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胡逸  陈颖 《法制与社会》2013,(19):96-97
格式合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商品交换的效率。格式合同因其固有的特性,导致当事人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我国立法对格式合同的规定较为粗糙,缺乏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结合实践,应从立法、司法、行政与社会救济四个角度来完善格式合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定式合同的产生及广泛应用是合同领域最显著的变化之一,但定式合同广泛应用的同时存在着对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规制方法无外乎是立法规制、司法规制、行政规制三种。我国对定式合同各个方面的规制尚很薄弱,当务之急应积极完善立法规制,加强司法规制,健全行政规制,并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作用,尽快建立立法、司法、行政全方位规制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3.
孙娜 《法制与社会》2013,(22):100-101
运用网络第三方支付方式进行商品买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消费模式,然而我国法律对这一新兴事物还未形成全面、成熟的规范体系,进而产生了立法空白或立法不明确的法律风险,这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非常不利。为了在第三方支付中保障消费者权益,在立法中应注重对格式合同的规范、客户资金的妥善管理和明确的法律责任划分等。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格式合同,比如生活中频繁所接触的邮电、铁路、银行、城市用电、城市用水、医院等许多行业中。格式合同的出现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带来很大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格式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之间的不利影响,以期在现有立法基础上给予消费者权益更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胡田野 《河北法学》2012,(12):151-156
2011年10月25日,欧盟颁布了编号为2011/83/EU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新指令。该指令主要规定了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义务,以及消费者撤销合同的权利,这些规定反映了欧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信息透明、利益均衡和私权救济的立法精神。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于1993年,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需。欧盟最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指令对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几个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商务的出现与发展,必然引发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新的利益调整。文章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影响消费者权益的网络广告问题(包括垃圾广告与虚假广告)、网络合同依据与退货问题及网上付款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较详尽的评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网商应遵守“网络礼仪”自律规则、《广告法》应作相应的修改并将ISP纳入媒体经营者范畴、加强数字签名立法及认证机构的配套服务、明确银行网络的赔偿责任、加强国际协作等。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活动,基于其进行的贸易往来日渐频密,但与之相关的消费者权益却尚未有明确保障.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这一背景下消费者权益所面临的问题,并藉此提出了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建议,以期与业界同行交流探讨,共促进步.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的天然弱势,决定了立法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消费者反悔权是国外立法中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消费者在商品交易合同履行完毕之后的一定期限内享有无偿撤销合同的权利。该制度对于保障消费关系的公平与合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只适用于特定的消费关系。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借鉴国外消费者反悔权的立法规定,结合我国现实,将其上升为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9.
标准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蓄存款、保险、公房租赁、水电供应、车船飞机运送、邮政电讯服务等标准合同在我国方兴未艾,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法制不健全、广大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的中国,如何克服标准合同的局限,充分保护广大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实为我国民法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有鉴于此,笔者拟对标准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探讨,以拋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的终极目的及其司法保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颜运秋 《时代法学》2005,3(6):45-53
反垄断法的目的具有宣示性和导向性,为所有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提供价值基础。如果反垄断法的目的设置不当或者混乱,将增大反垄断法实施的难度,削弱反垄断法的主题。传统观点认为,反垄断法的目的只在于维护有效的公平竞争秩序,但相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终极目的而言,这种目的只是工具性的。这在立法上有明显的体现,在学理上有充分的理由并在司法上有广泛的实践。我国未来的反垄断立法、执法与司法应当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其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1.
储蓄存款、保险、公房租赁、水电供应、车船飞机运送、邮政电讯服务等标准合同在我国方兴未艾,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法制不健全、广大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的中国,如何克服标准合同的局限,适应当代国际之最新潮流,充分保护广大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实为我国民法学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有鉴于此,笔者拟对标准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熊琦 《法学研究》2022,44(1):188-204
著作权合同规则和集体协商所需中介组织的双重缺失,导致我国作者在著作权合同领域面临诸多不公平待遇时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比较法上作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又因不同国家相关产业力量对比差异而有不同路径。在缺乏本土基本规则支撑的情况下,更符合我国产业特点的解决路径,一方面是根据比较法经验来重新校准作者权益的保护范畴,避免以事后规则直接保障作者收益,通过事前规则增助作者的自治能力;另一方面是运用法教义学的方法从著作权法合同章和民法典合同编两个领域完成对作者权益保护的解释学续造。应将著作权法合同章中规定的许可或转让的权利种类作为合同成立的“必要之点”,要求合同条款明确列举每项权利的使用范围、目的、期限和版税标准。应在区分无偿和有偿的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的基础上,类推适用民法典合同编中合同终止的一般规则和相关有名合同终止权来完成对作者利益保护规则的续造。  相似文献   

13.
浮相群 《法制与社会》2011,(13):259+267-259,267
我国对消费者权利合同法保护尚不完善,需要特殊的制度安排使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博弈中抗衡。消费者合同制度在格式合同的控制与合同责任方面对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涉外消费者合同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谈判能力的差别,消费者较经营者而言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涉外消费者合同适用的法律选择规则,实行分层级保护理念,设定“最低保护标准”,灵活运用“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能较好地平衡强弱势双方的利益,兼顾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2条虽有创新,但仍有瑕疵,需借鉴欧美立法经验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李晓娟 《行政与法》2013,(7):126-128,F0003
格式合同广泛存在于在经济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格式合同中,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公平地位,其权利易受侵害.本文根据国外格式合同规制的法律实践,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实出发,尝试提出建立我国格式合同规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起步较晚,实践中存在大量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冷静期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立法现状,阐明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建立消费者冷静期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期能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发展和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凌学东 《时代法学》2012,(1):115-121
消费者合同双方缔约地位不平等,易导致合同权利义务失衡,损害消费者利益。英国先后对不公平合同条件及消费者合同不公平条件立法,法国通过认定附合合同及禁止权利滥用达到保护消费者目的。欧盟就消费者保护颁布了四个指令,其中1993年指令附件列举了17种不公平条款,为欧盟绝大多数成员国移植。欧盟2008年法案附件作了调整,且分类为“黑名单”与“灰名单”。即便在清单之外,合同条款若违反诚实信用,导致权利义务明显失衡,也会被认定为不公平。格式合同广泛存在于消费者合同中,而不公平条款的最主要形态为格式条款。考虑我国保护消费者与发展经济需求,建议对格式条款进入消费者合同设置程序与实体双重门槛,仿照欧盟规定两类名单,初期可扩展“灰名单”,尔后再予调整。  相似文献   

18.
法国合同法对消费者权益的特殊保护尹田在法国法中,消费者主要是指在从事其职业行为之外的、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订立有关财产或服务的合同的一切自然人(例外情况下,也包括法人)。自本世纪70年代初起,效仿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的榜样,法国的立法者对于保护消费...  相似文献   

19.
唐琼琼 《河北法学》2015,33(4):115-124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考察美国和欧盟的相关制度和经验后发现,我国既需要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升到第三方支付立法的宗旨的高度,又需要健全和完善具体规则,例如加强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限制消费者对未经授权的资金划拨的法律责任并完善客户备付金制度,在纠纷解决中审慎对待争议解决条款并推进新型争议解决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交易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由于我国现行的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交易的规定极少,这就使得网络消费者的各项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所以,对于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