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摆脱既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和路径的依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同样也绝不能以增加历史的欠账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弊端凸现,概括起来就是“四重四轻”:一是重投资,轻消费;二是重规模扩大,轻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环境风险严重影响公共安全,进而破坏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理论上,基于公共安全考量的环境风险规制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可执行的法律环境;实务上,基于公共安全考量的环境风险规制由公安机关依法参与政策制定并保障其实施。当前,"重"事故应急而"轻"风险预防、"重"公安职能而"轻"开放合作、"重"实体规制而"轻"程序制约的现状,是公安机关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面临的难题。改进之策在于明确公安机关参与环境风险规制的范围和职责;完善公共安全视野下环境风险规制的制度供给;建立公安机关参与环境风险规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公安机关应对环境风险能力的应急预案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璇 《岭南学刊》2015,(2):92-99
固定环境标准和可变环境标准两种规制思路对经济增长路径具有异质效应。选取1995—2012年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标准和执行力度不变时,在经济发展初期过多的环保投入会挤占生产资源,阻碍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增加环保投入短期是有效的,但随着治污效果的递减,不得不增加更多的投入,从而挤占生产资源,不利于经济增长。当环境标准和执行力度可变时,严格的环境规制将促使企业加大治污力度并加强生产技术创新,提高治污能力和生产效率,可能实现平衡增长路径和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但过于严格的环境规制也可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阻碍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环境规制强度,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李颖 《长白学刊》2011,(4):125-130
我国目前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散见于各个税种之中,但环境并没有因为环保税收政策的存在而有所改善,相反,税收的"绿化"程度近年来正逐渐退化.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规模的重工业化和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毋庸置疑,税制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独立的环保税是导致税收未能有效发挥环保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静华 《前进》2000,(5):39-40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环境、管理环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研究和探索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不仅是企业管理者,而且是经济决策者、科学研究者、乃至普通百姓所关注的问题。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一)资源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资源环境来看,二十一世纪稀缺的经济资源将更加紧张,因此,经济的增长不可能更多地寄希望于稀缺的经济资源之上。而知识资源则相对丰富,一方面,知识生产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另一方面,知识借助于…  相似文献   

6.
社会规制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规制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职能。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市场失灵现象,政府的社会规制可以纠正市场效率低下、经济活动损害社会利益等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政府四项基本职能,社会规制涉及其中的两项:市场监管 (如社会规制中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的规制) 和社会管理(如社会规制中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制)。因而,社会规制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社会规制政策是涉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政策。社会规制,是政府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辅之以法律手段对涉及生产、消费和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卫生、环保、提供信息、社  相似文献   

7.
李祝平  欧阳强 《求索》2014,(2):39-44
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约束为逻辑起点,考察我国环境与资源逆差的情况,并对环境与资源逆差的深刻根源和历史贡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列出经济增长、贸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方程关系式,说明我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前半段的阶段。以此构建绿色贸易转型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我国绿色贸易政策转型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对海关产品目录进行绿化,使产品按环境分类管理;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名单绿化制度管理;对行业进行整顿绿化。设计具体的绿色贸易政策:以征收出口环节的环境关税为主导;制定市场准入和市场准出标准;积极促进外商绿色投资,防范外商直接投资西部转移的环境风险;从而调整进出口总量和结构,改善环境与资源。  相似文献   

8.
戴越 《求索》2013,(11):34-37
利用我国2001-2012年工业部门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波特假说的三个层面的含义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环境规制对行业生产率的动态效应及其影响。研究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并不总是对企业有害的,从长期来讲会推动创新进而提高行业生产率,特别当采用总体样本进行回归时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环境规制更多的是抑制环境污染较严重行业,高污染行业并没有通过环境规制机会来识别和消除低效率;外部竞争是产业利用环境规制来提高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人口多和增长快,与事实不符。中国目前所遭遇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及人们消费与生活方式变化的结果。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人均资源消耗不断增多的过程,国民贫富与人均自然资源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对人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对人口发展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国出现了新一轮重工业化趋势。新的重工业化既促进了经济的高增长,也带来了能源、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讨论的焦点是:新一轮重工业化及其带动的经济增长,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一些人认为:一、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重工业增长加快是国际上的规律性现象。二、我国目前的重工业化是以“重加工”为重心的,这和以往以原材料为重心的重工业化,不可相提并论。三、加工度由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变,是工业结构升级的表现,而不是倒退。四、能源和原材料出现紧张,与我国粗放型管理方式及技术水平不高等深层次问题有关,与重工业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我国小城镇获得了快速发展,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在小城镇发展、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有的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硬件、轻软件;有的居民精神生活贫乏,文化糟粕乘虚而入,封建迷信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非法宗教活动猖獗,社会治安混乱。黄…  相似文献   

12.
人口有序管理是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创新之一,由人口管理到人口有序管理,两字之差表明北京人口管理将由传统单一的“人的管理”转向“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北京人口管理确实面临许多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北京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管理上寻求新的突破,将有序管理落在实处,是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3.
人口有序管理是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创新之一,由人口管理到人口有序管理,两字之差表明北京人口管理将由传统单一的“人的管理”转向“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北京人口管理确实面临许多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北京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管理上寻求新的突破,将有序管理落在实处,是政府与...  相似文献   

14.
开阔视野     
和谐理念催生中国经济巨变“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中国经济社会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说。在新一轮增长周期内,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质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部分省份超过45%。这标志着,尽管仍存在相当距离,但我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发生重大变化。遏制工业消耗。在“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我国经济中…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新的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重上升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无污染、可重复开发和不断转换等特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也是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化路子,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  相似文献   

16.
王凤杰 《理论月刊》2005,(8):142-146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用30-50年时间实现人口、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重现山川秀美。为此,应采取如下对策:强化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行政管理机制和科技支撑特别是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建设;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用好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切实解决“三农”和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加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个重要指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资源指标和应对我国能源资源面对经济快速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能源资源消耗比较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资源…  相似文献   

18.
贵州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地产资源是发展经济的优势。但是人口的增长及封闭传统文化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落后又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因此,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首先必须加强人口的控制。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使其得以合理的综合利用,是贵州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黄晓园  侯明明 《求索》2011,(10):1-4
生态文明动态评估是评价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构建生态文明综合绩效评估模型,并对全国和云南省生态文明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资源消耗也同步增长;虽然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加强,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环境综合影响绩效相对较低,限制了生态文明快速发展。本文就生态文明评估绩效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云南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产科技的相对落后、对国际贸易依存度的加大、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导致与环境相关的民族利益进一步凸现。其主要表现是资源掠夺与废物倾泻、重污产业和落后技术的转入、对外贸易的环境壁垒。我国应该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外交,抵制环境外交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