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8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国主权信用降级。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舆论对此反应强烈。一是关注标普降级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德意志银行认为,降级直接导致美政府关联机构与企业降级,其融资成本将上升,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本文认为,美国经济早就存在主权信用风险隐患。其风险之所以一直被三大评级机构掩盖,是因为这三大评级机构是维护美国经济霸权的“内置机构”。三大评级机构与美国政府的矛盾是可控的,信用评级的微调对美元地位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反而可以维护今后三大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中国应建立自己的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本文认为,美国经济早就存在主权信用风险隐患。其风险之所以一直被三大评级机构掩盖,是因为这三大评级机构是维护美国经济霸权的"内置机构"。三大评级机构与美国政府的矛盾是可控的,信用评级的微调对美元地位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反而可以维护今后三大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中国应建立自己的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汪巍 《和平与发展》2012,(2):65-69,72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信用评级业正开拓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在高度垄断的全球信用评级市场力争扩大国际话语权。而美国评级机构不断加大向其他国家渗透,还借助中国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为扩大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份额,中方应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加强评级机构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依赖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储备分散化不宜冒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持有的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1.2万亿左右美元为美国国债。随着标准普尔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中国国内不少媒体评论员和经济学家开始高调主张中国应该将外汇储备分散化,减少美元资产的份额。这些“民意观点”有些呼吁提高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份额,有些呼吁增加对其他种类资产的投资(例如大宗商品)。这些观点所引用的逻辑包括: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招标代理机构与招标人的契约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 上。然而, 个别招标代理机构在从事代理业务时出现的失信行为, 破坏了政府采购和招标活动应有 的公正、公平性。只有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才能有效防止这类恶性的市场行为。这是市 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 也是培养招标代理机构自律意识以及信用意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欧洲主权债危机和欧元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希腊爆发的国家主权债危机引发欧洲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加剧,继而使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也遭受信用危机,一时间,欧洲主权债危机风声鹤唳。欧洲央行及欧元区国家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及救助计划,终于使危机加剧势头得以遏止。当前欧洲主权债危机虽尚未结束,但通过对危机的处置,欧洲一体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强大的欧洲经济和强大的欧元符合中国的利益,应对全球性债务危机(尤其是美国的巨额债务)将是世界经济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巴塞尔协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以期标准化国际上的风险控制制度。印度商业银行在《巴塞尔协议I》对资本充足率的标准要求下,经营业绩良好,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不仅高于8%的国际通行标准,而且高于9%的印度政府的监管要求。尽管印度储备银行规定印度商业银行在2008年3月之前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II》,但其实施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包括印度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信用评级普及程度不高、信用评级成本过高,特别是提高核心资本金、技术设施升级改善和大量信息数据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都将增大实施《巴塞尔协议》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为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借鉴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东亚货币合作应进一步扩大共同基金规模,稳步推动地区金融与货币合作,并在区域内建立经济与金融状况监管体系与救助退出机制,有效防范各国金融与财政风险;加强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发展;同时,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妥善应对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2.
灾难外交中由于受动者不唯一可能产生四种援助模式“国家一国家”模式、“国家一 机构”模式、“机构一国家”模式、“机构一机构”模式。灾难外交在当今环境下具有可操作性,援助 国和受灾国均可就同一目标展开不同内容的灾难外交活动。灾难外交还需遵循主权平等、不干涉 内政、无条件、根据国力、人道主义、自愿、及时等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灾难外交的道义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盟外长会议决定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这是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变化,也使美国加快实现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近年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倾向比较突出,斯坦伯格的“战略再保证”与当年杜勒斯的“岛链战略”一脉相承;美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大谈南海问题,表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这将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当前中国的周边环境较为严峻,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中国履行中英联合声明 声称美支持“一国两制”政策,因其“能够确保香港继续其民主化的进程”并“享有高度自治”,中国能否遵守“承诺”,是“对中国要融入国际社会的考验”。美国要求中国“长期履行中英联合声明的政策”。 美国认为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是香港平稳过渡和在主权移交中国后保持高度自治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世界政治思潮相对活跃,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几大看点。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新保守主义受挫,英国、日本等国鼓吹“全球民主化”,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俄罗斯“主权民主”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重要内容,拉美“民众主义”日益兴起。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满怀希望迈入21世纪和新千年。1999年12月31日对巴拿马和拉美各国人民来说将是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随着冷战的结束,曾是世界“热点”地区之一的中美洲已走向和平。经受了苏联解体冲击和美国加强封锁严峻考验的社会主义古巴,依然屹立在加勒比海和西半球。从20世纪70年代末厄瓜多尔和巴拿马开始的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军人“还政于民”的民主化进程,到1993年和1994年巴拉圭和海地两国军政府交出政权为止,这一进程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在拉美(…  相似文献   

17.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但长期被日本窃占。近年来,美国多次声称钓鱼岛在“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之内,日美两国甚至针对钓鱼岛的防卫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但是,面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的政策却是模糊的。美国对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表示不持立场;在关于“返还”冲绳的决定中态度摇摆,并且拒绝在“返还”范围中写入“钓鱼岛”;对于是否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态度暧昧。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模糊政策,就是企图利用中日争端操控东亚国际关系,掌握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欧盟正式撤销“除武器外全部免税”优惠的影响,柬埔寨国内经济和社会受到较大冲击,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凸显。随着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不断加深,其主权外债风险也亟须得到重视及有效防范。当前,柬埔寨政府双边外债的前四大债权国依次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法国,多边外债的五大来源依次是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欧洲投资银行和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柬埔寨财政外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存在内债偿债风险;对中国的主权债务较大,容易造成舆情风险;柬埔寨债务率较高,经济抗压能力较弱;国别信用评级较低,需注意防范信用风险。中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当加强对柬埔寨宏观经济的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国别风险预警;审慎追加新增涉柬埔寨信贷项目,重视管控中国涉柬埔寨债务风险;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应对”体系,防范涉华舆情风险;健全中柬经济联合防控机制,积极与柬埔寨共建风险防控制度,增强偿债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11月23日,由于美国国会联合减赤特别委员会(“超级委员会”)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协议,美国政府的减赤努力再次以失败告终。此次协商的失败,不仅没有消除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还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政治极化,使低迷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0.
战后以来,日本利用非法的《旧金山和约》,以种种伎俩企图将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据为已有。《旧金山和约》违背了反法西斯联盟“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和盟国一致原则的约定,是对盟国处置日本领土规定的否定;日本背弃了在战败投降时接受盟国《波茨坦公告》的多次承诺;美国也从来没有承认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中国为收复钓鱼岛主权做了不懈努力。因此,日本将《旧金山和约》作为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是回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自欺欺人的谎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