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少洪 《传承》2009,(8):122-123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3月30日,第4届"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活动主题为"走进大学生"。本届咨询日活动主会场设在福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在福州大学举行的政策宣讲会、青年人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主会场活动,宣讲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现场解答大学生关心的就业社保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人力资本产权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大学生一直都实行"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从未出现所谓"大学生失业"的现象。从1995年开始,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由"统一分配"改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角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现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因处于不同时期而不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在理性认知就业形势、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薪酬待遇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征。这一系列鲜明特征的形塑与发展是受旧有价值观念以及家庭环境、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相关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在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时代变迁与就业选择: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意愿是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风向标",也是影响国家就业导向和就业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与社会流动的加速,使得青年人就业意愿也处于不断流变的过程中。本文使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呈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变"与"不变"的双重特征:具有比较明显的"体制内偏好"和"地域偏好",但是偏好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建立了就业意愿的多维解释框架,从制度、学校、家庭、个体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并提出了制度分割、职业收益与机会成本的理论解释。把握大学生就业意愿转变的新特点,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意愿上反映出的新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因处于不同时期而不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在理性认知就业形势、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薪酬待遇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征。这一系列鲜明特征的形塑与发展是受旧有价值观念以及家庭环境、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相关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在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9,(2)
<正>一、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水平(一)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系统性、操作性。一是统筹省级政策支持与地方政策配套,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具体操作流程,促进政策落实落细。二是由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成员单位及省级相关部门、部分市(州)人社部门和部分高校等,梳理我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汇总成"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国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服务期限从一至两年调整为一至三年,并提出"青年基层工作专项"政策。研究者重点考察了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前后的职业规划,并针对志愿者在西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2009年的新增政策进行了深入调研,从而进一步反思"西部计划"的制度性问题,并对志愿者、相关用人单位以及"西部计划"政策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难"与理想持平,求职过程"难"获尊重礼遇,薪资待遇"难"与能力对应,工作地位"难"与男生平等。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相关保障措施的乏力、社会责任意识的欠缺、女性生理心理的特征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女大学生就业氛围;完善保障政策,保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优化培养结构,增强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强化自强意识,拓展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等,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同时,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现,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性别、学历等各方面的歧视,并对造成种种歧视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陷、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不平衡以及用人单位认识上的偏见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遭遇歧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星杰  刘明越 《前沿》2012,(21):147-150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大体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指经济制度和教育体制、就业政策等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因素,包括就业观念、就业价值取向等.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增加大学生就业率需要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机会和能力需要以相关政策和制度作保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观念,需要通过借助有效的教育平台重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形塑就业观方面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本文针对我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进行透析,在取得已有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关注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就业状况,通过与非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比较,指出两者在考研升学率、就业单位层次、就业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并,进而分析影响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因素.认为应当完善相关政策,为他们就业创造更加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实现和谐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研究"调查数据,探析家庭因素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支状况与理想工作单位性质存在一定的关联,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毕业后更想回家乡所在省份工作;家庭收支状况与创业比例呈正相关;内向等性格特征影响其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建议应从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角度出发,采取多阶段、早介入、走出去的全方位精准帮扶方式,促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15.
基层就业既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又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但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着政府相关政策执行不强、高校教育体系不完善、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等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在增强政府相关政策执行力、高校完善相关教育体系、大学生自身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基层就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基层就业提供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石玉  刘陆晶  莎日娜 《前沿》2006,(5):206-208
本文从实际调查结果出发,在与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充分分析社会、法律政策及女性自身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缓解和解决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20)
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是决定未来中国社会走向的关键性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既是决定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也会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极大影响。近年来,国务院、人社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多次出台文件和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加上疫情及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使得今年大学生就业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复杂。《小康》杂志2021年6月中旬刊策划的专题,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及时全面的报道和富有深度的分析,通过专家视点、鲜活案例和翔实数据多方位呈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提供了解决对策,对把握目前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学术界的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本文从高校招生规模扩张、教育质量下降、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技术结构不协调、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矛盾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在愈演愈烈的就业困境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锻炼,既体现出国家对于基层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是关心大学生就业,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宏观指导的表现。这个政策对于人才的流向,对于基层工作的巩固提高,对于大学生就业途径的开辟,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但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光有鼓励是不够的,相关配套的保障措施必须跟上。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就业意识严重滞后、对相关就业政策缺乏了解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大学生及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有效调整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标准,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