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具体到制度的微观层面,涉诉信访的责任追究是一个看似冷门但却关涉众多的问题域。为什么不少法院工作人员谈起涉诉信访,就有苦难言、压力重重?为什么个别当事人抓住涉诉信访这根“稻草”,就觉得事情迟早总会解决、胜券在握?在法院工作人员的“软”与涉诉信访者的“硬”之间,到底是什么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涉诉信访制度是我国多元化解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完整的制度构建。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作为打开涉诉信访制度的突破口,亟须系统化、理论化的构建。各级法院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不同的终结机制,为整个制度的整合与完整提供了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3.
涉诉信访是我国信访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信访制度的基本功能。近年来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缠访闹访等涉诉信访问题较为突出,要认真分析涉诉信访现状,积极探讨涉诉信访改革的思路和方式,通过合法化、制度化、程序化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司法环境不容乐观,这种情形有司法自己的原因,更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涉诉信访。涉诉信访并不天然对司法环境产生不良后果,但如果引导不当,其后果不堪设想,而今天司法环境就是某种不良引导所致。这里,我们特约《基层法院涉诉信访观察》课题主持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博士等七人对涉诉信访问题进行笔谈。由于篇幅原因,本期刊载的仅仅是他们研究内容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对涉诉信访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研究,我们相信该组笔谈能够然读者对涉诉信访现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野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涉法涉诉信访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必须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涉法涉诉信访面临的困境,剖析涉法涉诉信访困境在信访制度本身及其之外的原因,找出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出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制度.  相似文献   

6.
涉诉信访是当前法院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与热点问题,在我国司法权威还没有真正建立和民众法治意识不够高的现实情况下,对于涉诉信访宜疏不宜堵;应该从提高审判质量,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搭建统一的涉诉信访处理平台等多方面着手,引导民众合法信访、理性信访。  相似文献   

7.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是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涉法涉诉信访传承至今.处于社会转型期是中国涉法涉诉信访高发的根本原因之一.缺乏对涉法涉诉信访行为的准确定性,制度建设滞后是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从实现涉法涉诉信访与法治的衔接入手,继续健全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机制,从而使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更趋于完善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并日益呈现错综复杂之势,法院的涉诉信访工作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理稍有不慎,不仅正常司法秩序受到影响,更有损于法院的社会形象和法律权威。认真分析提出涉诉信访案件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处理涉诉信访机制的完善,以期对我国涉诉信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政治治理模式,有着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当下中国,信访制度仍然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价值。其中的涉诉信访成因不一而足,诉求十分复杂,处理方式十分混乱。有碍法治进程的涉诉信访面临着无法合理排除的质疑,有必要实现诉访分离。从当前来看,应当落实诉访分离,健全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完善涉诉信访档案化管理,推动涉诉信访类型化处理;健全涉诉信访监督机制,促进涉诉信访处理公开。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司法队伍,提高办案质量;改革和完善司法程序,切实解决"起诉难"、"再审难"和"执行难"等问题;健全司法监督机制,促进司法程序公开透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确立社会的法治信仰。总的目的是将涉诉信访纳入法制轨道依法终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涉诉信访工作由于缺乏终结处理机制,重复上访、无限申诉上访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乃 至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国家权威。研究表明,涉诉信访在法律转型时期存在着悖论,虽然在目前无法废止信访制度,但是 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个案涉诉信访领域有所突破,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从而规范涉诉信访秩序。  相似文献   

11.
对警察角色意识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角色是社会角色中的一种 ,他是一种规定性很强的社会角色 ,这种规定性主要表现为法律的规定性。作为公安工作主体的警察角色 ,在社会活动中 ,以什么样的角色形象和行为模式来扮演好警察角色 ,关键要看警察角色意识的强还是弱 ,也就是说警察角色意识的基本要素具备了 ,才能在公安工作中体现出忠于职守 ,清正廉洁 ,纪律严明 ,服从命令 ,严格执法 ,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人们对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渔的评价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反思鲁迅先生之视李渔为“帮闲”此李渔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学术命题,试图对李渔其人作出相对公允的评价.本文认为,李渔与那些以帮闲为职业的人并不相同,他的思想、个性等等其实有着诸多很不“帮闲”的地方;“帮闲”主要是李渔人生后期的社会形象.李渔之沦落为帮闲,主要归因于他竭力崇尚享乐、奉行趋时善变的市井实用主义人生哲学及由此形成的人格上的“无特操”.  相似文献   

13.
’95世妇会强调了男性参与的重要性,但20年来男性参与在中国仍然做得很不够。男性参与的概念在1994年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此后不断受到重视,男性参与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力量。中国男性参与的理论与实践刚刚起步,需要加强。推动中国的男性参与,应该加强男性参与的理论研究,落实男性参与的现状与经验研究,并且在法律与公共政策、学校教育、大众传播、社会服务等领域制定和落实推动男性参与的具体策略,这些是弘扬’95世妇会精神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警察出庭作证在多数西方国家可谓司空见惯,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却是少之又少。警察出庭作证对于当前中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本文将从理论、立法、制度及观念等方面深层次剖析阻碍中国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原因,并初步提出中国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构想,以期对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把宗教解读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研究宗教信仰对于构建当前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漫长历史中,宗教信仰的文本记载了人类了解世界和自身思维的部分结晶。以圣经的文本世界研究为视角来解读宗教信仰的内涵.将宗教这种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还原为支配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镜像,有益于深入把握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16.
GDP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它也逐渐成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地方GDP成为衡量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迁去留的决定性因素。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GDP放在干部考核的合适位置,以引导干部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家教市场的主力军。大学生家庭教师身份的特殊性、“从业”的非正规性、维权成本高及维权意识淡薄等,使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陷入困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索由大学生、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组织和个人、高校、社会媒体共同参与的大学生校外兼职维权机制,是帮助大学生家庭教师走出维权困境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现时代民意表达最重要的载体,网络民情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丰富性与多元性、交互性和即时性、匿名性和外显性、盲动性与宣泄性、离散性与聚合性的特质。网络民情预警机制的基本框架由网络民情信息机制和网络民情问题解决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9.
领导的个性相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显得突出 ,且其拥有的特殊地位又为其充分展现个性提供了更多机会。领导个性表现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 ,即是选人和用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在组织原则和民主监督削弱时可滋生宗派作风和官僚主义。对此 ,必须采取对策形成良好的选拔任用干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我国大陆与台湾罪数形态立法和理论研究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刑法立法中应当规定罪数形态的处断原则,并应当将罪数理论简单化,同时提出了有关罪数的刑事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必须有一个宏观的刑事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