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法律绩效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分析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立法问题,从而完善立法。法律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模式强调公众对立法实施效果评估的参与,以获得法律实施的客观、真实的评估信息与结果。法律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模式发挥一定的积极功能如表达利益、整合利益、认同法律、宣传法律等,但也会存在一些技术与制度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法律规制的“日臻完美”并没有使法治水平随之提高,而这不能不是诚信法律规制的不尽人意所致.弱势不是倾斜弱者的根据,更不是给予弱者——劳动者不诚信自由的理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在诚信上的差异并不是权利、义务上的,充其量只是责任上的、主客观诚信上的不同.诚信既是对不当劳动契约自由的限制,又是对得当劳动契约自由的保障,劳动法律规制得当及其有效实施不得不涉及自由与诚信关系的处理.诚信之帝王之位并不具有私法专属性,劳动法治更需要它.此外,为确保法律实施绩效,尚需提高诚信植入劳动法律的技术水平、尚需将诚信作为用人评价指标并使之法律化.  相似文献   

3.
丁南 《现代法学》2004,26(1):70-74
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信赖保护的重要工具。合同责任、信赖利益赔偿责任以及权利表见责任构成了信赖保护的制度体系。信赖利益赔偿与权利表见责任虽有诸多相似之处 ,但二者效力评价及适用方面迥然不同。强制有效作为权利表见责任的法律行为之独特的效力评价 ,其不同于法律行为效力评价体系之得撤销、无效、效力待定 ,以及相对无效 ,且以发生直接的法律效果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徐继强 《北方法学》2011,5(1):60-66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之精髓不仅在于其建构的力量,更在于其批判的精神。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法律观而言,它要求法律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常人生活和常人的伦理实践之中。它的适用不应局限于研究一条具体的法律规则,而要以生活世界之伦理法则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沟通制度与生活的两界,把法律作为一项追求"正直"美德的整体人类事业来实施、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利益衡平是法律监督主权在民的本质要求,是法律监督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监督应当注重利益衡平原则。在具体的法律监督过程中,应当注重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注重民生、公共利益与一般利益之间的分配平衡;注重人之生命、健康、精神权益与财产性权益之间的衡平调整;注重在普通罪过与恶意破坏公序良俗之间的制裁平衡。法律监督的利益衡平原则还具有加强对弱者的倾向保护,优化配置社会资源,解决利益矛盾冲突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北方法学》2019,(6):5-16
我国民法对于自然人行为能力之欠缺区分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对于无行为能力人是否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民法总则》采取了与《合同法》相同的处理规则,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法律不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其智力精神状况可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预留任何空间而一律规定为无效,不免脱离生活实际,也不利于促进其心智健全或成长。未来我国民法典应采"二级制"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废除现行民法中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将自然人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效力由效力待定改为可撤销。在《民法总则》已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之法律行为无效之情形下,于解释论上宜通过类推适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法律行为效力之规定,即例外地承认其所实施的纯获法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法律发展历史充分表明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法律以来 ,法律失灵问题就一直存在 ,而法律失灵却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所谓法律失灵是指现有法律在适用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偏差和不合理现象 ,是就法律效果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法律失灵这一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法律漏洞、法律缺陷和法外空间。法律漏洞是指法律本身的不完备 ;法律缺陷是指法律的残缺或不完备 ,不仅指法律规定的缺漏 ,还包括法律制度 ,立法技术等的不完善和局限性 ,是一个范围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①法律缺陷包括法律漏洞 ,两者是属种关系。法律失灵和法律缺陷、法律漏…  相似文献   

8.
法律监督为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及法治现代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危机,必然会发生转型。其中,完成法律监督转型的精神构建,需在积极扩展法津监督参加人主体意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引导和培养法律监督者——检察官树立信仰法律、形式理性、程序控制、保障人权、检察公正等理念,实现由专政工具价值观向以程序公正为主导的多元价值观的综合平衡转变,使法律监督现代化之法律监督理念与法律监督行为在意识上健康对接。  相似文献   

9.
李云飞 《法学论坛》2001,16(4):70-75
公司并购法律的实施对社会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又可分为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影响,前者表现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市场化进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公司并购中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后者表现为规范公司并购行为、影响公司并购方式、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对政治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协调政治关系、规范政府行为;对文化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教育、引导与强制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153条和第154条分别规定了虚假意思表示、违背公序良俗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导致这三种无效原因的关系出现混乱。实际上,虚假意思表示与恶意串通之情形应包含于“违背善良风俗”之范畴内。从比较法上看,也无法找到单列恶意串通为法律行为无效原因之做法。基于此,我国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应采用限缩原则解释“恶意串通”和“虚假意思表示”,扩大“善良风俗”之适用范围,使“违背公序良俗”成为认定虚假意思表示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之“一般条款”。当三种无效原因“竞合”时,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同时,该三条规范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 条及第6 条之规定出现法条竞合时,也应做技术性处理。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政策自提出以来一直成为讨论热点,但从法理学上进行分析却略显不足。宽严相济从本质上说贯彻了认识论上的多元主义,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对司法机关、犯罪人、被害人各方利益都予考量,实质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寻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最大化。这一方面符合了法律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品外观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的现象,是人追求满足物质需要基础上的更高的精神需要的产物。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利益,促进了相关法律的发展。工业品外观设计在性质上介于作品与发明之间,因此世界各国便采用了自专利法至著作权法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模式来保护它。由于工业品外观设计本身性质的特殊性,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比较而言,采用专门法模式是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可以辅之以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于我国而言同样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强制法》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其出台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本文从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三方面结合的视角,依次探讨了《行政强制法》的地位、所涉重要关系、行政强制的界定、原则、设定、种类、程序、执行体制和法律责任等九个基本问题,以期对准确把握该法的立法精神,正确理解和实施该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有效监督与法律遵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飞虎 《河北法学》2003,21(2):22-26
有效监督能促进法律被普遍遵循 ,无效监督则往往使法律形同虚设。影响监督绩效的主要因素有监督主体的动力不足、压力缺乏及组织瑕疵、制度对被监督主体的利益赋予不足、监督信息不对称、监督路径配置不当以及监督资源最高效率使用的制度不足等。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 ,构建低代价的、有效的监督体系 ,以促进法律的遵循。  相似文献   

15.
法律行为补正制度以法定的形式强制为前提,通过履行行为达到形式的目的,使无效法律行为变得有效.该制度与追认、确认制度存在明显区别.以履行治愈论代替合同补正制度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对形式强制的校正理论和事实合同的理论.法律行为补正制度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构建取决于对形式强制、合同无效的判定标准以及合同成立要件的法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藤田宙靖  肖军 《时代法学》2008,6(5):111-116
一、问题之所在行政诉讼法第9条规定:“处分撤销之诉与裁决撤销之诉只限于与该处分或者裁决的撤销有法律上利益者提起。”那么,此处“法律上利益”应该如何理解?对此学说和判例已有了很多的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现在可以称之为通说的,要数最高法院关于“有法律利益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法律智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智慧和一个人学习与集累的法律知识共同构成法律素质之有机统一体 ,且法律智慧是法律素质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法律素质的科学内涵 ,对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保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强制采样作为一种特殊侦查行为,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存在着紧张冲突关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相关国家都以法律形式对其予以规制。本文认为结合我国强制采样的现状,有必要借鉴西方法治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明确我国的强制采样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法律程序等制度,使强制采样与保障人权达至平衡。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关系双维度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规范世界的两个不同的维度。道德维度关注的是人的价值精神层面,法律纬度关注的是人的制度和行为层面,本文将对道德与法律的本体追问为基点,结合历史上两者的五次嬗变过程,阐述两者之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并通过分析当代道德与法律辨证关系,进一步大胆论证两者未来之发展趋势,为重新理解和审视道德与法律关系这一古老命题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认清公益的本质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公益是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存在依托。对公益概念的模糊化认识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困难重重的重要症结所在。从法理学上来讲,公益是不确定多数人整体、普遍和共享的利益,是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探索公益法律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深化对公益法律服务方式的认识,更加明确地界定我国公共利益的范围,进一步升华和完善公益法律服务认识,促进公益法律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