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正式确定了下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总结我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潮流,对治国方略作出的英明决策。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仅就笔者的理解与研究,对有关法治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一、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法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严格的区别。法制,即法律制度的意思。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演变而演变。从古至今,先后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几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法制,今天在我国又…  相似文献   

6.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现代监狱制度价值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金陵法律评论》2005,7(1):131-143
现代监狱制度是法制现代化的产物,是法治国家的重要表征之一。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法制现代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在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监狱制度也逐渐向现代转型。本文从现代监狱制度建构的缘起出发,在世界监狱制度现代化进程的广阔背景下,揭示发达国家监狱制度对建立我国现代监狱制度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现代监狱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行法制体系尚未完善,如何实现法制的良善化、精细化已成为深入转型发展时期的时代任务。在全球法治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世界正义项目和法治指数运动,给予人们许多启发。提出法治一体建设具有重大的制度建设和理论发展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是根本任务和远大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是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建设法治社会是基础任务和普遍要求,它们的建设标准有同有异、互系互动、异曲同工。法治国家是现代社会中  相似文献   

8.
维护法制的统一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过漫长的封建人治传统的国家,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赋予地方一定的立法权是必要的。法制统一与地方立法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冲突的地方。本文在分析法制统一的重要性和地方立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律师制度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发达的律师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的标志之一。美国的律师制度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目前中国律师制度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试从中美两国律师的产生与发展、资格的取得、律师的分类、律师的活动范围和业务范围、律师的管理体制、律师的纪律与惩戒制度等方面的比较中获得某些启示,对中国律师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研究长期以来倾向于总体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视角观察研究法律问题,体现了一种本质主义的立场。作为方法论的地方法制,则强调在处理统一与分散、权力与权利、中央与地方、中心与边缘、法治与法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6组概念的关系中,给予分散、权利、地方、边缘、法制、自下而上等更为积极的关注,从中挖掘法治发展的细节因素。基于这一方法,可以观察到中国40年的法治发展,一直植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逐步形成了公权与私权、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之间分工、合作及博弈关系基础上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这是中国法治发展最显著的成就与最坚实的基础。尽管中央的积极推动对中国法治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决定性的成果几乎都来自于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以及相互竞争的地方国家机关的创造性实践。基于此,中国法治发展的未来,或许同样取决于如何保持和发挥地方层面法治实践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诊所式法律教育"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菊英 《河北法学》2005,23(3):82-84
起源于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要本土化并得以在我国普遍施行,目前尚存在很多障碍,如法学教育界思想观念 上轻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诊所的经费涉及对大学有限的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诊所指导教师的素质等等。解决障 碍,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法律诊所才能使这一教育方法在我国生长。  相似文献   

12.
Prosecuting pirates in local court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suppress piracy. Hence, appropriate legal regime is imperative for prosecuting pirates. Despite the spate of piracy off the Nigerian coast and its attendant consequences, there has been no prosecution of pirates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nature of piracy in Nigeria, the legal basis for prosecuting pirates, challenges in piracy prosecution and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prosecution of pirates in the country. The paper argued that prosecuting pirates is pivotal in curbing piracy and to effectively prosecute pirates, Nigeria should enforce its domestic law criminalising piracy.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权国家化——以治理司法权地方化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兴 《河北法学》2007,25(9):53-56
司法权地方化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司法权地方化突出表现在法院、检察院与地方党委、政府、人大等机关之间的关系中--法院、检察院的财权、人事权受制于地方.这种现象破坏了我国的司法统一和司法独立,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分析我国司法权地方化的危害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再论《食品安全法》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愉晴 《河北法学》2005,23(12):76-78
鉴于《食品卫生法》调整范围较窄、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的内涵有别等原因,以《食品安全法》替代《食品卫生法》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需要。构思《食品安全法》框架的基本思路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诸方面考虑。还对法律责任和地方立法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笃才 《北方法学》2012,6(1):134-138
为了统治超大型国家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结构。地方法制的存在成为国家的必然选择。统一的法律与不同习俗之间的矛盾,是贯穿地方法制历史演变的重要线索。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粗疏而越来越严密,地区性特别法成为主要形式。地方法制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省例的形成便是这种规范化的结果。同时,官府与民间的互动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方法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法学研究中,法律方法、法学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等概念经常被混淆。文章通过比较法律方法与法学研究方法、法律方法与美国的法律方法课程、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等概念及其所对应的研究领域,阐明我国的法律方法研究,与世界各国法学界与法律界所关注的法律方法,都是围绕法律人实施法律的工作技艺与思想方法而展开的,重点是研究和探讨法律实施中的各种有效且有益的具体制度与思想方式,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更为宏观的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同时,由于我国开展法律方法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与我国法律实施相关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有关法律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故而,又不同于美国的法律方法课程。正是在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中,展现出法律方法研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穷国无法治 ,愚昧无法治 ,乱世无法治。我国不是一个连一点法律经济成本都付不出的穷国 ,但也不属于可以付出足够法律经济成本的发达国家 ;我国不是一个连一点现代法治所需文化条件都不具备的愚昧国家 ,但也不属于完全具备现代法治所需文化条件的国家 ;我国不是一个处于乱世的国家 ,但波澜起伏的社会变革对法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是一种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属后发外生型进程,相对于西方的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它表现为人为的强劲推进力,而伴随这一历史性变迁的,就是中国急剧的社会结构转型——由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的转化。其间,德治秩序的解崩与法治秩序的构建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依法治国进程中重新定位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法治与德治给予应然的关切和实然的解析,并由此阐明笔者对“依法治国”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孙冕 《行政与法》2010,(2):62-65
法律意识是法治模式构建、运行与变迁的先导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反映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法治状态和法治水平。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农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始终伴随和影响着农村法治化建设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因此,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法治化进程问题,必然要将农民的法律意识置于其中,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法律意识的变化及其特点.将法治建设与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白乃予 《行政与法》2008,(6):127-128,F0003
全球法律一体化问题是法律全球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全球法律正处于空前的融合发展阶段,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法律的互相影响甚至趋同化趋势勾勒出了前所未见的全球法律发展图景。但是,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我们既要看到一体化给世界法律发展提供的契机,也要看到一体化之下隐藏着对公平、正义、本土资源甚至和平与稳定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一体化”的危机意识入手探求和谐发展法律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