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荧光法对亚硒酸钠在正常硒水平蛋用维鸡组织内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雏鸡以0.6mg/kg体重口服1.0g/L亚硒酸钠后,肝、肾、胰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肌肉符合滞后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整个试验过程中,肝、肾中硒的含量明显高于胰和肌肉,给药后24h每1g器官和组织中含硒量依次为肝0.8476μg、肾0.7726μg、胰0.5978μg、肌肉0.1050μg;给药后192h由于硒从肾中消除最慢,则含量最高;肌肉对硒的吸收慢,并出现一段滞后时间(Lagtime),其值为5.48h。  相似文献   

2.
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血清、精饲科、被毛、牧草和土壤样品中的硒,pH值应控制在1.25~2.5之间为宜。血清样品消化终点的液体颜色呈无色或微黄色,对结果无明显影响。消化时间以2小时为佳。在凯氏烧瓶上装冷却管较为理想。质地坚硬的样品用量如精饲料以0.2g、被毛以0.5g为宜。用本法测定动物血清样品硒的回收率高达96.6%和101.6%。  相似文献   

3.
猪疝病的简易手术疗法疝病(赫尔尼亚)是猪的常见病,笔者1993年4~8月间在广西贺县八步镇11个村的67户用手术治疗疝病猪127例,均痊愈。疝病统计127例长东杂交一代均为外疝,先天性的122例,占96.10%,后天性的5例,占3.90%。日龄18~...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部分地区21个养猪场1081头份猪鼻腔分泌物和病死猪肺脏材料分离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661株,平均阳性检出率为61.1%,个别猪场最高检出率为93.3%。分离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Pm)99株(D型95株,A型4株),总平均阳性检出率为9.2%。99株是在3省10个养猪场264头份病料中分离到的,阳性率为37.5%。调查结果表明,Bb污染甚广,本菌感染的猪场多为非临床型猪场。产毒素Pm虽然仅在3省、市10个猪场分离到,但其中有9个猪场是猪萎缩性鼻炎临床型猪场。说明临床型猪萎缩性鼻炎与产毒素Pm混合感染有关。Bb感染和不良的饲养管理、地理环境都有助于产毒素Pm在猪鼻腔中定居繁殖及传播,从而使病情发展加速。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家畜急性铜中毒的认识已有数百年历史,而对慢性铜中毒的认识则主要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研究者们概括了引起家畜铜中毒的可能原因:①在含铜高的土壤上放牧;②过量食入含铜的舔盐或混合物;③不恰当地使用含铜灌剂(dre-nch);④吃食污染有农业或工业来源的铜化合物的饲料;⑤用铜作为猪的生长促进剂,误给反刍动物食用,或用此种猪粪给牧草施肥,绵羊在此草地上放牧而引起中毒。近年来,国内许多猪场也应用添加硫酸铜等制剂促进猪生长,猪粪施肥造成饲草含铜量增加,在这种牧地及某些矿山周围被铜污染的区域不宜放养绵羊,能否饲养山羊呢,回答这一问题对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大有意义,为此进行了本试验,以了解本地山羊对铜的敏感性。通过血浆铜、TCA可溶性铜、肝铜及某些血清酶测定。来监测和诊断山羊慢性铜中毒。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硒中毒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硒经饲料或饮水进入家畜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中毒疾病,家畜采食5~40ppm的硒饲料,能引起碱病性硒中毒(Alali disease)继我国发现湖北恩施地方性人的硒中毒之后,我所工作证实紫阳县双安亦为硒中毒地区。为了深入研究硒中毒地区饲料对家畜的危害及其发生中毒的病理学变化规律,用紫阳县中毒地块玉米做饲喂猪实验。  相似文献   

7.
测定荷兰种奶牛血清硒含量,12~22月龄育成牛(n=14)为40.7±8.3ng/ml;5~7岁成年牛(n=3)为48.7±4·0;牛总平均值(n=17)为42.1±8.3。马(英纯血种)血汁硒含量,2岁(n=10)为102.5±13.4ng/ml;4岁(n=4)、6岁(n=1)为107.8±11.6;另一组(3~25岁,不同品种马)为120.1±8.4;马总平均值(n=23)109.8±13.9。研究表明,马血清硒含量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牛、马脏器硒含量以肾皮质最多,肾髓质次之,依次为胰、心肌(牛)、淋巴结(牛),以神经、半腱肌、半膜肌最少。根据牛体内硒的代谢动力学实验,硒在牛体内可维持40天左右。肌肉变性症马驹血清和脏器硒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同时CPK值升高,该驹罹患硒缺乏症(驹白肌病)。  相似文献   

8.
经对甘肃省定西地区南部高寒阴湿地区4县1场的29份土壤、93份饲草和117份绵羊全血用催化极谱法分别测定硒含量,其中土壤为123.47μg/kg±13.21μg/kg,饲草为5.86μg/kg±0.44μg/kg,绵羊全血为22.72μg/L±2.55μg/L,表明该地区属严重缺硒区。经流行病学调查,该地区羔羊因白肌病致死率为16.3%,最高的达40.5%,羔羊繁殖成活率不到50%,成年羊发生缺硒性腹泻、消瘦,春乏死亡率为11.26%,母羊流产率为16.3%。  相似文献   

9.
猪瘫痪是高产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2~3月龄仔猪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秋末和冬春气候寒冷或天气突变时,病猪表现为四肢疼痛难以行走或完全瘫痪。因其病因复杂,类型多样,因此单一疗法治愈率低。我院采取以补钙为主,镇痛、抗风湿为辅中西药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猪瘫痪63例,其中哺乳期母猪61例,仔猪2例,取得了显著效果。1 病因1.1 饲料营养单一 农户散养猪多以玉米、麸皮、糟渣等做饲料。这种饲料中含Ca量严重不足。据报道玉米和麸皮中Ca含量仅为0.3~1.4g/kg,均低于4.6g/kg的正常需要量;再者…  相似文献   

10.
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采自六省(区)部分大、中型猪场的1102份猪血清检测结果,猪群衣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河北省为52.71%,陕西省为40.91%,甘肃省为16.50%,宁夏回族自治区为27.44%,河南省为28.00%,湖北省为31.88%;另外,对湖北省某地3个万头猪场中不同年龄猪群检测猪衣原体抗体,仔猪的平均检出率为9.26%(6.67%~10.53%),生长肥育猪为45.28%(35.00%~64.71%),母猪为64.91%(47.37%~85.71%);从母猪流产胎儿病料和哺乳期肺炎死亡仔猪肺中分离出3株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aci),其中2株流产株(HB1和HB2)的ELD50均为1×10-13,肺炎株(HB3)为1×10-12。  相似文献   

11.
猪食变质蚬子下脚料中毒的诊疗本场从某商贩处购进加工蚬子后的下脚料500kg(蚬黄占80%,蚬肉10%,蚬杂质10%),经按2%日粮标准添加饲喂种畜猪未见不良反应,以后增加至8%饲喂育肥猪时,全群280头猪均发生中毒。症状患猪精神沉郁,腹部膨胀,食欲废...  相似文献   

12.
宁夏家畜繁育中心饲养的乳牛于 2 0 0 1年 2~ 4月陆续发生体温升高、流产、死产、胎衣不下和正产胎儿发育不良、走路后肢摇摆、关节肿大的病例 87头 ,经临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并结合既往发病史、病因学分析 ,诊断为硒缺乏症。1 病因分析宁夏引黄灌区为我国硒缺乏地区 ,土壤含硒量为 0 .1~ 0 .2mg/kg ,谷物和牧草含硒量为 0 .0 2~ 0 .0 5mg/kg ,近年推广种植的高产谷物和牧草含硒量远低于家畜需要量。该场的乳牛曾于1988年发病 ,经宁夏农学院张一贤教授通过病因学、临床症状、尸体剖检、血液硒水平测定、病理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  相似文献   

13.
给试验犬按10mg/kg剂量一次肌肉注射吡喹酮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检测限为3.8ng,最小检测浓度为19ng/ml。血清中吡喹酮浓度在0.08~2.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为101.32%±2.34%。犬注射吡喹酮后,分布半衰期不足0.5h,达峰时间为1h,消除半衰期为4h,24h后基本无残留。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 现有资料表明,我省大部地区是低硒的(饲料含硒量平均0.02~0.05ppm),卢氏、陕县、汝阳、商城、新县等地为严重缺硒区(饲料含硒量0.02ppm以下)。我们通过几年来的调查研究证实,在我省因饲料、饲草低硒、缺硒(维生素E)而引起的动物疾病普遍存在,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如对卢氏县双槐树、杜关等11个乡的统计,每年犊牛、羔羊、仔猪、雏鸡因缺硒发病率在80%以上,死亡率为50%以上,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所属17个猪场的猪群发生以皮炎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对猪场类型,发病季节,病猪年龄、品种,所用饲料,猪舍结构,饲养方式,病原学调查及试验性治疗,确诊为缺锌症。用含0.1%~0.2%硫酸锌(ZnSO_4·7H_2O)的高锌饲料对10个发病猪场的4000多头发病猪和同群未发病猪进行治疗和预防,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Miler株(M5C)克隆建立的一株重组杆状病毒(R2-2)表达的重组TGEV钉状糖蛋白(S),建立了一种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检测猪群抗TGEV抗体。试验表明,用重组病毒R2-2接种sf9细胞(spodopterafrugiperda)所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在接种后第72h达到最高值;该重组蛋白能与抗TGEVS蛋白A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用阻断ELISA检测68份来自无TGEV感染或TGEV(Purduel5)免疫的仔猪或母猪血清,结果与TGEV蚀斑减数试验完全相符,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同时检测来自TGEV试验免疫猪、美国部分地区猪群、我国进口猪以及我国国内猪群血清627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61%、61.62%、58.33%和29.10%;用中和试验(微量中和试验或病毒蚀斑减数试验)检测的TGE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87%、59.60%、56.11%和30.60%,两种方法对抗TGEV抗体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早期断奶应激(EWS)对仔猪的生长、体重、行为和发病率均产生较大影响,给养猪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试验分为2组进行观察,Ⅰ组为28日龄断奶仔猪98头,Ⅱ组为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断奶后第1d,平均每头日增重分别为10和30g;第10d分别为113和128g;第20d分别为422和477g。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昼夜行为发生改变,兴奋、追逐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断奶前1d,平均休息时间占70.84%,活动时间占20.83%,采食时间占8.33%;断奶后第1d分别为25.00%,62.58%和12.50%;断奶后第5d分别为50.00%,39.58%和10.42%;断奶后第10d逐渐趋于正常。早期断奶后使仔猪应激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平均总发病率为73.19%,死亡率为8.25%。其中腹泻发病率为49.48%,死亡率为5.12%;水肿的发病率为2.58%,死亡率为2.58%;咬尾咬耳综合征和僵猪综合征发病率分别为17.53%和3.60%,死亡率为0~0.5%。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对畜禽硒中毒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多为无机硒—亚硒酸钠中毒,而对天然硒中毒研究尚少。自1966年和1980年我国先后发现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两个硒中毒区(土壤硒分别为12.8~45.5和15.74ppm)以来(程静毅等,1980),国内尚未见山羊天然富硒饲料中毒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的报道。本研究用陕西紫阳硒中毒区地块种植的富硒玉米及其秸秆对山羊进行了慢性中毒试验,测定了中毒过程中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旨在为生前诊断和探讨中毒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一)动物分组和饲喂 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当地白山羊10只,观察30天,临诊和生化指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只(公4,母2),  相似文献   

19.
雏雉鸡硒缺乏症的诊治1997年5月,河南省西峡县某雉鸡场引进美国七彩雏雉鸡2000只,以当地玉米、豆粕等饲料饲喂,19日龄时发生以共济失调、头颈扭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以公雉多见,发病率为34.0%,死亡率为21.7%,曾用抗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3...  相似文献   

20.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西宁地区某猪场近来有此病流行,仔猪发病率高达78.0%(103/132),其中1~3日龄猪腹泻者47头,占发病数的45.6%(47/103),4日龄猪腹泻者39头,占37.9%(39/103),9日龄猪腹泻者17头,占16.5%(17/103)。患病猪排黄色或灰黄色稀粪,有时粪便为水样;病仔猪排粪时拱背,有的肛门失禁,精神沉郁,停止吮乳,随即迅速死亡。本病病程短、死亡率高、流行广泛,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旨在现有条件下探讨、比较中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