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巩玉凤 《传承》2007,(5):78-79
山西各地频频发生煤矿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煤矿事故并未减少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反思矿难频发背后深刻的原因。笔者试从现实原因、制度原因、经济原因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山西矿难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重大矿难事故接连发生,因此而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日益增大。从法律角度来看,矿难事故频繁发生表明,我国矿难事故的预防、监督、救治、赔偿等法律规范尚未形成一种完善的体系。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刑法的角度,在分析矿难事故危害性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对矿主刑事责任相关规定的不足,提出完善矿难事故中矿主刑事责任法规的若干建议,以期更好地预防矿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政府治理矿难的有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难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关注,事故的发生有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备、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原因,其中制度原因是最根本的。因此,我国的矿难治理应该以制度建设为中心,辅之以有效的手段和政府官员勤政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矿难就像一个死结。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发原因尚在调查中,据新华社报道,"两会"期间,又有四起矿难发生。  相似文献   

5.
“11.21”鹤岗矿难发生次日,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公开道歉——这是媒体众口一词的报道。我查了一下新闻,并没有发现栗省长道歉的原话。报道中他只是说:“对于这次矿难,我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总结矿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领导忽视轻视,工作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矿难事故频发,尽管国家历来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并不断针对煤矿企业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但从实际情况看来收效甚微。矿难不仅是生产领域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焦点。矿难事件所造成的极大社会危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本文以矿难事件为视角,探索与反思中国政府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建构政府问责制的一些主张。  相似文献   

7.
贫困定义的拓展、妇女研究理论的发展以及妇女贫困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妇女贫困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笔者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内研究文献,对妇女贫困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发展,妇女贫困的界定、类型、特征、测量、原因、影响研究以及妇女反贫困研究进行了述评,并进一步归纳分析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内容、应用以及理论视角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未来妇女贫困研究提出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矿难的秩序分析框架与公共管理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难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局部问题,它折射出市场秩序的一种状态。以秩序的分析框架审视矿难,既是市场的失序,也是市场与政府公共管理之间关系的非合理性,尤其显现出公共管理所面对的挑战;以责任政府的分析框架,把握公共管理的模式选择与建构理性是矿山生产秩序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霖 《前沿》2008,(1):187-189
我国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和农村出现发展滞后的局面,这种现象被学者称为“中部塌陷”。本文拟对中部五省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中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又见矿难!!     
李非 《中国人大》2009,(22):8-8
又是一起矿难! 又是一起夺走100多个鲜活生命的矿难! 2009年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左右;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文简称“11·21”矿难),截至25日清晨6时,经全力搜救,已确认104人遇难,4人失踪,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矿难的阴影一直纠缠着我们,副省长被停职,省长做过检讨,甚至总理流过悲伤的眼泪,一些职能部门出台过“硬措施”,也进行过“廉正宣言”结果呢?矿难照样频繁发生。"最近,湖南省娄底市资江煤矿发生矿难,正在广州出席“安全生产万里行”启动仪式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话语严厉。他怒斥:“官商勾结,官煤勾结”,已经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其实,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是一个更早提出“官煤勾结”,是矿难根源并致力于打击这种现象的官员。"几年里,他10余次下乡暗访,发现矿难频繁的根本症结在于党政干部参股分红“。官煤…  相似文献   

12.
鉴于矿难接连发生,旅美学者吴澧在《南方周末》撰文呼吁“恢复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文章写法诙谐:此一制度恢复,“即使集团经理不下井,他安播在下面科室的外甥侄子们却未必逃得了”,势必抓紧整改。主题则很积极:  相似文献   

13.
泽怡 《中国减灾》2009,(1):46-46
我国的矿难屡屡发生.有人不由自主地联想:作为头号能源消费大国美国,矿难也会这么多吗?  相似文献   

14.
网络焦点     
王家岭矿难伤的不是人,而是安监权新闻话题:3·28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的命运牵动人心。总是在一些事故发生后,我们才屡屡发现它本可以避免。本可以避免的矿难,为何又频频不可避免地发生?王家岭矿难暴露出哪些安全监管问题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5.
高婵 《前沿》2014,(17):74-75
技术理性作为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热议的理论话题,其原因之一在于西方学者认为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是人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实践问题。自霍克海默以来,众多西方学者表现出对这一理论问题的持续关注,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学者在研究技术理性时,表现出认可的态度,但在现实实践中,人们将技术理性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剥离,进而一味地批判、否定技术理性,文明社会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治,而且与我国官方所宣传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符。笔者认为,技术理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有其自己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应该透过历史的迷幻表象,深层次地分析其价值理性的"剥离"与"统一",以期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趣味概念     
在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时,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削弱政府的权力,减少“官煤勾结”的机会,以免出现矿难中的“政府失灵”;而另一种则呼吁政府应加强对矿业市场的干◎诺斯悖论预,弥补矿主无限追求利益而带来的“市场失灵”。类似矛盾的观点还存于教育、医疗等很多领域。这就是关于国家功能的“诺斯悖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在分析政府(国家)的作用时,提出了一个十分矛盾的观点:“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在公共服务领域,“诺斯悖论”指政府部…  相似文献   

17.
时评·建言     
矿难频发 ,问题何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制节目?边学法 ,边犯法 ?我们的听证制度问题出在哪 ?近几年来 ,全国发生多起不同形式的重大矿难 ,死伤人数令人震动。中央领导及矿业安全主管部门不能说对此不重视 ,但往往顶风作案者有之 ,成功瞒报及私了者有之 ,我们不得不思考 ,矿难屡发 ,问题何在 ?从受难者大多为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来看 ,他们没有一份说得过去的、像样的薪酬 ,但他们仍然不辞辛苦、不畏死亡而下坑下井采矿 ,这是为何 ?原因自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如果不先普遍改善各地经济状况 (尤其是加大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 ,…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4日,《现代快报》用整整一个版面(A11版)报道新近几起矿难的情况。这是一页值得研究的报纸,解剖这只“麻雀”,既能反映公众对矿难关注的“疲劳”,又能揭示有关部门在治理矿难上的失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造成18人死亡“3·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的逐步深入,一个惊人的秘密浮出了水面:事故矿井的矿主彭国财就是七台河市桃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这个内幕的曝光让笔者忽然意识到。原来矿难不止的根源就在安监局,因为它的主要官员正是违法生产的受益者。这样看来,如果安监局自身的问题不解决,那么,矿难永远也无法控制;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于,如果安监局本身是构成了安全生产的障碍的话,那么,当地政府也绝对不可能是白壁无瑕的。  相似文献   

20.
孙家湾矿难     
《时事资料手册》2005,(2):112-112
2005年2月14日,阜新矿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事故。截至2月22日,孙家湾矿难中的244名遇险人员全部找到,其中214人遇难,30人获救。这次事故是近40年来中国煤矿矿难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孙家湾矿难离国家安全监管局年初提出今年要力争杜绝100人以上事故的要求不到一个月,也是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相继发生的第3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04年10月20日大平矿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