被灌注了太多的功利色彩。“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如何导致全社会有这种认识 ?因为皇帝老儿就亲口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读透了 ,金钱美女有的是 ,故诱惑得天下苍生抱经苦读 ,有不…  相似文献   

14.
目前这个时代,从全世界来说,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从我国来说,改革开放事业亦不断推进。我们的知识要吏新,观念要更新,需要读很多的书,可是常常苦于时间不够。这是每一个人都面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个茅盾,只有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尽量提高工作效率,挤出读书时间;二是尽量提高读书效率,力争事半功倍,或事一功十,事一功百。于是,读书如何精选的向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杜甫云:“读书破方卷,下笔如有  相似文献   

15.
王同书 《江苏政协》2013,(10):54-56
<正>诗人顾浩的新著《尧天旋律》。从"诗体"来说,整部诗集每首都是押八个韵。这种诗体被称作"八韵体"。一、创建新体的准备静心研究一下,会深刻认识到一种"新体"的创建,需要有志有识者要有丰富知识和积极的心理,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一要有深厚的传统诗歌知识基础。笔者与顾浩诗人接触颇多,从诗歌讨论会发言,或日常言谈,可以确知,他对传统诗歌很熟悉,能随口引用古今诗作,对古贤佳作,李杜诗篇,苏辛词作,许多佳句如数家珍,可见他的传统诗歌知识功底是很深的,是奉行"读书  相似文献   

16.
滨湖路小学将"静心悦读"纳入校本课程研究活动,开展了"静心悦读,点亮梦想"活动,加强课外阅读的途径及其方法的研究,旨在让学生爱读、会读、乐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悦"即"快乐",在"静心悦读,点亮梦想"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滨湖路小学伴随着新课改地层层深入而发生质的飞跃,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矢弓 《今日海南》2014,(5):15-15
<正>当今一定年龄的官员,大概都还记得当年批林批孔时曾走红中国的一首唐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饱读诗书的毛泽东让人查找出处,使得很多人都明白了焚书坑儒的故事,以为推翻秦始皇的刘邦项羽是不读书的。尔后中国曾好长一段时间,政界人士都以"大老粗"为荣,虽然当时人们批林常说的开场白是"不读书,不看报,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选择     
我比较喜欢读书 ,不几天总要逛一趟书市 ,或到新书店转一圈。面对如林的书架和各式各样、成堆成排的新书 ,就有一种惶恐之感 ,深深感到读书太少。但静心一想 ,计算一下你的生命 ,即便不吃不睡、不干工作和家务 ,将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 ,也不及这里的万分之一。说到读书 ,重要的是对书的严格选择。别看有些书包装精美、华丽 ,翻开里面没有多少可汲取的东西 ,充其量不过是文化垃圾。这样的书读多了 ,非但不能启发心智 ,误事害人且不说 ,甚至将正常人变成书呆子。鲁迅先生就主张读者要用挑剔的眼光来进行阅读。他说 :“如果仅仅是克日速成的草稿…  相似文献   

19.
易中天 《传承》2008,(11):46-47
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崔永元问我,历史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其实是看对谁有什么用,不能简单地讲有什么用。古人觉得学习历史,对统治者有用,对皇帝、宰相、文武百官有用。有什么用?以史为鉴。所以,司马光把他的大著作叫《资治通鉴》,"资治"就是帮助你统治,  相似文献   

20.
读书·充电     
据不久前某大报发表的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时间读书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书的占了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