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正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成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2007年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已受理国有企业破产案件12件。该类案件的审理中,不仅要全面考虑企业资产处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要妥善处理债权人利益保护和职工权益维护问题,以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因素的全面考虑和妥当处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琳  姚敏 《人民司法》2023,(23):86-90
对于商超菜场的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将破产营业保护和租赁经营权变价有机结合,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债权人利益最大化,是破产程序中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于承担“保供稳价”社会功能的商超菜场,通过实质合并破产、职工债权人保护和维稳风险应对策略等角度,能够展现破产程序在实现大型生鲜集团企业市场化退出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兴成 《法人》2013,(1):22-22
重庆合川丝绸总厂当时没有依法破产,只是给更多的当权者提供了参与瓜分国有资产的机会,而国企真正的主人——国企职工的权益一次次的被侵害和剥夺。该破产的国有企业只有依法破产,才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正能量。重庆合川丝绸总厂目前市场价值16亿多元的资产,被以406万元的价格出售,涉嫌约16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在约16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的过程中,每一个程序都多多少少存在问题,暗箱操作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普遍特征。该国有资产流失案,始自重庆合川丝绸总厂该破产而没有破产。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时,对于破产企业房地产的处理很不统一,有的随意扩大范围,将所有房地产均作为破产财产抵偿债权;有的擅自将属于破产财产范围的房地产排除在破产财产之外,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有的划不清土地使用权的权属差别,不论是行政划拨还是出让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均列为破产财产处理,或者对土地使用权问题一律不管,交给行政部门处理。凡此种种,既违反了现有法律的精神,也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甚至会损害国家利益。因此,正确地确认破产企业拥有房地产作为破产财产的范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破产托管人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联邦破产托管人制度创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以确保公共利益在破产案件中能够得到正确执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该制度规定,联邦破产托管人直接向司法部长负责,有权监督私人破产托管人和进行破产案件的行政管理。我国破产法并无公共利益的直接规定,破产案件中人民法院履行的公共利益审查职能存在诸多弊病,有必要在我国设立统一的行政机构实现对破产案件中公共利益的有效保护,促使破产管理人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笔者所在的地区法院慎重地审结了36件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国有企业破产案件涉及几个重大疑难的法律问题,急需立法界、司法界的专家学者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在此,笔者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一、关于破产案件的界定和立案条件有的同志认为,破产的条件是资不抵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三条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破产的界限且是唯一界限应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相似文献   

7.
李雪田 《行政与法》2008,(2):112-115
破产企业职工劳动债权的保护问题,是破产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与企业市场退出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破产企业职工生活尚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为此研究职工劳动权益的保护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现代法制人道关怀、救助社会弱者为出发点,对政策性破产中劳动债权的破产优先权、一般企业破产中劳动债权的优先受偿权及劳动债权的参与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悦 《人民司法》2012,(1):96-9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破产案件审理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2006年修订的企业破产法为破产案件的审理创立了全新的审判思维。破产程序需要最大化地保护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益的公平与协调。债权清收直接关系到可分配财产的变现和给付,关系到破产债权人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的保护,关系到破产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实践中也是各方当事人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以往的审判实践中,往往更多地关注破产债权的数额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对于破产企业,人们更关注的是作为资不抵债主体的破产企业的债务情况和其既有资本现状,对破产企业自身债权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一些需要通过清收程序重获  相似文献   

9.
破产案件的申请是指申请人依据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债务人破产;破产案件的受理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提出的破产申请对债务人的情况进行审查,经审查申请人的申请符合开始破产程序条件的决定予以开始破产程序,审理债务人的破产案件。申请人的申请行为和法院的决定受理行为相结合引起破产程序的开始。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根据债务人所有制的性质不同分别设立了两种破产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适用于国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适用于非国有企业。这两种破产程序…  相似文献   

10.
破产案件受理实质要件的掌握王宝发,李柏华,陈锦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经济活动主体的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形成。审理破产案件将成为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研究破产案件的受理要件时,要着眼于改革与稳定大局,坚持从实际出发,最...  相似文献   

11.
新破产法否定了既往我国破产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将破产国有企业劳动债权优先于担保债权清偿的政策性做法,而规定劳动债权作为一般债权受偿。此一规定的改变,理顺了一般劳动债权与担保债权的关系,符合一般法治理念,但也给政府的破产企业职工劳动者权益保护政策带来挑战。政府应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企业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2.
The bankruptcy law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eties with market economy. After many years of preparation, the draft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in China was submitted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wice and is waiting for the third approval to be enacte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the new bankruptcy law tries to carry out the concepts of market economy, eliminate the residual influences of planned economy that existed in the old law, protect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reditors and debtors, and maintain the order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major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legislation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the legislation, criteria of bankruptcy, preservation or abolishment of policy-related bankruptcy, protection of the employee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ankrupt enterprises, the creditors’ committee system, the trustee system, reorganization system to prevent bankruptcy, and the legal obligations of bankrupt, and so on. It also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innov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相似文献   

13.
张先贵 《北方法学》2017,11(2):110-119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当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亟须引入新的研究视角。从法理来看,立足于土地开发权视角,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同地、同权、同价",其本质是回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之开发权的处分权能,以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之开发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之开发权的法律上平等。回到土地开发权制度平台层面,借鉴国有建设用地之开发权的法制资源,加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制度建设,乃是当下解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法制需求的理性选择。此外,这亦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4.
邹双卫 《时代法学》2011,9(1):21-27
中国内地与澳门同时面临着土地法律制度的重大革新,两地的公有土地建设使用制度具有共同的法律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受土地面积与地理位置的限制,《澳门土地法》所确立的分阶段批出土地的做法值得内地学习,但该法与《澳门民法典》严重脱节,从而使得理论与实务界对土地批给程序所创设的土地权利性质产生了争议。内地的《土地管理法》与《物权法》基本上能保持有机协调,通过公有土地建设使用程序为土地使用人创设了典型物权或准物权,并且确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权利公示制度,这是《澳门土地法》修改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力 《行政与法》2007,(3):75-76
东北三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以农业为特征及农产品优势明显的地区,更是培养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北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东北经济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滞后的趋势,如何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如何发挥它在培养各类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从分析东北三省各自的人才战略规划入手,探讨了开发各类人才的新途径、新思路,为东北经济的发展,提出一条走人才之路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在调整人身侵权债权的各种制度中,为人身侵权债权在破产清偿顺位中找寻优先清偿点是次优制度选择,因为无论人身侵权债权定位在哪一个清偿层面都是后序债权人为破产企业的非法行为买单。为此,在其他法律制度足以保护人身侵权债权人权益的前提下,在破产清偿顺位中为人身侵权债权人设置优先受偿权实属不必要。但是其他法律制度不足以保护人身侵权债权人的权益时,我们可以考虑在破产清偿顺位中采用将人身侵权债权与劳动者债权同序的方式来保护人身侵权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姜涛  刘秀 《河北法学》2007,25(4):97-102
劳动刑法是西方国家刑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无论是从劳动刑法存在的现实基础,还是从劳动刑法的研究对象、内容、目标以及基本结构上分析,均可认为劳动刑法具有独立的刑法学分支学科地位.人类社会发展表明,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内容.因此,保护以基本人权为外壳的劳动法益,应当是劳动刑法存在的起点与终点.基于有效、有力保护劳动法益的需要,我国亦应从"大刑法"中分解出劳动刑法,专门对之进行系统化、理性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破产撤销权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撤销权作为一种保护破产宣告之前债权人利益的制度,设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全体债权人的整体利益,对于任何损害债权人整体利益的个别清偿行为或减少破产财产的行为予以撤销,以期实现破产法许可债权人公平合理的分配债务人破产财产的基本宗旨。破产撤销权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为具体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合理性标准,为具体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赵学刚 《行政与法》2005,(5):105-108
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但是国有资本运营的传统模式(委托代理制、股份制)遭遇制度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低下,以及产生一系列弊端,因此应该跳出传统的窠臼探索新思路。本文提出国有资本的股权信托运营,并分析了制度的设计以及相关主体的权、责、利,以期克服国有资本运营中产生的弊端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逐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促成国有资本的良性运营。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behavio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such as market, governance and resources of a firm, and the choice of the typ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The authors develop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12 hypotheses and test the model and hypotheses using a sample of 274 SOEs in China. This study discovers that the choice of innovation types among Chinese SOEs depends on the turbulenc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n the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The key contributions of the study include: testing existing theories of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SOEs; study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 in that context; and demonstrating that market forces and internal governance simultaneously influence SO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