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的案例在法医学实践中常有发生,然而由于缺少特异的病理形态学指征,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面临一定的困难。IgE作为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关键介质,其死后生化学检测对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具有辅助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血液等检材常受溶血等死后变化因素影响,尤其我国尸体保存以冷冻为主,溶血程度更加严重,对IgE等生化学指标的检测造成极大干扰。本文就目前IgE死后生化学检测的研究现状、生物学检材的选取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现实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死后血浆和溶血样本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经过不同保存条件及冻融处理后的稳定性。方法选取39例死后48h内非冷冻尸体的心血样本,其中20例取血浆样本,19例取全血制成溶血样本。将样本置于-20℃、4℃、25℃条件下保存28d及-80℃条件下保存1年以探究IgE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利用5次反复冻融处理样本探究死后血浆及溶血样本IgE的冻融稳定性。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处理前后血浆和溶血样本中IgE的浓度。结果血浆样本中IgE在-20℃、4℃、25℃3种保存条件下的降解率接近,28d后降解率均值在15%左右,相同条件下溶血样本中IgE降解速度快于血浆(P<0.05),并且在25℃条件下降解率高于另外两种(P<0.05)。血浆样本于-80℃冷冻保存1年后的浓度与冷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血样本在-80℃冷冻保存1年后浓度有所降低(P<0.05)。死后血浆和溶血样本在反复冻融5次后检测结果与冻融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死后血浆及溶血样本中IgE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IgE在死后血浆样本中的稳定性优于溶血样本,因此在实际案例中建议及早分离血浆保存待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死亡时间(PMI)、尸体及样本保存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室温组、冷藏组、冷冻组、人工溶血组、血清样本保存组,并设立对照组。大鼠处死采血后,按离心后上层血清颜色进行溶血程度分级。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在各组中的质量浓度。结果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室温、冷冻保存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随PMI的不同有明显变化,冷藏保存下浓度相对稳定;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均呈升高趋势。样本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25 d,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明显升高,但其水平受PMI、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室温或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4.
尸体化学检验作为辅助诊断死因及反映死前病理生理状态的重要辅助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法医病理学实践中.但由于死后变化、尸体冷冻保存等因素影响,死后检材受溶血干扰情况严重,对检验分析产生严重干扰.本文结合临床医学及法医学研究文献,对溶血干扰检验的机制、溶血对尸体化学检验的影响及死后溶血血液检材检验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血栓物质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堵塞血管,造成急性肺循环障碍及心功能障碍。PTE发病急速,症状不典型,  相似文献   
6.
精神障碍患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功能缺失和寿命缩短的群体,其死亡率为普通人群的2~5倍,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猝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服药者。大量案例报道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与服用APs相关。本文简要介绍APs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和危险因素,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报道,有很多心源性猝死是由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往往很突然,尸检及镜下病理学检查又缺乏特征性的改变,使得鉴定其死亡机制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寻找一种客观、准确的心律失常鉴定方法,对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鉴定尤为重要。本文将就上述问题,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致死机制、形态学所见及死后生化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源性猝死致死原因的法医病理学分析、鉴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法医学实践中较为常见,然而在法医尸检时因缺少特异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成为法医鉴定中一大难题,因此借助生化指标进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过敏性休克中生化指标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综述,同时介绍了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稳定性较高的IgE、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中具有潜在的可用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案例1刘某,男,61岁。某日被打两个耳光后于睡眠中死亡。左额、顶交界处头皮肿胀,片状青紫变色。左颧弓上缘两处皮肤青紫变色。右顶结节处头皮肿胀。解剖见肿胀头皮对应处片状皮下出血,左前额部头皮内出血。左额、颞、顶部硬脑膜下血肿形成,大小10cm×10cm×2cm。左侧大脑中央前后回交界处桥静脉破裂伴周围小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小5cm×2.5cm。左侧海马沟回疝,大小1.5cm。左侧颞骨局部陈旧性凹陷性骨折。余未见损伤。  相似文献   
10.
脑钠尿肽是主要由心肌细胞分泌的钠尿肽类激素,通常在心肌细胞受到牵拉时产生,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调节血压等功能。临床上BNP是反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BNP在法医学中对心源性猝死的诊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综述了BNP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及法医学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