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乐龙 《行政与法》2009,(2):123-126
冤假错案是对冤案、假案、错案的笼统说法,通常又被认为是刑事错案的代名词.冤案、假案、错案及刑事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错案,其可以表现为冤案,也可以表现为假案,或者既是冤案,又是假案.研究刑事错案对于深化刑事司法改革,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丰富刑事司法理论和刑事诉讼法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宝春 《法制与社会》2012,(12):105-107
刑事错案成为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副产品,其发生难以杜绝。为了防范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杜绝司法腐败,出台了"错案追究制"。刑事错案追究制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冤假错案频繁发生、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需要刑事错案的司法善后。完善刑事错案司法纠正、刑事错案司法赔偿、刑事错案司法追究、刑事错案过滤和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3.
林婷 《法制与社会》2013,(17):254-259
2013年4月25日,经历了一整天的庭审后,河南省平顶山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当庭宣告"李怀亮无罪,立即释放"。至此,这起全国瞩目的"死刑保证书案"终于尘埃落定。该案连同近期曝光的浙江省"张辉、张高平错案"一起,再次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些错案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也使得人们对守住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产生了疑虑和不安。因此,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刑事错案预防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直至避免刑事错案,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预防刑事错案的路径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刑事错案存在主体的特定性、主观可归责性、客观失真性等特点。落后的刑事司法观念,刑事司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律规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体制机制存在诸多不足是形成刑事错案的重要成因。应从提高刑事司法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司法体制,强化辩方力量赋予律师完整的辩护权以及完善相关证据制度,践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预防刑事错案。  相似文献   

5.
导致刑事错案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有司法理念、程序设置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舆论影响、干预司法等方面的原因,更有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方面的原因。刑事错案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程序各个阶段,错案的发生与公安、司法机关均有关系。通过对刑事错案原因的多维透视,最大限度防范刑事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元 《法学研究》2014,36(3):26-44
刑事错案的成因包括直接原因、环境原因和心理原因,其中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包括"遂道视野"、"证实偏差"等在内的各种心理偏差)对错案的形成有更根本的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如刑讯逼供、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忽视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等等,都是各种心理偏差的外在表现。而绝大多数环境原因,如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司法经费不足等等,之所以会导致错案,主要是因为它们强化了这些心理偏差。根据这些心理偏差对错案形成的可能影响,可以在心理学层面总结出刑事错案的形成过程及规律,而我国近年来纠正的22起刑事错案可以为此提供验证。我国有必要完善当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减少这些心理偏差对办案人员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防止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的视角进行考察,刑事错案是历史的产物;从认识论和司法规律的角度上进行探究,刑事错案是认识和司法规律的反映。从比较法的角度上,可以探知中外国家刑事错案的成因的异同。溯本求源,正本清源,从而达到对刑事错案的正确认识,实现对其控制和纠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詹建红 《法学评论》2015,(2):152-161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实践都无法完全避免出现错案。英美法系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刑事错案发现和纠正机制,大陆法系国家则运用传统的再审程序对刑事错案进行救济。相比之下,我国刑事错案的救济机制则显得较为落后。完善我国的刑事错案救济机制除了更新司法理念和改革完善相关的程序制度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错案发现环节上,建立独立的机构并重视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民间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论无罪推定原则对避免刑事错案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枉不纵是刑事司法工作者的共同理想,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这样完美的理想确实难以实现。频频发生的刑事错案,动辄以牺牲无辜的生命为代价,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能避免刑事错案?本文认为无罪推定原则的树立对避免刑事错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无罪推定原则对避免刑事错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刑事错案不断被复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环节上的问题,又有司法理念上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多重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错案积重难返。刑事错案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落实到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更要从司法理念上加以改进,从而构建我国刑事错案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有监狱的地方就有冤魂,近年来美国无罪案件数量增多,错案数激增的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拉响了美国司法界的警报。美国错案的形成是多个方面原因综合而成的结果,细致梳理这些原因成为有效防范错案的关键。基于错案的不可避免性,美国颁布DNA法案、成立"无辜者计划",从政府到民间拥有诸多适应美国国情的相关救济机制。刑事错案是全球司法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司法界需要积极了解美国司法错案形成及其救济的现状,从中汲取有益成分与合理内核,科学全面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国内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完善辨认证据效力之构想——从佘祥林杀妻冤案说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黎明 《政法学刊》2005,22(5):32-34
佘祥林杀妻错案的酿成,源于对尸体之辨认错误。辨认的目的是为取证和查明案情。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未规定辨认为侦 查措施,但辨认与某些法定侦查措施如言辞证据并无根本差异。辨认结果的证据效力与辨认主体、辨认客体、辨认过程密切相关 辨 认结论作为证据的使用条件必须要严格按照辨认的规则进行的,方法没有错误;辨认结果是科学可靠的;辨认的结果得到其他侦查 材料的印证。在立法上提出关于辨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玉洁 《北方法学》2014,8(5):153-160
从错案追究终身制的历史发展来看,其在防治司法不公上的作用非常有限。作为司法机关内部的一种责任追究机制,它也表现出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和明显的制度缺陷。"错案"界定不明、纠责范围不确定以及职业风险终身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法官采取各种方式来规避这种制度性缺陷,使得错案追究终身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种逆向刺激结果。为了纠正我国错案追究终身制的发展难题,司法机关应当以法律实用主义的理念重构该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和解事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毅 《现代法学》2011,33(2):116-124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司法行为,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刑事和解的事实观应当有别于普通程序的事实观,分为入案事实和出案事实。入案事实只要达到立案标准即可,出案事实定位为基本事实清楚为宜。同时,在刑事和解中也应当承认合意事实的存在。与刑事和解事实观相适应,关于破案和错案的观念也应当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媒体披露了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这些冤案在罪刑分布、被告人的社会构成、律师辩护、侦破方式、空间分布以及得以纠正的原因方面都呈现出惊人的规律性。导致冤案出现的原因非常复杂,刑讯逼供、违法取证、忽视科技手段的运用、对无罪证据视而不见、轻视律师辩护、有罪推定是导致冤案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冤案所反映的片面追求破案率、检察机关和法院办案时难以保持独立、对案件的处理过分迁就社会舆论和被害人压力、公检法三机关过分重视相互配合而轻视相互制约、司法经费不足、对错案责任的规定过于严格等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和检讨。  相似文献   

16.
舒洪水 《法学杂志》2012,(1):122-126
案例指导制度是一项既区别于英美法系判例法制度又不同于大陆法系判例制度的中国特色产物,是我国司法观念变革与制度变革相结合的一项新制度,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并顺应世界两大法系逐渐融合发展大趋势的制度变革措施。本文指出了消除相关障碍是建构案例指导制度的前提,论证了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从指导案例的选择标准与要求、指导性案例的产生程序、案例指导制度的监督机制、案例指导制度的修缮机制等四个角度,提出了构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保生 《中国法学》2013,(1):90-102
本文针对我国刑事错案种类泛化的问题,分析了"有错必纠"与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的冲突;运用"证据之镜"原理阐释了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限定了刑事错案的范围;通过对刑事再审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考察,强调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加强证据制度建设对纠错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颖 《政法学刊》2009,26(2):74-78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的阶段,并且具有相对独立的诉讼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普遍不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而是根据案件侦破的难易程度决定立案与否。这使得立案程序出现异化和虚置现象。原因是公安机关兼有行政管理和诉讼侦查双重职能以及公安机关内部规范、司法习惯与刑事诉讼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周长军 《法学论坛》2004,19(2):106-112
本文以辽宁刘涌黑社会犯罪案件的改判所引发的论战为背景,对与此相关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制改革亟需理清的几个宏观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提出如下主张刑事司法改革应当适度超越公众观念,但其路径及其力度的选择又要虑及公众的观念形态;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诉讼更宜于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变革的主要摹本;注重细节建设,确保改革措施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公平比公正更重要;践行司法独立,提高司法素养,型塑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错误的刑事羁押与国家的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明 《现代法学》2004,26(6):37-42
刑事诉讼中的错误羁押与刑事错案常常相伴而生,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错误羁押以刑事程序法为认定依据,即使没有错案发生,羁押行为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亦照样构成错误羁押。与错案相联系的错误羁押或合法羁押都应当导致刑事司法机关的国家赔偿责任,而未构成错案但构成错误羁押并因此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的,国家也应当有条件地承担赔偿责任。国家对无错案条件下错误羁押承担赔偿责任,有利于增强刑事司法机关的程序公正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防止和减少羁押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