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艾霞  吕青 《人民论坛》2012,(23):218-219
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传承创新民间艺术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源流和传承状况,力图探究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晓明 《传承》2011,(31):52-53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相对稳定的代际传承与变动不居的创新这两种基本形式来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运动构成文化发展的基本表现形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传承力与创新力上。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面临着传承难、创新更难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3.
黄芬 《思想战线》2013,(Z1):227-229
云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其文化传承、选择、保存和创新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云南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阐述了云南大学在建校之前、建校发展、走向鼎兴转折和现代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并对当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康 《传承》2014,(1):113-115
关于名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确切定义,学术界尚未见到讨论和定论,形成了文化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河南名人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河南名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提出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河南名人文化传承与创新辩证关系总体思路(顶层设计)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全民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文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文化资源严重流失,文化传承人寥寥无几,原因在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只有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协调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脉搏,引领其传承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学科既是近代知识扩展和文化递进的产物,也是此后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学科对当代大学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主要表现在人文学科滋养大学精神文化,社会科学规范大学制度文化,自然科学引领大学创新文化。有鉴于此,大学就要以学科为"体",建设大学之"魂",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学科结构,提高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合力";二是提高学科质量,增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光度";三是锤炼学科文化,营造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磁场"。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世情、党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公安现役院校只有不断挖掘"红色基因"这一优势资源,将其引入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丰富培育形式、壮大建设人才队伍来提升传承"红色基因"的时效,才能充分发挥好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袁旭东 《人民论坛》2012,(11):154-155
文化传承与价值传承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社会活动。传统的文化传承是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价值传承受到了巨大冲击,文化导师与价值导师相分离甚至错位。该文在反思传统价值传承方式的基础上,从文化反哺的视角探讨了价值传承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阐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和不同时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异,并从传承思想认识、传承过程和传承要素的视角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明确技艺传承的导向,即多角度的行业定位、兼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传承,理清技艺传承的途径,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性传承为主体、确立个人传承的核心地位;构建技艺传承的服务平台,即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融资渠道平台、政策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10.
薛波 《人民论坛》2012,(26):194-195
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坚持整体性和协调性、主导性和主体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并举的原则,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科学统筹部署,健全导向机制,搭建展示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传承创新水平,构建"立体化"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洪源 《传承》2009,(4):106-107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要进一步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立农林、文化、文物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事宜,梳理好乡村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性规划,构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到<欠了创新。我常常想,如果没有锦涛书记的提倡,我们是否会认真讨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否会让大学回归自然,成为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源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和包容百家的氛围,现在我们大学的体制允不允许有这样一个氛围?我们怎么样教育学生,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维吾尔族木卡姆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剧变,社会变迁对其传承带来危机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只有科学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充分利用社会变迁中的有利因素,借助当代传媒和学校教育的强大传播优势,在保持本民族、本地域固有文化特征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创造性的传承,才能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引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历经波折的湖北汉绣,在众望所归中被列入了中国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汉绣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工作仍旧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传统工艺"以艺养艺"的优化发展,是保护与传承汉绣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更重于保护和传承。《毕摩》舞蹈音乐的创作离不开彝族人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传播的"土坯"。与时俱进的现代舞台上,民族文化艺术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呼唤传承,期待创新。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小学,不仅有效地开发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而且对于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和推动学校体育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湘西凤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鼓舞"进入中小学校园,实施校本体育课程教材化的现状,探讨"花鼓舞"校本化的开发途径与方法,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傅铭 《人民论坛》2015,(5):187-18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必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寻找到新的适宜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传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构建适应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由自为向自觉转变。  相似文献   

20.
吕红雁 《前沿》2013,(22):116-117
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文化发展的新时期,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这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机遇.高校应当在准确把握新媒体特点及其对高校文化建设影响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