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其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自觉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大胆地利用资本主义有极大现实意义。 1 首先,邓小平赋以利用资本主义意义新的内容,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出发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社会主义作为制度,本质上是一个面向世界体系的开放制度。它能够充分  相似文献   

2.
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是在解构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现象的基础上,立足苏俄建设实际生成的,涉及内涵、性质、实现形式、作用和地位.它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的守正创新,巩固了新生苏俄政权,推进了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还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及其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可以以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为理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为实践素材,驳斥肃清中国国家资本主义论调.  相似文献   

3.
曹明 《求索》2010,(6):237-23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国情,科学继承与创新发展了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提出、实践并论证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虽然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过早地结束这一政策,但在改善劳资关系、巩固与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以及实践形式创新等方面依然彰显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4.
积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努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条早已为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但时至今日,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仍有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不那么坚决,不那么大胆,甚至有的还采取否定与拒绝的态度。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加速经济发展,我们有必要在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澄清模糊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一、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因而,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合理、积极的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以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胆略,从世界政治经济的大格局出发,较为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课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一、邓小平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通过新民主主义来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大胆利用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创新和开拓实践;科学发展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经受住考验不断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在和平发展主题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依据划线;在社会主义国家内两制并存条件下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批判借鉴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人们关注而又存在不少疑问和困惑的一个理论问题、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一个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左”的思想理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绝对化。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8.
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能否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和邓小平为破解这个难题,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和创新性实践.尽管我们走过弯路,遭受过挫折,但终于找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成功之路,即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两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有过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研究,并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论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二人都认识到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同时对资本主义可能会带给社会主义的威胁又时刻保持着警惕。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一个事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问题.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改良和完善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除了具有对抗的一面外,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调节的一面,就能正视现实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借鉴、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认清资本主义国家自我改良和完善的本质,利于我们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1.
列宁首先提出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战略思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这决不仅仅是一条特殊措施,它是社会主义发展和崛起的重要保障。如何有效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现实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陈香兰  荣长海 《前沿》2011,(16):23-26,33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理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对于二者的并存只存在于他们的思维逻辑中。真正面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问题的是列宁,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期待世界革命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代替到呼吁和平共处,维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再到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化了对两制关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看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而且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的必然性结果,离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便无从谈起,纵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是使现实社会主义失去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同时,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深刻理解“两个必然”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性和理论穿透力,全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内在矛盾、发展形态和超越之路。以逻辑视角为主要线索,以总体性的眼光对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全景式的审思、剖析和探赜,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求索和解答,必须探讨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相关问题。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或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实体化和具体化。随着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弱到强地渐进铺展,社会主义价值系统也得到了丰富和升华。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确立动因主要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状况发展到了特定水平;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弊病凸显到了特定界限;无产阶级力量的积聚状态升越到了特定位阶;社会主义先锋的持续探究深化到了特定层级。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演化进路主要体现在:从一个命脉转成多个流派;从一国实验走向多国实践;从普遍原理长出鲜明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发展趋向可被归纳为:演进愈加立体和复合;彰显更加融通和普遍;跃升越加清晰和明确。  相似文献   

16.
张伟东 《前进》2009,(5):30-33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永伦 《思想战线》2002,28(3):81-84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是他对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深入分析 ,有感于这些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他认为“平均主义”和“节制资本”是克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的关键。对私人资本主义既要鼓励其发展但又要对其加以限制 ,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是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反映了孙中山企图通过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革命 ,通过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促进实业和经济的发展 ,并用国家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来实现大国世界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这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贺敬垒 《前沿》2013,(3):19-22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为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开展。科技革命产生后又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并未改变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趋势,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仍是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趋势。把握资本主义与科技革命之间的历史逻辑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准确分析当前资本主义的变化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扬弃和超越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保证,这主要表现为:(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2)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颠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拜物教,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以物为本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3)科学发展观统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确立了现实的完整的社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真实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2 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演化经历了扼杀与争得生存、并存与对抗、共处与竞争三个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国家长期处于全面对抗、相互封锁的“冷战”状态固然有其客观原因 ,但社会主义国家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偏差和失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能正确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使社会主义国家长期闭关锁国 ,经济发展缓慢 ,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