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在风起云涌的斗争漩涡里,中国共产党如何确立自己的策略,应对复杂局势,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的张闻天,处变不惊,纵览全局,发扬…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3.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首领杨虎城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拒绝后,发动"兵谏",扣留了到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和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国外和台港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张注洪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和张学良、杨虎城等各方努力下...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兵谏”的方式突然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进程中,由于蒋介石在南京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又引发了东北军内部兵变的“二二事件”。能否正确处理这两个突发性事件,关系到中华民族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古城西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出于爱国热忱,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共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下,加上张、杨两将军以民族利益为重,忍辱负重,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当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时,背信弃义的蒋介石竟将张扣留软禁。从此,张学  相似文献   

8.
李明俐 《世纪桥》2014,(6):23-25
西安事变是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张学良、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国内力量一致抗日而发动的。当时共产国际并不同意中共反蒋,而是认为不应该把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与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中共中央从审蒋、除蒋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从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情况的双重影响下,最终采取联蒋共同抗日的方针,共同对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9.
正西安事变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前进,功在国家,利在民族,但有人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去考察国民党蒋介石失败的教训,错误地把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的溃败转嫁到西安事变上,说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使当时处于绝境的中共及红军"起死回生",最终夺取了大陆,迫使蒋介石败退台湾。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了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的十年内战,开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战的新局面。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当时并不甘心,他们仍在千方百计地破坏国共合作,破坏团结抗战,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4月25日的劳山事件,就是国民党顽固派企图谋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破坏国共合作及全国抗战局面的血腥表演。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被俘人员中排以上干部有700多人被关押在国民党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17日,上饶集中营向闽北迁移的途中,新四军部分被俘将士在武夷山市(原崇安县)赤石镇成功地举行了越狱暴动。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两位将军用扣押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国民党重要军政大员的兵谏方式,逼蒋改变政策。西安事变揭开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使得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内战,向有利于抗日,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变,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张、杨为团结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关头,驻西安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毅然发动“兵谏”。西安事变,震惊中外。霎时成为国际国内政治舞台的热点之一,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事变的结果及其历史意义,早已为历史所鉴证,著述累累。本文拟就若干问题,提出新思考。一、事变的根本原因是张杨与蒋政见尖锐对立的总爆发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以“兵谏”方式督促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的爱国行动。张学良、杨虎城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决心与勇气,敢于发动“兵谏”,众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出版的有关中共党史的各类教科书,在提到西安事变对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引起的反响时,都认为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等力主“讨伐”,是欲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取而代之。如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议》上册(第五版)中就说:“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以何应钦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为了适应日本侵略的需要,十六日以南京政府的名义,宣布‘讨伐令’,指使中央军开进潼关,直逼西安,妄图置蒋介石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何应钦真的是要“置蒋介石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5.
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冒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以至诚和无私,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囚禁起来。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就这样,这位被周恩来称赞为中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同时软禁了在西安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陈诚、蒋鼎文等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各种政治势力因利益不同而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至此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并没有由此结束,而是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相煎何太急——爱国华侨谴责皖南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之前,海外广大华侨就对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独裁政策,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十分忧虑;事变发生后,在海外华侨中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和国内人民一道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反对民族分裂、反共内战,克服空前严重危机,争取时局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第二回阎锡山谴责张扬兵谏蒋介石彭雪枫转承书信劝阎反内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放弃内战政策,领导全国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事变发生的次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即致电阎锡山,征询其对事变的意见,希望得到他的响应。阎锡山接电后,双目微闭,思谋良久,于深夜召开军政紧急会议。阎锡山在会上说:“小六子(张学良的小名)太蛮干了,事先没商量好办法,就闹出事来。我们现在不比过去,已元气大伤。”言外之意是不能跟张学良蛮干。会议开了几个小时,七嘴八舌,说…  相似文献   

20.
1933年10月,蒋介石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调集50万大军,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恰在此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蔡廷锴出于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不满,于11月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以陈铭枢为首的福建人民政府。为了控制福建地区的局势,蒋介石于1934年1月从进攻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中抽调一部分进攻第十九路军。中共中央为了配合第十九路军作战,决定向北发展,命令红十七师北上到德安县的马回岭,破坏南浔铁路,阻止敌人向北线增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