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丁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付,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尽是些许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  相似文献   

2.
刘玄德的“说情观”□张玉辉人是有感情的,因此为人“说情”之事古今难免.但人更是有理性的,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因此,什么“情”该舍命去“说”,什么“情”即便受千金之托亦不该去“说”,都得仔细掂量.刘备是颇懂得“说情”这个法则的.三国演义写刘关张三...  相似文献   

3.
吴敏 《现代领导》2014,(9):55-55
不少地方、单位在反思总结“窗口”问题时发现,窗口该有的都有,制度一个都不少,员工“十八般武艺”样样“上手”,整改提高就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结果是窗口整改后“外甥打灯笼——照旧”.群众意见有增无减,、但凡“窗口”,多半不乏规定,制度也成套,也有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也确实为群众办理了大量业务。然而.引起群众不满的,不在于写在“纸面”上的制度多少、汇报上的成绩高低,而在于服务“场面”上的“执行”快慢、深浅究竞如何。如果只是站在窗口后看纸面、听汇报.而不在换位体验“时效”中抓整改,“实效”又从何而来?“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查摆整改“窗口”问题,应在群众不满之处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五光十色,时时处处都充满着诱惑!有的人因“诱惑”走向了成功,有的人却因“诱惑”陷入深渊。为什么呢?原来,诱惑除了有两面性外,还有良莠之分。如果不加以区别,任由“不良诱惑”影响,其结果当然不堪设想。所以,引导初一学生正确面对“身边的诱惑”,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是笔者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片断。引子师:同学们,最近有没有被什么东西或什么事情吸引着?生:有!师:被什么吸引着?能否写上纸条告诉我?生:能。(说完,学生就在纸条上写着,一分钟后,由组长收上交给老师)师:感谢同学们的信任,坦诚地把吸引自己的东西或事情告诉了…  相似文献   

5.
我和祖国同年生。俗说“同庚易生情”,我最爱写“祖国万岁”。 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天,正逢家乡全境解放。两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母亲为此特高兴,逢人便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街坊邻里都称我是“建国号”。襁褓中,母亲就常在耳边念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宝长大了要好好读书报国家,并摇着我的小手说:学写字哦,就写“祖国万岁”。开始咿呀学语了,母亲就要大哥教我用笔写“祖国万岁”,每天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6.
耻,是人培养德行的基础。《说文解字》上对“耻”的解释为: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和”)。“和”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和”从耳声。当人心生惭愧的时候。不觉会面红耳赤。《孟子》上说:“耻之于人大矣!”意思是说,“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呢?人如果一有恶念。便生羞耻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恐的感觉。又耻又恐,一定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恶念恶行。  相似文献   

7.
《淮海论坛》2010,(1):47-48
千余年来,五代的冯道一直受到訾议和诟骂。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矣!”司马光骂他“乃奸臣之尤!”王夫之说冯道“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胡三省说他:“位极人臣,国亡而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还许多人认为:冯道是历仕五朝的“失节”之人:是没有气节的软骨头;是朝秦暮楚的不倒翁.是“二三其德”的“巧宦”……这一类的论调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和主导地位。千余年来.虽然也有人说几句公道话,但是声音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情况下,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能否发挥,如何发挥?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把校长负责制和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融合在一起,经过5年多实践,形成了坚持学校党建工作“先进性.功能性.示范性”新理念和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一.二、三”新格局,即:围绕全面贯彻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这一主题,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兴.放心”活动和深化“凝聚力工程”为两个裁体,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管干部,坚持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坚持校务公开,确保了基层学校党的建设转得活、抓得实。  相似文献   

9.
庄子曾经警告过世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庄子知道人类有求知欲,他并不想与此作对,他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求知欲必须面对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一个悬殊巨大的对比:人寿的短暂和知识的无限。  相似文献   

10.
廖逊 《新东方》2009,(5):1-1
一连好几年.岛内某些论者都对“银发族旅游者”颇有烦言,认为既然我们要建设的是“国际旅游岛”,就应当吸引那些年少气盛、挥金如土的中外“大款”。有的朋友甚至戏言:“我最怕‘夕阳红旅游团’来,半书包的面包方便面,半书包的矿泉水,抠门到家!”还有人列举海南省委党校的“猫冬客”:“老两口子合吃一份饭,一日三餐自制两餐,让我们不出校门,便知明天的海南多么衰老!”  相似文献   

11.
日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市民共同体验绿色低碳生活乐趣。市民们争着在绿道“留言板”上写体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变化,谈感受,不一会儿留言板被写得密密麻麻。“请汪洋书记也来一个吧!”汪洋略一思索,挥笔写下:“群众幸福我们才能快乐!”“群众幸福我们才能快乐”,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省委书记的快乐观。  相似文献   

12.
有个《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自己可以满师了,便向师傅请示,师傅未回答,只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头的碗.问道:“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傅把沙子撒满石缝,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傅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肯定地说:“满了!”师傅又倒入大量的水,问:“满了吗?”徒弟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3.
虽然“书话”是很晚才有的名目,但上溯到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就觉得似乎很早了!若说较晚的话,抑或可以20世纪周作人的《药堂语录》、《书房一角》,乃至后人编进《知堂书话》的一些“书话”大家而论。若以我的见识,则可谓《求书日录》、《劫中得书记》、《劫中得书续记》等诸文,系以非常之笔,记非常之事矣!另则,郑振铎、唐驶、黄裳等虽然皆是书记比读书记写得好之范例。然而,在我以为的唐文之中和、黄文之恬淡、郑文之稍显激越之中,我倒更看重的是黄裳“书话”之“精刻”、之“恬淡”。  相似文献   

14.
有一篇寓言——《秀才买柴》,读后颇有感触文中说,有一个秀才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三个字,但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听不太懂这句话,但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  相似文献   

15.
“抱柱守约”随想张文雯近来读书,偶拾一则以命守约之故事,不妨抄录于下。早年间有个书生叫尾生,一次与女友相约在某桥下见面,结果,女友没来(不够意思),洪水来了。尾生君因有“不见不散”之约在前,便抱桥桩子死等,至溺毙。遂有“抱柱之愿”的典故。中国是以“道...  相似文献   

16.
这里摘抄的几则新闻,其实都是丑闻。丑闻是新闻的“另类”,同样有“述评”一番的价值。有一句名言就是这样说的:“充分发挥反面教员的作用。”还有一句古言也是这样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报载一:济南有个位居“县处级”的张某(为“尊者”讳,故隐其名),多年嫖娼,每有心得,便诉诸笔墨。几年下来,竟写了36本荒淫日记,甚至连与“三陪女”床上如何淫乱的细节都写得绘声绘色。据本人表白,这样写是为了“老了以后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挺有意思”。无名氏评曰:人无耻到这个份上,恐怕已经是“刀枪不入”了。问题是,这个…  相似文献   

17.
郭庆晨 《今日浙江》2012,(17):62-62
陈毅元帅一生写过许多诗,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手莫伸》:诗云:“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作为开国元勋,革命胜利后,首先想到的是“不忘本”,可见“不忘本”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但凡知道陈东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这是个有魄力的能人。”说他是个“能人”,先得看看他的成长经历——生在农场、长在农场,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普通农场职工一步步走上国有农场场长(剐处级)的领导岗位,确属不易。能把农场里各种权力都“变现”。陈东挺有“能耐”!  相似文献   

19.
邵拥军 《群众》2009,(8):79-79
年初.笔者所在市开展了整顿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活动。活动一结束,市纪委马上召开会议。集中交办在活动期间人民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和问题。在会上,一位政府部门负责人对某项批评意见有想法,说:“我想先解释一下原因……”此话一出,立即被纪委领导打断:“不用解释了!解释问题不如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有生之乐”与“无生之气”康大东《战国策》中,有一个“田单攻狄”的故事,说的是齐国攻狄国,连攻三月不克,田单不明原由,便请教曾预言他攻不破的鲁仲连。鲁一针见血地指出:“将军当年在即墨,坐而织簧,立则丈钎(坐下来就编筐,站起来就拿铲),经常激励士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