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邵飘萍,中共早期秘密党员、北京京报社社长、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之一。以笔为枪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先后被捕3次险遭不测邵飘萍,字振青,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南马区五十六都紫溪村的一个贫困家庭。5岁起随父读私塾,9岁便能写诗作文,14岁时考中秀才。1906年秋,邵飘萍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他勤奋好学,尤以国  相似文献   

2.
走进浙江省金华市的婺州公园,人们可以看到1986年7月1日所立的邵飘萍烈士纪念碑,碑文上写着:“邵飘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烈士。”但就在纪念碑落成后的第10天,即1986年7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认定了邵飘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治身份。遗憾的是,这个光荣的称号,没有来得及写入碑文。邵飘萍从长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资产阶级新闻记者、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工作者,到1982年4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土,直到最后被确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风流记者—…  相似文献   

3.
邵飘萍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而且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有益贡献。他第二次到日本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编著《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体认。《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不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而且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特色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而且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有益贡献。他第二次到日本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编著《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体认。《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不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而且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特色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5.
邵飘萍,这位中国新闻界的先驱,著名的《京报》的创建人,1886年10月11日生于浙江东阳,1926年4月26日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终年仅40岁。沈小仍——贫困之中成夫妻,苦中作乐是生涯浙江东阳紫溪村是邵飘萍的故乡,父亲名邵桂林,是个乡村教书先生,颇有文化气质并满怀希冀地给孩子起名新成,后来改名振青,字飘萍。邵飘萍幼承庭训,5岁随父在私塾读书。邵父管教极严,以儒家的“修齐治平”为准则,希望儿子以古时的仁人志士为表率。父亲对邵飘萍的人生态度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有一段毛泽东对近代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的回忆:“在新闻学会里……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1918年冬,毛泽东从湖南来到北京,他在担任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的同时,参加了由《京报》社长邵飘萍倡导创办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在学习期间,毛泽东除听邵飘萍讲外,还常去他的住处请教,并就政治、社会等问题促  相似文献   

7.
9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其中,邵飘萍、陈望道、方豪、施存统、金佛庄、千家驹等一批金华籍先进分子对建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建党思想彰显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开辟了一条深厚而拓远的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文章系统回顾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探索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和创新阶段,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而艰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邵飘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烈士。在封建军阀的屠刀下,他用一枝辛辣的笔,为宣传和捍卫真理而威武不屈,笑傲苍穹,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真理而战的颂既。70多年过去了,这颂歌仍然使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新闻救国矢志不移邵飘萍少小聪慧,随教私塾的父亲就读,14岁中秀才。之后,不愿意再读“子曰诗云”,改读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1903年入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一中)学习,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他喜欢读民主革命家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并与…  相似文献   

10.
星火与燎原     
正2018年5月,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近两个世纪以来,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思想革命。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和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建立中共早期组织的地区,弄清楚像重庆这样的中国西部内陆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情况,可以从空间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情况,进一步证明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蔡蕊 《世纪桥》2020,(4):31-34
蔡和森作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以"极端马克思派"自居,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洪流之中。蔡和森根据革命的发展形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探讨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前途、依靠力量和斗争策略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由此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2.
1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20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旧址建成。北京大学红楼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神圣殿堂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名满京华的一代报人——邵飘萍诞生一百周年。邵飘萍是北京《京报》的创办人。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暴,以报纸为阵地,以文章为武器,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作了勇敢的斗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陕北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述个人经历时,谈到早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曾参加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的导师邵飘萍对他“帮助很大”,并称赞邵飘萍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与优良品质的人”。研究会于1918年10月成立,邵飘萍应邀兼任研究会导师。当时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的毛泽东对新闻学很有兴趣,报名参加了研究会,听课半年,并获得结业证书。邵飘萍思想进步,富有新闻经验,言谈潇洒,深受学员欢迎。他强调,报纸要为民执言,平社会之不平。新闻记者要尽自己的天职,“苟见有强凌弱、众暴寡之行为,必毅然伸张人道,而为弱…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论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指明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较为明确地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同时,也不切实际地认为中国在当时应当立即消灭资本主义而实行社会主义,对中国国情和革命性质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可贵的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不断寻求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正确答案,逐步改正不切实际的认识,制定出引导中国革命通向社会主义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组织活动家。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同华工、勤工俭学学生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赵世炎诞辰100周年之际,为缅怀赵世炎无产阶级革命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其革命精神,激励今人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遵循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特就赵世炎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予以评介。 一、与工人打成…  相似文献   

17.
农民文化传统与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课题。大革命时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认真探索才找到农民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并细致分析了农民传统的革命性与保守性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文化相结合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农民造反精神的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回望百年 初心依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禄 《前线》2021,(3):94-96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始创于1920年,是中国第一个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研究会的创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基础,对培养和造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望百年沧桑,只有继承研究会创建者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发扬他们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永葆初心,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9.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党组织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广东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杨匏安参加了广东建党建团的具体工作,领导并推动了早期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广东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打下了思想和阶级基础。杨匏安不仅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且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一些正确的革命观点,对建党初期党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和理论家,高君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地方组织的创建都作了大量艰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他同其他我党早期的革命者一道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