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曦  周利刚 《求索》2012,(2):110-111,107
从传统观点看,企业目标只要不违法,利润最大化是最佳选择。由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企业必须既强调信用的伦理理念,又实施信用的伦理关怀。因此,在强调企业伦理建设的当下,企业目标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燕 《湖北社会科学》2002,23(10):75-77
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是否符合伦理要求,是经济伦理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了“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一定违反伦理要求”的错误观点。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是由企业性质和市场经济特点决定的,其本身并不违反伦理要求,对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所采取的违法败德的手段加以伦理限制,有利于指导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3.
伦理关系一般说来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就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关系而言,这两个主体通常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会表现为不同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分为外部伦理问题与内部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利益是形成信用关系的基础、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诚信发生的坐标两个方面阐述了企业诚信的驱动力不是由单纯的成本收益比较后的利益最大化所决定的,而是由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比较、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比较等等因素所决定的;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等增强企业诚信驱动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宇 《前沿》2006,(2):39-42
企业既是经济实体,也是伦理实体,是两者的统一体.在价值层面,它首先体现为伦理实体.企业的伦理关系表现出契约性、层次性,最终形成高于经济利益的价值指向.企业的契约特性决定了诚信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伦理品质,是企业伦理文化层面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国际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巨头们,当前在对企业利益的追求中,已由过去直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文化利益最大化.综观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对文化利益的追求,企业普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仿冒行为屡禁不止,有些企业对文化利益的盗窃现象十分严重;三是企业的文化制度,与"以人为本"的要求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追求什么呢?范锦绣认为是企业价值。他常对员工们说:“企业不仅是我的,也是全体员工的,我们大家是利益共同体。”范锦绣说,企业的价值相当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理论。三条边即客户利益、资方利益与员工利益,三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协调发展与体现。三边同时向外延长,中间的面积才最大,企业价值也最大。牺牲哪条边,变成等腰三角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企业价值最大化就会受到影响。谈到第四方利益即社会利益时,范锦绣说,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就最大程度地创造了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0,(9):96-96
刘新民在《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以开放性、多层次、立体式为特征的责任体系。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必须对所有者、雇员及其他外部人三类利益相关者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应当在自身利润最大化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协调一致的基础上,为其对社会造成的正负外部性影响做出积极回应。我国现有诸多法律均体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白岩 《前沿》2010,(15):48-53
柏拉图以国家的伦理实体,以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整体普遍性原则为正义的本质,阐释正义就是共性高于个性,个性复归到共性的哲学统一以及社会伦理实践的统一。休谟则从主观经验出发把正义规定是在相互的利益权衡中,以个人的欲望、私利倾向的最后满足为正义的实现。没有国家的利益为最高的范畴。国家、社会就是本质上作为利益的个人根据协议的举措在利益追求最大化的形态中而构造的介质。人道主义的正义社会以公正为基石,以人权为絮矩,在民生民权的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本质中实现国家与个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既是职工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企业为了千方百计规避社会保险责任,争取利益最大化,存在选择性地给员工参保现象。一、主要问题以古田县社保负责的企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为例,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选择性地参加某项保险而放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利益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山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6):39-40,42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存在,其唯一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责任,也就是强调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社会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必然结果.但是,上个世纪初企业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一些问题,使人们在反思传统企业唯经济利益追求中存在的问题,主张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人才招聘中伦理缺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涛 《湖湘论坛》2004,17(3):86-86,88
一、企业人才招聘中伦理缺失的表现形式现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尊重人才的风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不少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短期的目标,做出了一些有损劳动者利益,最终有损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不道德行为或伦理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目的在于扩大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如今的人才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在招聘现场,招聘企业摊位前往往人头攒动,应聘者如潮。这种状况在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也使求职者成为了一种弱势群体,为不良企业的不道德行…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公共利益在政府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之间又存在潜在的矛盾性。为了促进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兼容发展,首先应承认并尊重合理的政府利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次,从法律上进行规范,有效遏制政府自利行为的恶性膨胀,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此外,还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采用伦理规范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制约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公共利益在政府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之间又存在潜在的矛盾性。为了促进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兼容发展,首先应承认并尊重合理的政府利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次,从法律上进行规范,有效遏制政府自利行为的恶性膨胀,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此外,还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采用伦理规范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制约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15.
卓成刚 《理论月刊》2005,(3):159-161
企业理论自亚当·斯密开始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古典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在同情心和“看不见的手”的约束下能够实现求利与求德的统一;新古典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伦理无涉的函数;新制度学派看到了制度伦理在企业求利中的重要作用,但忽略了自由的道德空间,远没有做到求利与求德的完美统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企业理论将在求利与求德之间永久地徘徊下去。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团治理中母子公司的利益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胜  周思伟 《求索》2011,(4):12-14
企业集团是一个大型复杂系统,其治理问题既有单体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又有整个集团的治理系统优化问题。母子公司的利益博弈问题是企业集团治理系统优化问题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根据企业集团中母公司"监督"或"不监督"以及相对应的子公司"企业集团利益最大化"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在系列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母子公司的利益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解读,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于企业管理活动与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依赖于有效的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不仅依赖于发达的资本市场,还依赖于市场发育的广度与深度;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它们都可能是最佳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中国的企业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制度作为参照系,转向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和企业理论论著中出现了批判西方企业制度缺陷的观点。在西方的一些论著中出现了En-trepreneurship的词,指出企业重建和创新的任务。众所周知,对现代企业理论影响较大的新古典经济学,把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当作“经济人”,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的调节下,实现社会的利益。企业重建和创新理论则指出,现有的企业单纯服从于所有者的利益,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公共政策的社会总体利益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利益内涵的模糊和不确定,以及关于公共利益的种种争论,对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说”提出了挑战。公共政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此目标决定了公共政策的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取向。“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与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统一的保持“公共性”是追求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追求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共性”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诚信的社会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瑞林 《理论月刊》2003,(10):129-131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本质是讲效益的。诚信是经济伦理与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石,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基础。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资本,它的投入,能促使投入社会过程的资本实现理性化运作,牵引着人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良好社会风气、高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