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与党建学科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党建学科化,党建学科化有助于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虽然党的建设研究已成为一门显学,但长期以来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党的建设研究具有自身的关注对象、学术范畴、研究框架、基本方法和理论基础,设立党建学科具有必要性。党建学科就是研究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化体系,按照学科建设的规律,一方面要从学术平台的建设入手,另一方面必须解决一些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年研究的学科化问题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研究的学科化包括成为学术建制内的学科、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系列的学科群、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青年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科化诉求反映出研究者对研究的科学性焦虑、知识论焦虑和学术界与社会承认的焦虑.学科化并不是制约青年研究发展和获得学术界与社会承认的基础因素,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则的构建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有关青年学科化,我想讲3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第二,青年研究为什么要学科化?第三,青年研究如何学科化?青年研究有着漫长的历史。如果从思想来源或者学术渊源来说,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家,比如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关于成人和青年之间关系的一些思想都可以作为青年研究最早的思想滥觞。后来也有一些学术化的东西,比如说像社会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4.
青年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表现为两大层面,即青年工作科学化的应用研究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本文重点论述青年研究学科化,并从三个方面展开:(1)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术结晶——青年学的诞生和发展,对青年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热潮迭起、趋于沉寂和当今的继续深化,作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2)青年学学科建设如何攻坚出新,茁壮屹立于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需要在"博"和"融"的努力中,学理学说有新发展规律探索有新发现,体系结构有新突破。(3)谁来担当青年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长成参天大树的重任,寄希望于后来者,深信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奋斗中,青年学必将成长为一棵新生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5.
有关青年学科化,我想讲3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第二,青年研究为什么要学科化?第三,青年研究如何学科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有必要也有可能将青年研究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学学科体系。青年学是研究关于一个特殊成长阶段的人的学问,“什么是青年”这一问题无疑是青年学的逻辑起点,其研究内容可分为求真的基础研究和求善的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使用理论思维的思辨方法,后者主要使用具体的经验方法。青年研究学科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青年发展,这是我们的崇高使命,也是青年研究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有限政府理论,提出的核心动力来自对国家公共权力合法性的追问,几百年来不断论证限制政府权力的必要性。基于对政府人格化行为的不确定性和职能权限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变革的多变性等因素,关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划分及边界演变逻辑的研究与争论始终存在,但被动跟随外部环境变化的政府权力边界研究呈现出碎片性和滞后性,甚至将政府职能转变等实践问题与政府权力边界的理论研究层次等同起来。政府边界的研究核心是对政府权力边界的研究,政府权力边界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政府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的分化、分类和分层是高等教育领域极具理论意义的学术议题.从“学科之眼”的视角看,三者分别遗传了生态学的“适应之眼”、管理学的“效率之眼”和社会学的“平等之眼”,三个“学科之眼”照射到的不同空间范围赋予了它们完全不同的内涵与边界.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分化是高校为适应内外环境而寻找合适“生态位”以求得生存的过程;高等学校分类是政府为了增加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和建立合理秩序而使用的管理手段;高等学校分层则是由于稀缺资源的不平等配置而导致大学间的不平等结构.廓清三个概念的内涵与边界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框架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其学科定位问题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可以分为以下五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有何种性质和特点?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是什么?三是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规律以及基本范畴是什么?四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要如何制定?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对于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借鉴?  相似文献   

10.
要使统战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就要在坚持指导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统战理论科学化和学科化研究,加强统战学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统战学学科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