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叶飞  谭勇  彭元吉 《当代贵州》2014,(26):I0002-I0002
正时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等美誉的石阡县正吹响建设"美好幸福新石阡"的号角,一曲宏大的"文明创建"交响乐章正在天然秀丽的龙川河畔激情奏响。"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东西两控'、南部延伸、北部扩展的发展思路,以‘一江两岸三组团、山水泉城苔茶香'的‘521'空间格局,全力打造魅力‘温泉之城'。高起点、高标准,努力把石阡建设成为充满发展活力和时代魅力的温泉之城、历史文化名城、铜仁市西部重要节点城市和以  相似文献   

2.
王振青 《江淮》2012,(9):38-39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是建设美好安徽的基石。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推进美好农村建设,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大幅提升。2008年,三王村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发展农村经济,为美好乡村"造血"。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发展订单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2009年,三王村同与隆平高科合作的颍上县利民专业合  相似文献   

3.
张娟娟  戴蓉 《江淮》2012,(8):24-25
今日之安徽,经济实力跃上崭新平台,大中城市宜业又宜居,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幸福铜陵、秀美宣城、魅力安庆……个个战略、条条举措中描绘出一幅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锦绣画卷。这是对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奋斗目标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不仅突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且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刻理解、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更加公平"的发展,把共享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着力推进实施共享发展行动计划,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打造新引擎、厚植新优势,不断开创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操隆山 《江淮》2012,(8):50-51
贯彻落实省委"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坚持"三化同步"推进,以强县推动强省,以美好县(市)烘托美好安徽。当涂县积极探索"四集中、四联动、四优先"的发展模式,以"三化同步"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铜仁市碧江区要当好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排头兵,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有尊严、有品质的幸福美好新生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客观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切合人民群众期盼。对铜仁市碧江区而言,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区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开局之年,也是率先在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区必须紧扣主基调主战略,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当好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排头兵,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有尊严、有品质的幸福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新青海,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这是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当一个省把“幸福美好”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时,带给全省人民的是一种内心的激荡,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一种油然而生的力量,还有对“幸福美好”的凝思畅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陈显锋  薛冰 《江淮》2012,(8):30
为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安徽"的要求,亳州市开展了"美好乡村"创建活动,把"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相结合,与产业机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玉斌 《江淮》2012,(8):26
建设美好安徽,是省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经验,把握大势,面向未来,全面系统规划的宏伟蓝图。把美好安徽目标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读好"三本书"。读好说明书:把握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省第九次党代会对美好安徽进行了全方位描绘,为我们提供了一本说明书。经济繁荣、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用十八大精神指导、推进组织人事工作,把中央对党建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全面深入地贯彻到全省干部、组织、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我省组织人事工作务实创新与科学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我们组织人事部门肩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1,(11):42-43
(2011年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批准张宝顺同志代表八届省委所作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而奋斗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宁夏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旋律,是推进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体现了自治区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的战略智慧和勇敢担当,顺应了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2,(7):1-1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未来五年我省要牢宰把握一项重大使命一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对于甘肃发展的新要求,也是2600多万陇原儿女的新期待。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信念不动摇,,扭住目标不放松,恪尽职守不懈怠,以实际行动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2018年我们将不忘30年前建省办特区的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助力"美好新海南"建设。一是着力宣讲宣传。实施"双百千工程",推出100篇有分量的理论文章,组建100名领导、专家、学  相似文献   

15.
没有生态乡村就没有生态安徽,当前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安徽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生态模式可以分城郊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种植-养殖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林业-旅游-保护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内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等四类。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生态建设路径,涉及政府、市场与农民三者之间彼此协同互动。因此,要教育各级干部和引导农业企业、农民,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以"旧村整治"为主和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方生态优势与特色;完善制度保障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构建乡村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要闻     
《支部生活》2013,(7):9-10
秦光荣:加快山区发展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6月27日至28日,省委书记秦光荣深入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大理市,就山区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云南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半山区,加快山区发展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要坚持"居住安全、农民致富、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快推进山区发展,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绘就构建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美好蓝图迈进,标志着我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张宝顺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认真总结过去,科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平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总体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谱写了平凉发展征程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吴桂林 《江淮》2012,(8):29
近年来,围绕省委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和县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带动,走出一条建设美好乡村的特色之路。规划引领,创建美好乡村出台了《和县"美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按照"抓点、连线、成片"设计规划,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点上做"盆景"。按照差异化、风格化要求,围绕错位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石山新村、林海生态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