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朱继东 《理论导报》2013,(3):14-15,33
精彩导读 曾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关注的是“中国梦”“美国梦”。 “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 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 “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中国梦”将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开辟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耿紫音 《学习月刊》2014,(16):68-69
21世纪以前,美国作为"机会之乡"曾孕育了"美国梦",激发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梦想,诸如"英国梦"、"日本梦"等。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梦"黯然失色,但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国家梦想"中国梦"却在东方悄然兴起。"中国梦"看似与"美国梦"有某种关联,但它以民族国家复兴大梦的面貌傲然于世,全然超越了"美国梦"的个人小梦。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4.
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中国梦的人民性具体表现为"形成过程的人民性""本质内涵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和"评价主体的人民性"。人民的幸福指数、满意程度是评价中国梦的现实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去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去年11月6日发表演讲时也表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此前也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真正引起世界关注的,却是"中国梦""美国梦"。  相似文献   

6.
美国梦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探讨,一个是狭义的、生活版的美国梦,另一个是广义的、政治版的美国梦。中国梦其实也可以在这两个层面进行讨论。在狭义的生活层面,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不大,但在政治层面,中国梦和美国梦存有相当的差别。美国梦强调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安排,特别是美国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保证了生活版美国梦的实现,而政治版的中国梦则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整体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4,(1)
"中国梦"的提出为我们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积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研究,分析当前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的环境因素,解构"美国梦"的价值观及消极影响,建构"中国梦"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诉求,从而实现对"中国梦"思想内涵、价值基础和国际影响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与"美国梦"作为中美两国的国家梦想,在历史文化基础、社会属性、价值取向、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但是两国梦同时也有相通之处,它们都反映了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重视人的价值及其实现、需要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以及要求主体付诸实践努力。对两国梦想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中国梦"学习借鉴"美国梦"的合理内容和有益经验,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规避"美国梦"的弊端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周恩义出名了。"新时期宣传干部的楷模""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央十八大精神报告团和《中国梦·我的梦》宣讲团成员"……成为名人,自然就会引起热议。他的名人之路怎么走?他的价值观念变没变?"脚上的泥土越多,距离群众的心越近"习近平接见。刘云山接见。……人民大会堂作先进事迹报告。每次,他都是不声不响地回来,一头扎进群众之中,坐上炕头,蹲在地头,传播"中国梦",汲取"真营养"。李家村,他唠完"中国梦,咱农民的梦",村民老刘把刚摘下的芸豆塞在他的怀里:"大兄弟,你说得实在,咱农民更有奔头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推动教育进步,促进公民成长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来源,加强高校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是我国德育的整体性和本质要求。"中国梦"对德育指导思想、发展规律、参与主体、解决问题具有重大启示,应构筑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过程中的自觉意识、基本内容、力量支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中国梦"围绕"中国命运"和"中国道路"形成价值共识,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发展共识,激活改革发展的动力;人民本位的"中国梦"是"个人梦"与"国家梦"的统一,有助于增进公民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梦"具有全球意义,探索出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惠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10):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8):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9)
"梦"这个字是中国2012年的年度汉字,带给了中国人民精神力量,去追求"中国梦",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同时也属于世界人民。"欧洲梦"是一种更加关注生活品质与相互依存精神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而新生的"中国梦"则是一种包含着兼收并蓄性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新型文明模式。本文将从跨文化角度,对"欧洲梦"与"中国梦"的历史原因、理论基础及其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及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梦想体现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内在精神的缩影与表征。过去一百多年来,“美国梦”和“欧洲梦”以其强大成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者,随着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梦”日益走上世界话语舞台,成为政治家、学者和民众热议的话题。“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或奋斗目标,探寻三者之间的相异、相通与互鉴,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首次定义"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紧接着,习近平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的讲话中用"三个必须"勾画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理解"三个必须"不仅要进行历史阐释,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强化中国文化建设。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欧洲时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在"十三五"时期完成全面小康历史重任,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梦"具有三层含义:国家的梦——国家富强;民族的梦——民族振兴;个人的梦——人民幸福。"中国梦"的价值凝聚和传承着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一脉相承,与中国当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统一。一、"中国梦"及其本意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习总书记解释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0.
余春华 《学习月刊》2013,(12):82-8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释"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和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质就是"人民的梦"。在建设"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共话"洪山梦",我有以下一些想法。一、"洪山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中国梦"具化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