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的。中共建立后的早期阶段对五四的论述就是一种表现方式。五四之于中共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不但涉及中共的现代起源问题,而且中共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根据政治任务的变化,在对五四作出相应的解释中,体现了自身意识形态建设的特色。在五四的解释中,中共在早期阶段初步建立了一套有关五四的话语系统,而这套话语系统的形成过程,显示了中共意识形态建设的早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五四”,如何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五四”近乎精神化的作用,是自从“五四”以来,就不断被持不同政治或文化观点的人所关注的焦点。而由此关注所形成的解释方式和话语体系,虽各具特色,但目的都在于为“五四”作意义界定,以满足意识形态或文化建构的需要。就中国共产党而言,较早对“五四”作出系统的价值评论与意义界定,且日后影响深远巨大的,则是毛泽东。毛泽东“五四”观的提出,不仅意味了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五四”解释话语权力的把握,也预示了其革命话语式的基本原则支配“五四”评论与研究主流方向的开始。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列宁符号"是指中共运用列宁名字、肖像、忌日等象征来对一些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时间、空间、生活物品等进行建构装点的政治符号产品。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借助"列宁符号"的时间建构与传播,树立中国革命形象、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进行中国革命动员;借助"列宁符号"的空间建构与传播,推进中共革命社会化、进行中共革命教育、传播中共革命理念;借助"列宁符号"的生活建构与传播,传播中共革命象征、促进中共革命认同、传播中共革命信仰。通过革命领袖进行革命符号装点的做法,使得中共革命成果马克思主义化,借助"列宁符号"时间化、空间化、生活化的物质载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今后中共政治符号建设提供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4.
戏剧是中国乡村社会中最流行的大众化的表现艺术之一,具有娱乐和教化的双重特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将其视为战时政治动员途径的理想选择。然而,旧剧存在服务旧秩序的诸多"毒素",无法适应中共战时的政治需求,改造者为此开始了消"毒"的过程,凭借改编旧剧、编演新剧和政治训诫等技术运用,终至建构起一套属于中共革命意识形态的戏剧文化。经过政治强力的戏剧改造,中共政治文化的话语体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渗入乡村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教化乡村群众,成为他们感情的疗伤剂,实现了中共政治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与共鸣。  相似文献   

5.
<正>一、陈金龙:《五四阐释的历史回溯与意义追问》学术界对于五四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要突破和创新并非易事。相对而言,对于五四之后的五四阐释、五四话语、五四纪念,学术界的研究较为薄弱,留下了突破的空间。郭若平的新著《塑造与被塑造——"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切入,回溯了近百年五四阐释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五四阐释的意义功能,是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除了武力的角逐,还有来自意识形态领地的相互争夺,从当时中国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来看,马列的阶级斗争学说和革命意识形态是适用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观、阶级斗争观进入中国并深深影响中共党人、爱国的知识分子之后,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分野趋于明显,1930年在中共的带领下成立了"左联","左联"无论在政治斗争还是文学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就世界政治而言,世界政治其实是一种文化政治,尤其在"冷战"时期,世界政治变成了"观念的政治",其中以自由主义民主为基础的美国文化霸权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国家因此被颠覆,从而更彰显了意识形态权力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权力是国家权力之魂。意识形态权力曾经是建立新中国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宣传和组织被称为中共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事实上,在延安13年,中共有了独立的话语体系,其中包括哲学  相似文献   

8.
中共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发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通过纪念辛亥革命,打造和形成某种纪念话语,表达与更张其社会、政治、思想的纪念诉求.大革命初期,突出辛亥革命“原因教训”话语;土地革命时期,突出“动员民众”话语;抗日战争时期,突出“统一战线”话语;解放战争时期,突出“打到蒋匪”话语;建国以来,突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加入共产国际以后,一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始终关注中国革命,指引着中共的政策走向。中共的基层组织发展也是共产国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体而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基层组织发展由弱变强,使中共从一个小团体组织变成一个有着全国政治影响力的群众性政党。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建设也逐渐制度化、规范化。然而在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导致了大革命失败,中共基层组织发展也严重受挫,不得不进入另一个革命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杨世文 《新视野》2003,2(3):50-53
中共党建学是一门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学科。张静如先生对于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对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研究,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出发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形成的特点的研究,从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着眼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及其领导地位的研究,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落脚点。中共党建学研究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的辩证统一,恰恰构成了中共党建学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1.
1931年至1951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数次土地革命和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指导土地革命和改革的法规与文件。本文对一些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文件的文本进行了梳理,考察了中共阶级划分词语及相关政治衍生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并分析了这些词语变迁的特点。通过这些分析,既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中共进行土地革命和改革目标取向的差异,以及对不同阶级政治态度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中共建构政治话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法制理论与实践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制理论与在中国建立革命法制的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开创。它在整个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理论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血泊中建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在大革命失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0余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骨干惨遭杀害。共产党员的队伍由5万7千余人锐减至1万人左右,各级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革命群众团体也被查禁封闭、摧残殆尽。大革命时期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所争得的某些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均被剥夺无余。黑暗代替了光明,革命转入低潮。这就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治的基本状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政治意识形态经历过革命自由主义、哲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恩格斯晚年根据论战和革命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完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特别是突出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问题,即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等具体实际问题。恩格斯晚年对政治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对中国当代建构意识形态理论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鹃 《党史文苑》2011,(22):6-7
1927年,伴随着"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然而,在革命困难时期,中共从1927年11月开始,接连发生三次"左"倾错误,本文研究的是中共这三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也是中共对中国革命一系列问题进行艰苦探索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孕育时期,作为大革命活动中心的广州更是历史地成为了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发端地,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内容涉及统一战线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农民问题理论、文化宣传和党建思想等。  相似文献   

16.
将文艺宣传延伸至乡土社会的神经末梢,深入到人民大众的心理,将松散的农民群体纳入到革命的组织体系中,实现上层政治理念与底层农民意识的有效联通,是中共的独特政治优势。抗战时期,中共不断深化对民歌"宣传政治"功能的认识,并创造性地在传统民歌中植入革命、抗战、生产等新鲜元素,使传统民歌实现了从"延续传统"到"融入革命"的话语转向与主旨重建,从而建构起一套运用革命话语、输出革命理念的新民歌文化体系。改造后的民歌既是中共革命话语的有效载体,又是民众表达心声、构建政治认同的另类途径,"歌声中的革命"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界将大革命时期中共没有创建人民军队、领导独立革命武装归因于对武装斗争问题"认识不足"。其实,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武装除需要一定主观认识外,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不足"论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视了客观因素对创建革命武装的影响,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正>延安时期的"红色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特殊政治实践。在这场实践中,中共与陕甘宁边区政府逐步建成了具有鲜明革命色彩的执政文化,为近代中国革命探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指出大革命的主要成就在于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文化。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在政治上废除了君主制,在文化上提出了"国家遗产"和"劳动者享有文化"、"文化应该发挥公民教育作用"等理念。这些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法国人和法国的文化政策,也是"文化民主化"的基础。法国的文化民主化经验对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术界对1949年后中共政治文化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其意识形态控制,以及乌托邦理想主义等,最新的研究也在探讨中共如何运用文化符号来建构其政治统治。本文则侧重于,通过资本家的思想改造,观察从中央到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