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司法公开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同时,这一宪法原则在其他法律和司法政策中得到了具体化,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正义必须得到实现,而且必须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所言即为对司法公开的要求。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人民法院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采取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司法公开是中央部署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可谓历久弥新。早在我国"54宪法"中,公开审判就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宪法原则。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司法公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如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多维观念处理好司法公开的各种关系,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改革,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9年底,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两项重要规定,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弘扬的将原则具体化、将规定人性化、将工作程序化的工作思路。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并在全国推出了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不过,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司法究竟应该怎样公开、公开什么、向谁公开的原则问题。如今,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各级人民法院在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等方面做得如何?各地人民法院在探索司法公开的过程中推出了哪些新的举措?司法公开制度还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改革?本刊特约了一组稿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基层人民法院的创新举措,通过一名法院法官的切身体会,通过一位执业律师的司法建议,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蒋惠岭副主任对于司法公开的深度含义的诠释相呼应,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有效的、阳光的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5.
2009年底,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两项重要规定,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弘扬的将原则具体化、将规定人性化、将工作程序化的工作思路。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并在全国推出了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开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同时,这一宪法原则在其他法律和司法政策中得到了具体化,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正义必须得到实现,而且必须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所言即为对司法公开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高院委托第三方测评司法公开,发布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到法院打官司,不给立案还不说明理由;想旁听庭审,旁听证办不下来,开庭前一天才通知旁听席已满;裁判文书迟迟收不到,网上难以查询……在一些法院,以各种理由拒不公开、"闭门办案"的现象并不鲜见。"司法公开"这项宪法规定的原则,如何才能从纸上落到实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采纳专家的建议:设计"阳光司法指数",通过对法院司法公开的各个项目进行打分,来评估司法公开的效果,进而倒逼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8.
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有利于提高司法透明度、便于社会公众监督、有效引导司法行为和公众行为,但如何在公开的裁判文书中保护当事人隐私却广受质疑。笔者认为,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应慎行。网上公开裁判文书不是审判公开制度的法理逻辑。《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不  相似文献   

9.
浙江高院委托第三方测评司法公开,发布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到法院打官司,不给立案还不说明理由;想旁听庭审,旁听证办不下来,开庭前一天才通知旁听席已满;裁判文书迟迟收不到,网上难以查询……在一些法院,以各种理由拒不公开、"闭门办案"的现象并不鲜见。"司法公开"这项宪法规定的原则,如何才能从纸上落到实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采纳专家的建议:设计"阳光司法指数",通过对法院司法公开的各个项目进行打分,来评估司法公开的效果,进而倒逼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10.
一、深化审判公开的视角切入审判公开在历次司法改革中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被一再强调。仅就制度层面而言,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完善,已形成了审判公开在原则、意义、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基本框架。但制度的实施状况还不够理想,"纸面上法律"所遭遇的"实施困境"似乎在不停地演示和印证着"尺蠖效应",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审判公开不需加强,依法就够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审判公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并非仅仅是"些微困难",而是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以往对审判公开制度所作  相似文献   

11.
孙立智 《人民论坛》2015,(2):124-12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再次将司法改革提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过程中着力推进司法公开。文章通过分析知情权理论下司法公开的价值功能,并针对当前司法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司法公开制度的路径,即:必须健全完善现有法律规定、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新奎  巫志刚 《前沿》2004,(11):183-185
如何有效地实现审判公开 ,增加司法的透明度 ,增加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热点问题。许多司法部门都从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公开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法治目标。事实表明 ,只有通过将判决书公开 ,同时公开发表心证过程中的少数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使审判公开不再陷于形式 ,实现实质公开 ,实现我国司法制度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联邦法院大多认为,除非刑事证据开示中的案件材料在庭审中被提出或者用来支持某一申请,否则法院不愿意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或普通法来认可公众知悉这些案件信息和资料的权利。只有佛罗里达州和罗德岛州认可刑事证据开示程序中的信息与资料对外公开,一方面源于审判公开原则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源于社会价值共识、权利平衡机制与刑事诉讼制度的共同作用。我国刑事案件审前程序具有封闭性特征,司法机关对案件调查信息的封锁与民众知情需求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要重塑民众对司法信任感就应立足保障民众了解和积极参与司法的基本权利来构建我国刑事司法活动和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构筑起阻隔舆论不当影响的屏障。  相似文献   

14.
施玮 《长江论坛》2014,(1):88-91,95
近代中国为了收回司法主权,不得已进行司法改革,引进西方司法审判制度,运用西方审判原则进行审判。姚荣泽案是民国依据新式诉讼理念审理的首例案件。该案的审理贯彻了司法独立、公开审判、无罪推定等法律原则,尤其是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但其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反映了民国初年建立近代司法审判制度的艰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5.
杨春 《前沿》2011,(24):96-98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逻辑前提在于宪法诉权和行政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旨在保护公民政府信息公开诉讼诉权,但在受案范围、原告资格和判决的规定方面不合理地限制了公民诉权的行使,需要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加以完善,以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诉权。  相似文献   

16.
范殿勤  宋丽琼 《理论月刊》2003,(12):103-104
我国宪法对司法制度的规定并没有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只是现实的操作与宪法设计时的初衷不尽相符。司法改革应该向宪法规定的制度靠近,这才符合法治国的要求。因此找出中国司法现状同宪法规定的差距就成为进行司法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论审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务公开与审判公开平行而论,共同支撑起新时期的司法开放架构,成为当下推进司法民主和司法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审务公开以审判管理为对象,与审判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紧密相连,依托信息化条件而逐步成型。作为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审务公开应当贯彻依法、及时、全面公开的要求,将审判管理活动的公开与民众对司法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有机融合,促进社会主义司法的公正、高效和权威。从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比较公开的范围,探析了该制度的运作实效和难点,以求审务公开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问题,阐述了"政府信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论述了如何理解、把握、运用、认定和处理有关对行政机关答复信息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分配,涉及国家秘密的标准及司法审查方法、"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规定,关于"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和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但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被申请的行政机关不正确及时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庭审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理应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着力点。然而,当前庭审公开实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庭审公开的问题与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控制关系重大,需要在庭审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案件公开审理的范围,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将庭审公开置于程序控制之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公开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作用(一)促进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和科学决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为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