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立新  曹艳春 《法学家》2005,1(4):76-83
尸体是自然人死后身体的变化物,是具有人格利益、包含社会伦理道德因素、具有特定价值的特殊物,死者的近亲属作为所有权人,对尸体享有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性质为准所有权,与一般的所有权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特殊物,法律应当设置特殊的权利行使和保护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论对尸体的合法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铄 《河北法学》2001,19(5):32-36
尸体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并不是普通的物。尸体上存在着延续的身体权利益,这种利益因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成为身体法益。保护合法利用和制止非法侵害是保护尸体的两个方面。为加强监管利用尸体和器官的行为,应尽快制定《器官移植法》等相关法律,健全保护尸体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3.
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指的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法律上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在死后间隔时间判断,特别是腐败尸体的死后间隔时间判断等方面有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讨论了法医昆虫学的研究领域,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两方面概述了近十年来法医昆虫学在我国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也论尸体的民法保护──与杨立新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尸体问题的讨论已成为民法学界一个不可回避的理论视点。尸体应当受到保护,这基本上已成为定论,但在尸体属性及具保护理论等方面,仍存有相当之争议。杨立新先生在《论尸体的法律性质及其民法保护》一文(载杨立新《民商法判解研究》第三辑)中,将尸体视为身体的延续利益,并认为对尸体进行保护的依据是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对此论点,笔者不敢苟同,拟就在本文中也谈谈关于尸体的民法保护问题。 一、尸体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物 杨立新先生将尸体的性质称为身体的延续利益。在我看来,这种观点难接受。首先,“所谓利益,就是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中尸体生前死后入水问题.方法对溺水尸体的额窦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生前、死后入水形成的其他尸体征象进行比对.结果生前溺死者双侧额窦窦腔内有凝血块,额窦骨壁内出血;死后入水的尸体及机械性窒息的尸体额窦腔内及额窦骨壁无出血.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掌握,可作为法医尸检中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入水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试死伤探讨     
人体损伤按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前伤和死后伤。死后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称为死后伤。若死后伤为犯罪行为的继续,则称之为犯罪性死后伤。试死伤也是犯罪行为继续的结果,是犯罪性死后伤的其中之一。它是指凶手杀人后深怕被害人复苏而被指认,故在逃离现场前,为确认被害人死亡与否,对其用火烫、刀刺划等方法进行试探,进而追加于尸体上的死后伤。这种损伤不同于偶然性死后伤,也有别于因“仇恨发泄”等原因而形成的其它犯罪性死后伤。它客观上存在于某些杀人案中,并有其一定的特征且反映出凶手特定的犯罪动机。本文通过笔者办案时收集的…  相似文献   

7.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8.
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是分析评价机体内乙醇水平的重要证据,由于尸体内检测到乙醇可能受死后生成、乙醇扩散等因素影响,尸体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未必能反映其死亡时机体内乙醇的真实水平。鉴别尸体内乙醇是否为原始浓度是分析评价的关键。本文对乙醇在体内的分布特点、如何合理取材及死后乙醇扩散、尸体腐败产生的乙醇对乙醇质量浓度分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死后乙醇质量浓度检测的分析评价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刑事犯罪现场尸体姿势各式各样,许多现场尸体姿势具有特殊性,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情况,譬如可以反映出被害人临死时的状态、动作,尤其是在持枪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精神高度紧张,死后肌肉未经松弛阶段立即发生僵直、强硬、收缩并迅速转移为尸僵,将肢体固定在临死姿态,可以说,一切现场尸体姿态都蕴藏着犯罪信息。注意发现、利用尸体姿势,回溯现场情景,回溯被害人及作案人的动作,对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尸体腐败是指尸体受腐败菌作用,组织分解消失的过程。由于法医学对尸体腐败的研究不够多,尤其是实验性的研究不多,故腐败发展的程度与死后时间的相关规律还远未完全被人们所掌握,要据此推测出较准确的死后时间比较困难。尸体腐败最早的表现是在右下腹部皮肤出现污绿色斑,即腐败绿斑,简称尸绿。春秋季节的尸体,通常在死后24小时左右出现[1],夏季10小时左右出现,春秋季节1~2天,冬季3~4天[2];尸绿发展至全身(尸)有需要10~12天的[3],也有仅需3~5天的[4]。腐败时产生气体,腐败气体在各组织器官中不断增多形成腐败气肿,使尸体…  相似文献   

11.
吗啡染毒大鼠死后体内吗啡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慢性吗啡染毒大鼠死后,在不同时间尸体内吗啡公布的变化。发现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吗啡在大鼠CNS的分布无明显改变;其它内脏器官组织中吗啡分布则有明显改变;内脏脂肪组织原未查见吗啡,随死后时间延长,吗啡含量增加.证实大鼠染毒死后尸体内吗啡存在重分布现象。初步讨论了死后体内吗啡分布的变化与死后时间的关系,为吸毒致死后尸检取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定白骨尸体死后经过年数的显微镜学及化学研究[英]/吉野峰生//日本法医学杂志。-1991,45(5,6)。-379~392 为提高推定白骨尸体死后经过年数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用死后经过0~15年的人上腕骨51例,以显微X射线学、电子显微镜学、显微分光学及分析化学方法检查致密质的变化,探讨它与死后经过年数的相关性。放置在地面上的骨,即使放置较长的时间,在组织学上也无变化,仅在致密质表层出现骨组织损坏。掩埋在地下的骨,死后5年左右,其致密质边缘部便开始出现蜂巢状侵蚀,6  相似文献   

13.
水中尸体损伤鉴定是法医损伤鉴定中的一个难题。水中尸体上的损伤由于受到水的浸泡和腐败作用,致使创壁受到影响,常规组织学检查和一些生化、生物测定所获得的结果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可信性。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学者报告了应用 SEM观察生前、死后皮肤切创创壁纤维蛋白的情况,借以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  相似文献   

14.
死后尸体变化于死亡后立即出现,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尸体原有的结构特征,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表现出特异性改变,有时易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影响损伤或疾病的鉴别。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死后尸体CT影像学的变化特点,以进一步拓展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为鉴别损伤、疾病与正常死后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尸体化学检验作为辅助诊断死因及反映死前病理生理状态的重要辅助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法医病理学实践中.但由于死后变化、尸体冷冻保存等因素影响,死后检材受溶血干扰情况严重,对检验分析产生严重干扰.本文结合临床医学及法医学研究文献,对溶血干扰检验的机制、溶血对尸体化学检验的影响及死后溶血血液检材检验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方某,男,38岁。某日因聚众斗殴被人用三棱刮刀刺伤胸部及左大腿,救治无效死亡。尸体检验死后4h尸体检验。衣着检验:上外穿皮夹克,左胸部、左外衣兜、左袖各有1处破口,分别长1.5cm、0.5cm、2.5cm,右外侧衣兜有2处破口,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牙齿磨耗度推断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牙龄研究在法医工作的实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牙齿是人体内最坚硬、理化性状稳定的组织,并随年龄增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人死后,牙齿变化最迟,对外环境变化的耐力较大,根据牙齿的这些特性研究牙龄对碎尸、火烧尸体、白骨化尸体、交通事故等毁坏的尸体进行个人识别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56岁,某年6月3日下午,经无证行医者诊断为肺部疾病,接受其针刺(具体针刺穴位不详)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当场出现身体不适,立即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2尸体检验死后第5天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中年男性尸体,尸长168 cm,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左侧颈根部锁骨上窝内可见一红点。胸廓外观呈桶状胸。牙龈、十指(趾)甲床发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70例尸体瞳孔形态、直径大小,并就其与死因、年龄、性别、死亡时的环境亮度以及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有机磷中毒死的瞳孔平均直径最小(3.59mm);青壮年尸体瞳孔的平均直径较小儿、老年人略大;男性尸体瞳孔略大于女性。死于黑暗环境的尸体瞳孔较死于明亮环境的尸体瞳孔略大。生前因虹膜病变使瞳孔呈不规则形,死后瞳孔持续呈不规则形。作者认为,尸体瞳孔的形态、直径大小与死因(如有机磷中毒)有关,并受死者生前眼的健康状况、年龄及死亡时的环境亮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死后经过时间的瞳孔直径变化上,统计值无逐渐缩小或散大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把心理学分析应用到法医检案工作中,就是在现场勘验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研究、揭示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尸体上的犯罪心理痕迹,同时分析被害者此前的心理状态。 他杀现场勘验中所见的心理表现 1.1 泄愤心理 多见于种种报复杀人案。有的泄愤报复案件累及被害者多人,如全家被害;也见于杀人后对尸体进行的破坏。这种死后对尸体的破坏,尸检往往可见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面部、胸部、阴部等部位的死后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