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治社会的状态下,对公民而言,是法不禁止的行为就可以自由进行;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为而言,则是法无明文规定就不可为。对物权保护的法律期待及合理地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私人利益是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物权法制定后,为公民的私人财产权利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政府可能滥用公权侵害公民的财产权利进行了法律限制。  相似文献   

2.
治道即政府治理公共事务之道,是政府对公共事务治理的方法、手段和规律,治道变革一方面是中国政府面临新环境下自觉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随着公民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政府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公民个人或团体利益表达而被动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政治常识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由两小节内容构成,即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显然,素质教育的侧重点在第二节,即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政治常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因此,此课内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在理论上必须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此要从四个层次上把握:一是从公民与国家关系上来讲,公民的权利对国家机构来讲就是国家的义务,而国家的权利对公民来说就是义务。二是对公民自身来说,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三是…  相似文献   

4.
黄湘莲  ;朱红文 《求索》2008,(8):95-96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社会的最佳配合,更是公民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不会有善治。而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是国家与社会保持良性关系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实现善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了出来。而今,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对人们的健康与心理状态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公民对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公民参与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作用与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当前公民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希望地方政府借鉴与采纳。  相似文献   

6.
钟冬生 《前沿》2011,(2):32-37
电子政务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管理变革,提供了透明政府发展的历史机遇,使得政府管理系统内部无墙化、公共服务无墙化、民间和政府互动沟通无墙化成为可能。运用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的透明政府主要困惑在于官本位意识、公民知情权意识缺乏、公民参与渠道缺乏和滥用保密条款;可以采取的应对路径是:整合官方门户网站,消除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完善政府信息保密,限制任意的政府信息不公开自由裁量权,官民互动制度化,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渠道,建立网络信息公开官员问责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发展误区和规划空白不断涌现。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发展更多的是管理问题,而绩效评估正是电子政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刻不容缓。只有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从制度上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联合国专门进行了电子政务的类型划分:第一类是浪费的电子政务,有投入,无产出;第二类是无目标的电子政务,有产出,无效益;第三类是有意义的电子政务,扩大公民参政,提高公民素质。因此,效益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在电子政务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行政裁量的基本含义是政府在法律的框架内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在行政权不断扩充的当今社会中,一方面人们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呼声越来越响,另一面政府权力不断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行政权中的行政裁量权,不论是设计还是行使,都应以公民基本权利为本位。这就是行政裁量和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层面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安置过程中的政府回应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公众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面对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安置失地农民过程中政府回应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加以改善,树立我国政府公务员公民本位理念;构建电子政府与"无缝隙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政府回应的法规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主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产生的新生事物,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在网上,形成利益诉求的新落点;越来越多的观点汇聚到网上,  相似文献   

11.
政治现代化视域中的公民政治行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经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已经难以靠自身的动力发展时,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意义更显关键。政治现代化是公民与政府在互相增权中平衡搏弈的结果,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基本权力建设,形成有效政府来领导政治现代化;同时,也要注重公民力量的对应增长,从而形成对政府的有效调适。而公民力量即是从公民社会中化约而成的公民政治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为了自身的利益掌握和运用社会政治资源的能力。政治认知、政治行为方式和组织程度是其三个重要构成要素。这表明,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中国公民政治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兴起。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各种民间组织进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公民社会的兴起提升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扩大了公民参与政策的范围,促进了政府政策制定模式转换和多元互动政策主体的出现。同时,公民社会的兴起也加剧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给政府的政策合意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内在地要求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共谋合作,逻辑地体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彼此回应。因此,公民社会的健全与否,其功能的强与弱影响着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质量。而我国的社会是政府主导型的依附性社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寻找完善公民社会的对策,强化公民社会的建设,使其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发挥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锦 《当代思潮》2012,(7):72-74
一、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与问题公民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和影响国家和社会事务,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公民行为。而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就要求在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使公民充分参与,表达意见和诉求,同时提高评估的质量和客观性。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地方的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公民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主体作用,并逐步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纳入公民评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公民最需要的是维权指导,政府最为棘手的也是公民的维权活动影响社会稳定。从公权力来源于私权利的委托这一理论基点出发,政府应当认清公民维权与政府维稳是统一的。公民维权是对政府维稳的有益补充,维护社会稳定的起点、抓手和归宿都应当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指导公民正确维护合法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的根本特征。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但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和谐,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未因基层民主自治而出现缓和迹象。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忽略了对个人两种不同自由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政府职能的区分。解决基层民主自治中的问题、缓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基本思路,是实现政府权力结构从集权到分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知情权”是否被侵犯 ,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知情权”有多种 ,有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有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 ,公民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知情权”等。从理论上说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公开 (除该保密的外 )。从纳税人角度说 ,纳税人花钱养着的政府 ,当然有权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公民有权监督国家 ,这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知情权”便源于这种对国家的“监督权”。因为知情是基础 ,是前提 ,不知情谈何监督 ?从经济学角度说 ,政府行政行为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透明度高可减少…  相似文献   

18.
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政府与社会、与群众、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已经越来越凸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暴露了许多新的问题、矛盾和冲突。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改革政府管理体制,通过构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来加以解决。所谓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以公民为服务对象,以尊重公民权、实现公众利益为目标,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合理规范公务员、公民、法律、社会的协调运转行为,以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有限政府、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9.
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的根本特征。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但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和谐 ,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未因基层民主自治而出现缓和迹象。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是由于忽略了对个人两种不同自由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政府职能的区分。解决基层民主自治中的问题、缓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基本思路 ,是实现政府权力结构从集权到分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马亮 《电子政务》2014,(4):34-48
采用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大样本居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公民使用电子政务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网站绩效对公民使用率的作用。研究发现,公民登录政府网站的比例仍然偏低,接近一半的居民从未登录过所在城市的政府网站;公民的民族、户籍、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婚姻状况、政治面貌等都对政府网站的登录频次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并不显著;公民对所在城市的政府越信任,则越经常地登录政府网站。研究还发现,政府网站及其三个子维度(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的绩效都未对公民使用率产生显著作用,城市的行政级别、人均受教育程度同使用率正相关,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率同其负相关,而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失业率和互联网渗透率等因素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政府网站使用的理解,并为制定政策推动公民更广泛地使用电子政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