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靳文志 《求知》2007,(10):37-38
一、天津芯片产业的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芯片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芯片(chip)一般指人们所说的IC(Integrate Circuit: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固化在硅芯片上,它无处不在,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基础。芯片产业已被世界公认为是电子工业、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涂良川 《理论探讨》2022,(2):132-138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虽尚无人工智能,但其《资本论》的机器观却是我们正视人工智能时代、理解人工智能技术、预见人工智能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因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在逻辑上的同构性、在产生上的同源性、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从根本上必须置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逻辑中来把握。从人类实践逻辑、生产与生活需要来把握住机器的社会历史意义、批判机器异化、揭示机器文明的《资本论》机器观提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人工智能实现人类智能的可能及其意义、明晰人工智能对生产与生活的重构、把握人工智能对人工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社会历史效应并进行存在论追问。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超越技术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对立,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工智能观念。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1)
大数据的崛起、深度学习的助推、语音识别的突破推动着人工智能革命从悄无声息到浪花翻腾。人们一边享用人工智能衍生产品带来的方便和满足,一边陷入忧思和迷茫,不断产生诘问: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未来人与机器该如何共存?面对此次人工智能革命,我们要保持理性冷静的头脑,既要看到问题和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双向赋能中,人工智能表现出极其强大的能力,不仅使人类既有使能技术智能化,而且提出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存在论问题。从人机对立或技术悲观主义者的立场来看,人工智能取代人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新异化的时代,是一个物体系绝对胜利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类智能或将退位的时代。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是人基于对智能的理解、对物质的调动、对规律的认知和对系统的设计所创造出来的物体系,其延续了自动化时代取代技术对人活动领域性排除,也展开了人类技术发展史亘古常新的存在论焦虑。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技术取代叙事,只有深入其缘起,才能正视存在论排除的焦虑;只有把握技术运行的社会原则,才能避免技术取代的泛滥;只有探索人机共存的存在逻辑,才有可能真正认知智能的本质并获得自由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国的经济面貌。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逐渐对经济增长发挥主导作用,但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努力探索合理有效地方法,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以大数据为主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革命交汇时期,智能经济结合了人工智能的最新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等新型交易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焦点。我国应顺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等智能经济的重点领域,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供应链以及人工智能科研平台和团队等核心战略要素,积极布局智能经济试点区以及发展联盟,在全球发展浪潮中打造"中国智造""智慧中国"等标志,以此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陈健 《民主》2002,(10)
“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独占鳌头。”“21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主导产业,第一是光电子产业。”国际有关权威报告如是说。20世纪被称为“电子世纪”,而21世纪将成为“光子世纪”。科学界预言:光电子产业在10年內将产生5万亿美元的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光电子产业将成为新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8.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今年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人工智能处于未来发展新风口,将以高速增长态势逐步提高其在全球GDP增长中的贡献度。目前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商业化,其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多维的复杂逻辑,创造效应与替代效应并存,并造成就业结构两极分化和就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要依托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就业总量,提高从业者收入,充分发挥其对就业的创造效应、规避替代效应,并使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分布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正>当今时代正在走向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如果说互联网+法学这一互联网时代法学的新命题、新挑战的核心是数据运用与数据安全的研究,如果说人工智能法学这一人工智能时代法学的新命题、新挑战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算法运用与算法安全的研究,那么可以说,互联网+人工智能法学这一新命题、新挑战的核心就是数据运用与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运用与算法安全相互交织为一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赵龙 《理论导刊》2023,(5):88-95
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的典型特征。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以其内在的学习模拟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强大智能性,使人的主体性面临严峻挑战。受人的本质属性的消弭、人类社会交往虚拟化、人工智能赋权的冲击、资本逻辑与技术理性的联姻传统以及人工智能自在的风险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人的主体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理所应当造福人类,应从社会、国家、学术、个人和产研层面协同发力,扬弃纯粹的技术批判和抽象的哲学思辨进路,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制和引导,积极探索消解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的正确路径,促进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智能生产和生活下,整个社会领域都在智能化作用下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正在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使人们发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的时代之问。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本质予以揭示,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智能化生产的劳动过程表现为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出现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现实替代;智能化生产作为人类劳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智能化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促成人的劳动解放;以人工智能充分展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人工智能?尽管随着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个耳熟能详的热词,但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却在行业内都难以有一个确定的定义。其实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就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的模拟,但之所以人工智能的定义难以确认,关键在于对"智能"的定义难以确认,在人工智能领域经常有一句话说:我们连人的智能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人工智能?因此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还是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可能性,会成为未来社会科学讨论的关键问题。奇点是西方学者用以描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临界点。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有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而自学习就是人工智能最令人类生畏的地方。遗传算法可以帮助人类获得问题的最优解,但人类并不知道这一算法的运行逻辑及其背后的实现路径。自我意识可能会成为人类智能的最终屏障,然而,情感计算在帮助机器理解人类意图的同时,也会增加机器发现其主体间性的可能。在未来,机器与人的关系很有可能会上演又一次主奴辩证法的循环。尽管人类的初衷是功利性地使用机器,但人类对机器的依赖最终很有可能达成与机器相互承认。换言之,人工智能很有可能在与人类的斗争中,取得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实现黑格尔意义上的相互承认。  相似文献   

14.
最近,德国科学家通过在失明者的眼中植入电子芯片,成功地让盲人视物,成为盲人复明的一大希望。科学家很早就设想,如果能够利用具有仿生功能的电子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52)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传统计算机技术提出挑战,在计算机基本器件方面,量子、光子、分子和生物计算机将逐步替代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也将向传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出挑战,这些新技术将孕育新一轮计算机革命。我国计算机专家预测,更小、更快和更智能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据预测,一台存储5000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大约30秒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要100亿年处理的问题,一个大如微尘的鼻子计算机芯片可容纳一个大型图书馆的资料。日本电气公司在今年4月宣布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一个突破,成功地同时在许…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锦 《求知》2004,(4):18-19
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带动。其中处在“龙头”位置上的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这些行业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行业,主要是钢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的应用取代人类大量劳动,由此也产生“活劳动不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有所动摇”“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等质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要立足于劳动者的生产实践,深刻剖析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论证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人类劳动力的延伸和创造性劳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以此厘清误读,并在此基础上赋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远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积极推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5)
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行各业,给劳动法带来种种挑战。将人工智能认定为劳动者不具有法理的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工智能HR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性,对于员工的综合评价还须依靠人类HR的主导。"破坏——补偿"理论说明,劳动需求和科技革新能够实现互补,关键在于法律和政策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引导。在人工智能时代,为应对各种新出现的非典型劳动形态,劳动法在扩大保护范围的同时应拓宽劳动合同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9,(10):52-53
英国《泰晤士报》3月9日发表的文章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追求15年的目标”,成为了稀土供应的“最终垄断者”。产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优势将使中国掌控消费电子和绿色科技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黄威 《瞭望》2001,(32)
我国信息产业界最近不断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微处理器(CPU)芯片产品“方舟-1”;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自行设计开发的230万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芯片实现了产品化。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微电于与计算机技术领域近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信息产业即将结束无“芯”历史,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