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蒋婵 《传承》2006,(11):32-33
随着新一轮就业高潮的到来,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难,主要体现在就业率低、性别歧视严重、就业质量低以及就业缺乏保障四个方面。导致女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女大学生就业观念,其次,要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体系,强化政府责任,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文明、平等、公正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莉 《青年探索》2004,40(1):42-45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在女大学生的内在原因方面,主要是其自身在生理、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上与男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高校教育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择业能力,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完善就业人格特征四方面着手,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弱势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受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社会方面看,一是传统文化偏见观念的影响,二是社会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从学校方面看,一是近几年高校扩招的影响,二是高校培养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脱节,三是就业指导的不到位。另外,还有女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社会要为女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其次,学校要为女大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女大学生自身要更新观念,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4.
就业观念误区影响了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其误区主要表现在择业观滞后、错位 ,强求社会公正 ,急功近利 ,藤蔓意识等方面。女大学生需要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 :择业靠自主 ,就业要竞争 ;创业是最好的就业 ;岗位无贵贱 ,求真务实 ,多将眼光放在就业竞争力的阳光之处。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高校、社会、家庭"全员"协同开展就业指导;学业、职业、创业"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时间、理论、实训"全程"开展就业指导,扩大学生覆盖面与受益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关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华 《世纪行》2010,(2):27-27
<正>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1、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包括:一是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服务结构要搭建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平台,高校应根据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的变化不断完善大学生培养方案;二是各级政府、高校应不断完善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三是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首都某高校某文科专业本科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慢就业选择。主要表现为以社会意义为主的外在价值让位于以个人自主和个人发展为主的内在价值,同时将经济报酬视为给定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物质基础增加、家庭社会资本的提升、网络媒体的价值引导、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是大学生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主要成因。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会延续大学生慢就业,进而加剧青年就业难;增加职业认知偏差,导致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加重焦虑情绪,助推大学生的消极心态;减缓就业能力提升,降低大学生职业韧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燕飞 《前沿》2013,(7):132-135
大学生不仅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更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主力军和人才保障。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事关建设创新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从创业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新就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果多因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关: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与择业倾向偏差关;二是政府的就业机制及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关;三是高校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关;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关。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随着全国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政府、社会、学校和女大学生自身都必须付出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的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农村人才匮乏而做的有益尝试。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一些大学生村官没能经受得起利益的诱惑,触犯了法律。虽然有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撑,但由于其主体身份在法律定位的模糊性与客观履职行为的复杂性,使得司法实践中对于其职务犯罪在罪名认定、主体管辖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甚至出现了一些执法困惑,引发群众不满,影响了农村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因此,对于此制度我们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演进,以此探索出符合现实需要的路径,使得此政策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年福建省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当前高层女性人才与男性人才性别意识的差异,并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解释高层女性性别意识的理论模型并进行验证。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政治面貌、城乡背景、母亲文化程度与职业、夫妻社会地位差、单位类型、工作单位岗位变动、对工作自我现实满意度、所在单位女领导能力以及社团参与情况对高层次女性人才的性别意识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就业难问题早已成为中国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不仅要在国家治理结构上对其现实的境遇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调节,还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的个案分析,运用人业互择理论,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客观地给自己定位,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相似文献   

16.
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用工模式的新就业形态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挑战。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发布多个文件,从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出要求,然而地方实践表明要将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仍存在现实困境。其中,平台责任及其与劳动者关系问题是核心难点,基于风险完全转移和风险不完全转移进行平台责任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建立兼具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制度落地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破解群体型就业艰难的困境,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人力资本的自我投资意识,积极探索和努力构建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为内容的自我主导型学习模式,以推动人力资本价值高端化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提供中的NGO及其与政府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NGO及其定位与作用,以及在公共服务提供领域的NGO与政府间关系。关于NGO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定位主要表现为: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就业机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降低政府风险与责任等。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NGO与政府之关系主要表现为:合作与支持的关系;竞争与冲突的关系以及管理与监督的关系。此外本文也探讨了新时期—网络时代中国政府与NGO之关系表现为NGO利用网络问政和监督政府管理,参与和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与协作,以及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补充和影响公众、网络舆情等。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受社会养老需求政府优惠扶持措施等因素的影响,济南市社会养老机构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等硬性条件的影响,济南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强化投资责任,加大监管宣传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保险服务及其公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对社会保险的性质进行反思,认为社会保险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是国家向劳动者提供的分担相关风险的公共服务,不仅应当供应充足,满足每一个有权享受的社会劳动者的需求,而且应当以公平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确保每一个社会劳动者都能公平地享受。而要衡量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是否符合公平性的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公平标准,从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参与机会的均等性、义务履行的一致性和基本权利的保障性四个方面,明确社会保险应当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