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脾细胞微管蛋白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大鼠经切断股动脉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后,分别于死亡即刻和死后1、2、3、5和7d剖取脾脏、肝脏及肾脏组织,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微管蛋白含量,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肝肾脾细胞内微管蛋白含量随PMI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至死后7d仅可见很淡的微管蛋白印记谱带,其中微管蛋白在肝脏内降解速率最快。3种组织内微管蛋白含量变化的同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分别为:肝脏Y=-2221.1X+14844,r=0.9823;脾脏Y=-1871.1X+11344,r=0.9749;肾脏Y=-1878.1X+13715,r=0.9629。结论大鼠死后肝肾脾细胞内微管蛋白降解规律与PMI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HPLC—ESI—MS/MS法测定全血中溴敌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全血中测定溴敌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方法血液样品经乙醚提取后,采用Ultra Cl8柱(150mm×2.1mm×5μm);柱温:23℃;流动相:甲醇;流速:200μl/min;在负离子模式下,通过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外标法定量分析溴敌隆。结果在0.1-50mg/1范围内两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溴敌隆的回收率为94.34%(RSD=7.3%),考察了方法的基质抑制作用(matrix effect,ME)(%)=B/A×100%=91.86%(RSD=4.78%)定量检出限为0.028ng。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以作为检验全血中溴敌隆检验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降解规律的初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tubulin)的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大鼠经切断股动脉致失血性休克处死后,置于RXZ智能型人工气候箱内,实验条件设定为:20℃恒温,湿度50%。分别于大鼠死后0、1、2、3、5和7d时剖取心肌和肺脏组织,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和肺脏tubulin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ubulin在正常大鼠心肌和肺内高表达,死后1d时其含量已开始下降,至死后7d时仍可检测到微管蛋白的存在,但tubulin在肺脏内的降解速度快于心肌。两种组织内tubulin含量随PMI变化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心肌Y=-1726.Ix+14083,r=0.9684;肺脏Y=-1439.89x+12041,r=0.9808。结论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tubulin的含量逐渐减少,与PMI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UPLC—MS/MS法测定人血中雪上一枝蒿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人血中雪上一枝蒿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Ci8柱分离,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离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ESI+-MRM)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定性定量离子对分别为344.3/58.0、344.3/91.0。结果雪上一枝蒿甲素在3.5~850u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8),检测限为0.1I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0%,低、中、高三个浓度下准确度(n=5)为97.2%-115.2%,回收率(n=5)为86.6%~89.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测定人血中雪上一枝蒿甲素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地鉴定、预防毒品相关死亡提供一定的实验证据,采用免疫组化、细胞培养、核素掺入、ELISA等方法,研究26例用药模式相近的慢性阿片依赖者在戒断阶段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慢性阿片依赖者戒断期CD+4细胞数目减少(30.40±9.45%,P<0.05),CD+4/CD+8比例降低(1.27±0.19,P<0.01);PBMC合成DNA的能力下降(SI=8.62±3.20,P<0.01),产生IL-2的水平降低(23.78±8.77,P<0.06)和产生IL-6的能力呈降低趋势(468.81±196.40,P>0.05);血清中免疫抑制性因子sIL-2R水平显著升高(566.33±265.50,P<0.01)。慢性阿片依赖者在戒断阶段有多种免疫参数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6.
女性胸骨X线变化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北京地区137例女性胸骨X线影像学变化,以其与年龄关系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标志点作为变量,并依据各标志点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制定了各自的评分标准。用该标准观测全部样本,将所得数据与年龄一起输入电子计算机,建立了根据女性胸骨X线变化推算年龄的多元回归方程,即:Y=9.6641+1.6999X(1)+2.7486X(2)十1.8929X(3)+1.5561X(4)+0.4255X(5)。经方差分析F>F0.01(5.131),回归高度显著。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年龄方程,在无名尸骨的法医学鉴定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死后不同时间大鼠视网膜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图像,探讨视网膜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90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15组,死后0—28h内(20℃),每2h提取视网膜细胞进行Feulgen-Vans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视网膜细胞核的异形指数(ID)、积分光密度(IOD)和平均光密度(AOD),并运用SPSS12.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视网膜细胞核AOD和IOD随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ID则呈上升趋势。28h内各参数变化的回归方程如下:YAOD=-0.009XAOD+0.590,R^2=0.949,Y100=-0.097X。+18.903,R^2=0.968,Y10=0.122X10+2.246,R^2=0.951。结论大鼠死后视网膜细胞核DNA含量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呈规律性降解,并与PM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别名苯乙哌啶,化学名称为:4-Piperridinecarbxulicacid,-1-(3-cyano-3,3-diphenylpropyl)-4-phenyl,acid ethyl ester,分子式:C30H32N2O2,分子量:452.52,化学结构式见图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苯胺血痕预试验处理后样本DNA含量的变化及对STR分型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无关个体EDTA抗凝血液制成滤纸血痕,保存干燥时间分0.5h、1h、3h、6h、12h、24h六个实验组,并采用磁珠提取法、QIAcubeDNA提取纯化法、chelex-100提取法提取样本DNA,应用RT-PCR定量技术检测样本DNA含量,同时应用PCR-STR技术和Idfiler-plus试剂盒检测相应样本STR分型。结果联苯胺血痕预试验后处理样本,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样本DNA含量显示逐渐降低的趋势。回归线性对数分析显示,磁珠提取法:Y=-0.40871n(x)+0.7044R0—0.7633;QIAcubeDNA提取纯化法:Y=-0.23931n(x)+0.4764R0—0.8715;chelex-100提取法:Y=-0.11781n(x)+0.2302R2=0.9571。不同DNA提取方法对同一保存时间的联苯胺血痕预试验试剂处理样本DNA含量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结论联苯胺血痕预试验后对后续STR分型影响较大,联苯胺血痕预实验后的血痕不能继续进行STR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死亡时间(PMI)与血液红细胞AT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具有确切死亡时间的尸体30例,在死亡后6、8、10、12、14、16、18、20、22、24h分别于第4肋间进行心脏穿刺取血,利用生物发光法检测血液样本红细胞ATP含量(μmol/gHb),并观察红细胞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亡后1~24h之内呈现非匀速下降趋势,与死亡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1(P=0.000);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及尺。值为:Y=-0.096X+2.872(x为死亡时间),R2=0.936,P=0.000。结论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后1—24h之内的变化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患者罗某,男.42岁。于2006年6月24日上午8时,从6米高处坠落,左胸背部着地,诉胸痛、胸闷、腰臀部疼痛不适,无昏迷,无大、小便失禁,送医院治疗。当即行胸部、上腹部、骨盆X线摄片示:(1)左胸部多发性肋骨骨折伴少量血气胸;(2)腰椎横突骨折;(3)骨盆多处骨折。CT示:(1)脾脏CT改变请临床追踪观察,外伤性脾损伤改变;(2)左侧第7至第12肋后段骨折,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血);(3)第1、2、3、4腰椎左侧横突骨折;(4)骶骨骨折;(5)左髂骨、耻骨及左髋臼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的特点、主要死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室1985年至2003年12月的法医尸体解剖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存在医疗纠纷的孕产妇死亡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31例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法医尸检案例中:(1)围产期死亡26例(83.9%),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后死亡5例(16.1%);(2)产科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22例(71.0%),羊水栓塞死亡5例(16.1%),其它原因死亡4例(12.9%);(3)乡镇医疗机构17例(54.8%),地县级医院占7例(23.6%),市级医院占4例(12.9%),其他占3例(9.7%);(4)纠纷产生的原因中疑为误治14例(45.2%),误诊的9例(29.0%),抢救不及时的7例(22.6%),其他1例(3.2%)。结论 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其次是妊娠早期;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乡镇及县级医疗机构易引起纠纷;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是误诊、误治和抢救不及时。  相似文献   

13.
1 案 例某男,44岁,因“头痛、发热”就诊于某无证诊所,诊断为感冒。给予输液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4支注射用头孢拉定(O.5g/支)+2支地塞米松注射液(1mg/支),  相似文献   

14.
战玉祝  汪岚  刘良 《证据科学》2006,13(3):208-210
目的比较微量取样与一次取样的优劣。方法36只家兔分为4组(每组9只),于死后12h取样:Ⅰ组于一次取出所有VH;Ⅱ组微量取样50μl,连续取15次;Ⅲ组左眼一次取样。右眼微量重复取样。Ⅳ组双眼第1次微量取样.剩余一次取出。检测Ca^2+、Cl^-、K^+、Na^+和P等含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Ⅲ组左右眼、(Ⅳ)组先后两次取样配对t检验无差异(P〉0.05).各组微量取样样本的变异系数、双眼差较小。结论微量取样的操作影响较小、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更适合法医学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答实:(每题1分,共10分)1.D2.A、B、C、D3.A4.C、D5.A、D6.A7.C、D8.D9.B10.D二、答案:(本题4分)戊组三、答实及评分标准(本题10分)乙组判断全部错误(2分)。因为:1.法院决定受理公示催告申请,应在3日内发出公告,故C判断是错误的(2分);2.申报权利期间应不少于60日,本案法院定为3个月是合法的,故D判断是错误的(2分);3.利害关系人在申报期届满后,判决作出之前申报的,同样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故E判断是错误的(2分);4.起诉请求目的在于索回票面款额,应为给付之诉(2分,答“应为确认…  相似文献   

16.
本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逻辑真”是否是真的一个子类?(2)逻辑作为度量真的测度标准之一,它如何实现这种标准?(3)逻辑真自身的理论说明依赖于怎样的观念?作分析了以往哲学家、逻辑学家对这些问题的一些代表性看法,认为(1)“逻辑真”不是真的一个子类;(2)逻辑真只能测量观念形式上的关系;(3)逻辑真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它的本体论说明是一个“自足观念模式”的良性内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决二氯苯醚菊酯中毒检验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建立多种生物材料中二氯苯醚菊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用shim—pack,CLC—ODS(5μm)作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90:1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mm。用空白添加试验系统地考察提取,净化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用日本大耳兔进行急性染毒,取材对所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采用所建方法,空白组织添加回收率在0.2~20μg/g的范围内均大于85%;工作曲线线性良好(r=0.9998);以信噪比≥3计,最低检测限为10ng/g组织;方法重现性良好(CV<4.5%,n=3);染毒兔各组织中的内源性杂质均不干扰二氯苯醚菊酯的检测。结论所建方法适用于检测多种生物材料中的二氯苯醚菊酯,方法灵敏、准确,可望用于二氯苯醚菊酯的中毒检验、代谢动力学及分析毒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问:公民王某考虑到去世后,会因自己的财产引起子女间不睦,发生纠纷,想在生前将自己的遗嘱立下来,并办理一下公证,请问:办理遗嘱公证都有哪些程序?答:遗嘱人申请公证时.应提交:1.填写遗嘱公证申请表,写明遗嘱人:(1)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工作(离、退休)单位、住址;(2)婚姻状况、家庭人员情况;(3)是否立过遗嘱.有无依靠遗嘱人扶(赡)养的人;(4)立遗嘱原因及遗嘱内容等;2、身份证明(如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或离退休证等);3.遗嘱处分的财产的所有权证明(如房地产权证、银行存款单、购物发…  相似文献   

19.
1案例 1.1案情及伤情   某男, 42岁,某日左眼部被他人用手击伤,即视物不清。当时临床检查:视力右 0.02,左手动/ 30cm,右眼下睑红肿,角膜中央白斑,约 3× 3mm, KP(+)呈色素样,前房清,房闪(-),瞳孔圆,直径 3mm,光反应存,眼底窥不清;左上下睑红肿,充血,球结膜下片状出血,结膜充血,移植的角膜无裂伤及移位, KP(-),前房积满鲜血,眼底窥不入;双眼压 Tn。眼部超声显像报告示:双眼玻璃体混浊(轻)。   入院治疗后 5天,左眼前房积血吸收。左眼 DIC0N视野检查:左眼周边(视野)缩小 250。 VEP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家兔非热低压电击伤后不同时相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脱氧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活性的变化,为临床和法医学非热电击伤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击伤后7个时间点的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各组家兔用220V 50Hz交流电电击2S后自由进食,按照预定时间点麻醉后抽取心室血5mL,使用自动生化仪(type Selectra-2)测定血清LDH、HBDH酶活性。对照组家兔不电击,其他处理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家兔目标血清酶活性发生了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LDH活性在电击后4h,12h,1d,2d,3d明显升高(4h,12h,1dP〈0.01;2d,3dP〈0.05);HBDH活性在电击后2d、3d明显升高(P〈0.05);HBDH/LDH比值在2h、4h、12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LDH、HBDH活性,可为非热电击损伤的诊断、损伤时间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