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当前在审理涉及“集体企业”发生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常有出现将挂靠集体户与名集体实私体户(简称名义集体户)认同为同一形式的经济组织。因此.如何分清挂靠集体户与名义集体户的经济组织形式及其在诉讼中的地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区分假集体企业中两种表现形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正确区分假集体企业中的两种表现形式(一)从两者的概念及成因来分清挂靠集体户是通过与某些集体所有制企业订立合同或协议直接挂靠在集体所有制企业并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对外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家庭工…  相似文献   

2.
挂户经营,是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等家庭工业的生产和经营者(简称挂户者),挂靠在乡(镇)、村企业(简称挂靠企业)上,挂户者以挂靠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具体做法是挂户者与挂靠企业经过协商。签订合同或协议书,确定挂户经营关系。由挂靠企业为挂户者提供本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文本、银行帐户,并为挂户者代开发票、代为建帐记帐、代征国家税收(即“三提供三代办”);挂户者向挂靠企业交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名为挂户经营。所谓挂户经营是指一些不具备在银行开设帐户,不享有独立经济实体资格的生产者、购销者,挂靠在国家、集体或合伙企业上,以挂靠单位的名义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具体形式是:搞“三代三借”,即被挂单位给挂户者代开统一发票、代为建帐记帐、代征国家税收;给挂户者借用本单位的介绍信、空白合同书、银行帐户。而挂户者在取得收益时给予被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挂靠”企业。这类经济组织既不属(公司法)中规定的股份制企业,也不具备联营企业的基本特征;既不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也不纯属个体或私营企业。但这类经济组织大多是打着被“挂靠”企业的招牌,或者利用党政机关原办经济实体脱钩后遗留下来的设施和资产,以合法身份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类组织与被挂靠的单位之间存在的经济关系的依据是“挂靠协议”。挂靠协议的内容一般是:挂靠企业可使用被挂靠企业的名称、设施和资产,被挂靠企业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或其他费…  相似文献   

5.
一、挂靠实质剖析 挂靠被人们戏称"戴红帽子",即一个企业或经济实体挂靠一个公有企业或者政府机关,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挂靠关系的产生有其历史性,在八十年代,政府将特权给予某些企业或部门,使大部分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独立的经济主体资格,只有通过挂靠才可以取得合法的经营权。此外,一些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投资举办企业初期或者  相似文献   

6.
食品药品民事纠纷案件的正确审理能够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对于知假买假者应当将其与普通消费者一样看待;对于虚假广告应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认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推荐者与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对于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如果其放任制假售假,应当认定其与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不具备生产、销售食品药品企业资质挂靠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的,应当认定挂靠者与被挂靠者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改革促成了多种经营的发展。温州模式的特点是家庭工业、联户企业及其他私有企业有在生产经营中占有主导地位。从立法和执法角度考虑,温州经济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亟待法律调整的新问题。作者在对温州地区的经济、法律状况进行调查后认为,温州模式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挂户经营合法性的研究及对策温州的挂户经营相当普遍。所谓挂户经营就是指一些不具备在银行开设帐户、不享有独立经济法人资格的生产者、购销者,挂靠在集体或国营企业  相似文献   

8.
挂靠船舶被设定抵押权引起纠纷的处理□张希舟船舶挂靠是指公民、个人合伙或法人出资购船,为方便揽货,取信于人,将船舶所有权登记在水上运输企业名下,缴纳管理费,以该水上运输企业的名义,独立经营运输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船舶挂靠经营和其他挂靠经营一样,都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许多职务犯罪案件具有挂靠经营者的参与,主要案件类型为贿赂犯罪与贪污、挪用犯罪,且案发领域有多样化的趋势,由于挂靠经营者处于几乎无人监管的状态、对被挂靠方缺乏有力度的处罚惩治、挂靠经营者行贿行为难以查处等原因,使相关职务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此种情况,可以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大对挂靠经营行为的整治管理力度、发包或招标单位应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招投标和发包规程、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强化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积极加入治理、提供有力协助等方面予以完善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旅游经营者准许他人挂靠其名下从事旅游业务,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与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该条规定明确界定了目前盛行于旅行社业界的挂靠经营中的连带法律责任,对厘清旅行社挂靠经营中旅行社、挂靠方与旅游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挂靠集体户与名义集体户的区分与确认林荣宗当前在审理涉及“集体企业”发生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常有将挂靠集体户与名集体实私体户(简称名义集体户)认同为同一形式的经济组织。因此,如何分清挂靠集体户与名义集体户的经济组织形式及其在诉讼中的地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甲与乙运输公司约定,甲将其车辆挂靠于乙运输公司,以乙运输公司名义从事运输经营,甲向乙支付挂靠管理费。在挂靠经营中,甲车辆交通肇事致丙人身损害,形成纠纷。从审判实践来看,涉及车辆挂靠经营的民事纠纷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车辆挂靠经营内部纠纷,即车辆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因挂靠协议所产生的纠纷。另一种是车辆挂靠经营外部纠纷,即挂靠人、被挂靠人在挂靠经营活动中与第三人所产生的纠纷。上述纠纷是车辆挂靠经营外部纠纷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即挂靠车辆交通肇事损害赔偿纠纷。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在审判实践中有较大的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经常发生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蒙受巨额损失,上当受骗的情况.其中问题大都出在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上,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1.企业经济性质名不符实,私营企业挂靠国营、集体企业的现象严重.有些私营企业的经营者利用人们对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信任心理,申请开业登记时,在企业经济性质上大做文章.他们采用向某些国营企业(其实有些是国家行政机关)、集体企业交纳定额管理费的手段,由这些企业出证明,写申请,下任职决定等等,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企业性质为集体所有制、甚至全民所有制的营业执照. 2.注册资金虚伪.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5条的规定,注册资金必须有“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来证实.但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核准登记过程中,并  相似文献   

14.
挂靠企业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 《法学》1996,(12)
挂靠企业法律问题探析●杨红挂靠企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目前,我国法律对挂靠企业问题规定甚少,由于立法对因挂靠关系而发生的经济纠纷应如何处理规定得不够明确,实践中审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各地在适用法律上极不统一,出现了同样案件却得出相反...  相似文献   

15.
挂靠经营是指挂靠者成立施工队,挂靠在有建筑资质或信誉好的企业名下,以该企业的名义参加投标承接工程,利用该企业的资质、信誉,赚取高额利润,被挂靠者收取管理费的行为。近几年来,在大规模重新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建筑行业挂靠经营情形不断增多。这既影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相关诉讼案件的大  相似文献   

16.
开篇的话: 经营者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法律风险。 这些法律风险,可能会让一个经营者遭受牢狱之灾,或者企业遭受巨额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如何避免这些“地雷”般的法律风险,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不失为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法学界有关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所有权观念的形成,是在建国初期普遍接受斯大林经济思想和苏式经济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对苏联国家所有权法律制度模式进行全盘复制的结果。根据这种模式,国家既是全民财产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占有、使用、处分财产,任何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都被视为国家的生产经营代理机构,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事的一切行为都被看成是国家的行为,企业实质上只是国家的一个“机关”或者是行政机构的  相似文献   

18.
商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业者为了将其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与市场上其他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业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商标的作用在于使消费者能够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从而促使从业者努力提高商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者、经营者无不视改革为搞活企业生产经营的法宝。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内部活力,调整劳动关系,明晰企业产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兼顾国家、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对于促进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挖掘企业潜力,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企业承包经营的实践中,违背了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精神,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企业的自我发展。因此,把握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