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学》中的原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仁学》具有深刻的本体论内容,表达出他对宇宙之道的强烈关注。要阐述谭嗣同的哲学本体论或道论,“仁”与“以太”显然是两个十分关键的范畴,他能颇富创造性地对其哲学意义作了新的诠释,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仁”来源于中国的儒学,它首先是一个具有人文意义的道德概念。谭嗣同继承“仁”的人文意义,以通平等、自由等观念对其作了新的创发,使之成为对中国传统纲常名教的思想武器,然而,“仁”不仅仅体现人与人之间相“通”相爱的人文意义,又具有本体论意义,它是宇宙间天地万物彼此关联,相互感通的内在本质。仁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瑞环同志在新著《学哲学用哲学》中说“:我们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就要以对方的存在、发展为前提和条件。‘肝胆相照’,要有‘肝’有‘胆’,光有‘肝’没有‘胆’,怎么‘相照’?”这既是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充满辩证法的深刻见解,也是今后处理这种关系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肝胆相照,就是要以满腔赤诚的态度相互对待,心心相印,赤诚相见,相互间既有表扬、肯定,也有批评、监督。谭嗣同的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是写给他的肝胆相照的变法朋友,还有一个成语叫披肝沥胆,也是这个意思。肝胆相照,顾名思义,既要…  相似文献   

3.
刘锦春 《求索》2005,(3):189-191
一 文献中的旺火地方志、民俗志中有民国至清朝旺火习俗的记载: 《清源县志》“‘元旦’,先期换桃符,五鼓,各家烧柴于门,俗名‘旺火’。”① 《大同府志》“‘元旦’,垒炽炭于门,如浮屠状,名曰‘旺火’。”又“元夕前日起城市张灯结彩,垒旺火,郡城四大街尤盛。”② 《平阳府志》“‘元旦’,夙兴燔柏叶,或焚束薪,名曰‘兴旺火’。陈牲醴、果馐,祀神、祀先。”③ 《土默特旗志》“‘上元’,前后三日,各家聚石炭于门首,累(垒)作幢塔状燃之,通明竟夜,名曰‘旺火’。‘除夕’至‘元旦’,庭院亦各 炭,取其明也。”④ 《归绥县志》“‘除夕’,结灯…  相似文献   

4.
孔子之“仁”的提出从根本上乃是要为“周礼”的复兴与重建奠定新的基础.由于“周礼”作为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建构是属于形而下者,那么为之奠基的首先应当是某种形而上者,所以“仁”在孔子那里便首先体现为他的“仁学形上学”的建构.在孔子的“仁学形上学”中,“仁”首先是指天道内在于人的德性,亦是形而上的“本体”;其次,此德性之“仁”作为形而上的“性体”,一方面它具有一种“至善”的品格,另一方面它还有导人“向善”的意义.然而,从当代的“形而上学奠基”的视域来看,此作为形而上的性体的“仁”及与之相关的“仁学形上学”仍是有待奠基的.在孔子那里,能够为此形上性体之“仁”和“仁学形上学”奠基的观念就是作为本源情感的仁爱,后者乃是人的最源初生活体验,是先行于一切主体性存在者的在场,并使之存在得以可能的前提,也是作为主体性存在者的人的本真存在样式.同时,这种本源的仁爱情感,一方面会显现为一种差等之爱,另一方面又会具体表现为一种“爱而利之”的行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导致了现实的利益冲突问题,后者使得作为制度规范之“礼”的建构具有了必要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评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认为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然而,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却称赞“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他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上也向实践作了在舒尔茨、费希特和马赫看来是不能容许的‘跳跃’。”(《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141页)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很难把“张强”这个名字与一位53岁的人联系在一起——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的招待所里,我们的谈话便从他的名字开始。 “我生于1945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那年,”张强说,“家父给我起名一个‘强’字,一是为祖国的强盛,一是因《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自强’之意。”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者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可谓立意新奇、独到精深,耐人寻味。他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三境界”的论述如是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据考,此三境界分别引自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而王国堆竟将其贯穿于一线,由此联想并超乎流俗地将一个人成才的历  相似文献   

8.
元月,笔者写《民进“台独”气数已尽——从八项主张十一周年说起》,2月12日,又写《目击“二·二八事件”有感》。因陈水扁在元旦狂言“新宪公投建国”,又在春节谬论“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笔者虽明知他是制造议题“,引领风骚”,鼓动风潮,妄造时势,面对如此无行之人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章敢刻吗”?“敢!每枚280元。”“‘成都市公安局’”的章呢?”“付60元就能拿走。”这是《生活时报》记者在远近闻名的“公章桥”——四川成都的九眼桥采访得来的“真实镜头”。说起这个“公章桥”,颇有些独特之处:一是“历史久”。从80年代就自发形成,屈指数来已有一二十年时间;二是“人员多”。摊位  相似文献   

10.
“土气”辨     
日前,在《北京日报》杂文专栏上读到资深杂文大家高扬同志《喜读三篇短文章》(三篇短文均登于199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专栏),其中一篇与“土气”有关,读来心生联想,也想就“土气”问题说上几句。该文题为《地毯与地坝》,写的是“某乡农民有事去找乡长,都习惯地站在办公室门外与乡长谈话。何故?脚上有泥的农民自爱、知趣,怕进去会弄脏了地毯。乡长大人的办公室不姓‘乡’,不姓‘土’,而姓‘香’,姓‘洋’;桌是老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八日,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在长沙隆重集会,纪念“戊戌变法”中牺牲的“六君子”之一、爱国维新志士谭嗣同就义八十五周年.到会的有各界人士一千余人,还有从事谭嗣同思想研究的日本朋友坂元弘子女士.我和内子及谭氏其他亲属也应邀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湖南省政协主席程星龄主持,省历史学会理事长、湖南师范学院教授林增平作了题为《戊戌变法和谭嗣同》的专篇学术报告. 谭嗣同(一八六五——一八九八年),湖南省浏阳县人.戊戌变法前,他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等推行新政,倡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南 《群众》2020,(2):62-63
现在,知道东汉廉吏杨震的人很多,知道被曹操杀害的才子杨修的人也很多,杨秉却不大为人所知。他是杨震的儿子、杨修的曾祖父,一位可敬的廉吏,足以彪炳百代。《后汉书·杨震传》赞曰:“震畏‘四知’,秉去‘三惑’。”“震畏‘四知’”,说的是杨震“夜不受金”的故事。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在上任途中,经过昌邑县(今山东巨野东南)。这个县的县令,恰好是杨震当年荐举的秀才王密,杨震于他有提携之恩。这位王县令“夜怀金十斤”,前来拜见恩人,想报答其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13.
齐瑞霞 《青年论坛》2002,(2):108-108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也是产生儒家其他思想主张的基础。孔子仁学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道德自觉 ,一种自我规范。它实际上是孔子眼中的“人”的道德模式 ,是一种人格理想。由《论语》中所提及的仁人、君子结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行为追求 ,可见“仁”就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仁被纳入了礼的约束之中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下只称后两字 )。仁是本质 ,而礼则是一种表现形式 ,即“克己复礼” ,而“礼之用 ,和为贵”。所以“礼”无论是作为社会 ,还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制…  相似文献   

14.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民主党派调研,其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人如其歌,当年,他凭一曲《小芳》一炮打响,却又在如日中天之时淡出歌坛,一沉三年。如今,他唱着突破与激情卷土重来…… 他是李春波。他说:“音乐,是我的‘毒品’,戒不掉了。”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河间传》一文,近千年来,学者们都认为是影射宪宗的。如南宋著名学者胡寅提出,柳宗元作《河间传》,“托讽淫妇人有始无卒者以诋宪宗”①。此后,明代学者刘定之、方鹏等人,也都附和宣传胡说。时至今日,南京大学中文系卞孝萱教授又进一步指出:“屈原以‘美人’比楚君,柳宗元以‘淫妇人’‘诋宪宗’,手法相同。”②可见这种观点,从南宋开始,一直到现在,长期流行不衰,从未有人提出过异议,似乎已成定论,毋庸置疑了。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及逻辑上的漏洞。这也就是说,在《河间传》一文中,除…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我国史学论著认定何键是“马日事变”总后台、罪魁祸首。拙笔查阅原始史料,觉得此观点与事实有出入,造产生新看法:“马回事变”总后台不是何键,而是另有其人。一何键不可能是“马日事变”总后台(一)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通告第13号》,关于“马夜政变”及“清乡”的魁首,未点何键的名,而点了唐生智:“当农民群众自己起来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时候……这些国民党旗帜之下的‘革命军官’,立即攻击农民工人,大施屠杀。”“蒋介石4月中旬上海屠杀……是如此,湖南唐生智等的‘马夜政变’及清乡……亦是如此。”①(二…  相似文献   

18.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两位学生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位是孔子的女婿公冶长,另一位是孔子侄女婿南宫适。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末年齐国人。《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曾蒙冤蹲过监狱,孔子没有嫌弃他.并将女儿嫁给他,足见孔子对公冶长才品的认可。《孔子家语·弟子解》说他“为人能忍耻”。说明他心胸宽广,谦和忍让。相传他通鸟语,《大成通志》载:“世传长能通鸟语。”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曰:“公冶长从卫反鲁,行至二界上,闻鸟  相似文献   

19.
在整部《论语》的百有九次之"仁"中,"不知仁",或者与之相近的表达——"未知仁",总共出现了六次。在孔子的语境中,"不知仁"或者"未知仁"有两个层面的意涵:一是,"不是真的‘不知’,只是否定的另一方式";二是,"仁"在本体上是不可知的,也是不可测的,"仁"还具有形而上的道体属性。剖析"不知仁"这第二个层面的意涵,使我们解决了《论语》中孔子讲"仁"百有九次而又"罕言"(《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这一内在矛盾。孔子于"仁"采取这一界说方式,主要是由其对于具有形而上道体意味的范畴付诸"阙如"而加以体认的认知模式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阐述的新观点之一。他在作为该卷的纲领和主题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①十四大政治报告不仅肯定了这一论断,而且进一步具体地指出:“‘左’带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只有深刻认识“左”的性质和危害,破除长期以来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