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篼干部”。长顺县敦操乡群众对乡村干部的称呼,自然而亲切。全乡34名乡村干部34个服务点,34个为人民服务的背篼。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特殊载体,是服务群众的零距离方式。  相似文献   

2.
长顺县敦操乡全体干部长期以来从小事着眼,从实处着手,坚持走村人户,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资,带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锻造了可贵的“背篼干部”精神。照我的理解,所谓“背篼干部”精神的实质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前,贵州全省上下正掀起学习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精神的热潮。“牢记为民宗旨、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背篼干部”精神的实质所在,它体现了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笔者认为,学习“背篼干部”精神要做到以下“五个着重”。  相似文献   

4.
淇县创新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方式,在全县各乡镇推行了以“工作建制下设、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乡镇主要领导进区接访、乡镇干部进村办公、村组干部进户恳谈”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三进”工作法,建立了乡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了乡村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陆岳 《理论与当代》2012,(11):23-24
"践行宗旨、务实苦干、克难奋进、永不懈怠"的"背篼干部"精神,是贵州黔南地区基层干部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精神,是对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其精髓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其现实目标是实现后发赶超。深入挖掘、领会"背篼干部"精神的内涵,才能能使党员干部从对背篼干部的直观评述深入到"背篼干部"精神的理性思考,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真正得到解放和提高,才能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使"背篼干部"精神焕发出生命力,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引领贵州后发赶超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大方县八堡乡自2007年初推出"乡村干部服务群众记事本"制度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乡村是党执政的基础,乡村干部直接接触老百姓,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最终靠乡村干部执行落实。乡村干部应努力,学会和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正>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是最现实的梦想。2016年10月以来,建平县紧紧抓住这个要领,建立了乡村干部"包组入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根据能力特长,结合村民组及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分别至少联系1个党员服务站,每个党员服务站服务范围辐射村民组内所有住户,实现乡村干部、村民组、党员服务站、农户的全覆盖,改变了机关干部"包村不包组、包户不深入"的传统做法,变"蜻蜓点水"式包扶为"保姆"式包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推动农村发展、基层  相似文献   

9.
杨正平 《当代贵州》2012,(13):14-15
近年来,敦操乡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背着背篼进农家,以“不畏艰难、甘于奉献、践行宗旨、勤政为民”为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贵州时代精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回乡下老家,遇见一件新鲜事:村里的群众见到熟 悉的乡村干部,多称他们为“某某老师”、“某某师傅”,这 些干部也习惯群众这样的称呼。而以前在农村,群众见到乡 村干部总是称呼“某某书记”、“某某长”。群众对乡村干部 称呼的细微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回乡下老家,遇见这样一件新鲜事,村里的群众管熟悉的乡村干部都亲热地称他们为“某某老师”、“某某师傅”,这些干部也习惯群众这样的称呼。而在这以前群众见到乡村干部都称呼他们为“桌某书记”、“某某长”之类的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春节假后第二天,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千人大会,部署了"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的活动,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全市各级干部服务发展争一流,服务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惠民生,落实"六个加快"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3.
工作队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乡村干部和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乡村干部和群众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4.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系统工程。在这个体系中,乡村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广大乡村干部是我们党和政府联系基层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基层各方面群众的眼睛时刻看着乡村干部的一举一动.乡村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 最近,孝感市对7个县市的农村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可谓有喜有忧,总的来讲,乡村干部的基本素质是好的。大部分乡村干部有较坚定的信念。在被抽查的70名乡村干部中,有49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东平县组织716名县直部门单位局乡级干部联村、联户,包宣传群众、包组织转型、包民生实事、包村级稳定,带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建立起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2,(15):16-17
2012年3月,贵州“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简称“帮县、联乡、驻村”)活动启动,两万余名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17.
童水林 《学习月刊》2013,(24):61-62
武汉市洪山区坚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干部齐上阵、部门齐头抓、党员齐心干,用实际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向服务型转变,着力探索推出了一批群众认可的服务载体,锻炼打造了一支扎根群众的服务队伍,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理念,全区各级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一、联系+承诺: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联系服务群众干部沉下去,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群众联系点。成立33个区委常委党建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些地方的领导在为乡村干部“撑瞪壮胆”时,对群众动辄训斥、辱骂,直至采取强制措施和非法手段,严重地损害7党群、于群关系。必须看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部分农民由于自身利益受到冲撞,产生过激言行,是难以避免的。这类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决。还必须看到,解决农村干群关系的矛眉,首先要从乡村干部自身找原因。在农村,绝大多数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7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但也有少数干部由于自身思想、作风问题而导致农民过激言行。如果处理这类问题,把责任完全推给群众,甚至对群众采…  相似文献   

19.
自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开展以来,乐都县紧紧围绕“机关树形象、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目标,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在行动上抓落实,在服务中谋发展,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活动评价依据,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泊头市为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服务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在全体大学生村官中深入推行以"认四类人、进三个门、知两个情、干一件事"为主要内容的"4321"为民服务工作法,建立起了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认"四类人":一是认基层干部群众,重点认乡镇"七所八站"干部、现任和卸任的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等,建立起为民服务的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