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历年初一到年初三,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黄金时间”。与此同时,网络上网友们晒出的春节“账单”也令众多网友“叫苦不迭”:“过个年我容易吗我?”过年要有一些必要的开支和花费等,这并不奇怪。但不少人花钱数额达到八千成万,甚至有人因此由“月光”到“年光”,感叹春节变“春劫”,却还是让人很吃惊。分析一下网友罗列的春节账单,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钱花得实在是有些“冤枉”,有的完全就是面子情结在作祟,是不必要花的钱。  相似文献   

2.
一年赚14万攒下10万,一对80后夫妇在网上晒起了“抠抠族”生活的帖子,引起众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种简朴到极致的生活了无生趣,但也有人力挺这种生活。认为勤俭是种美德。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大》2012,(3):30-30
“现在,不仅要晒预算,更重要的是要晒出决算,让人民知道政府实际花了多少钱,花到哪儿了,办了什么事。”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说。  相似文献   

4.
祖国啊 母亲     
永松 《八桂侨刊》2004,(5):28-28
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作母亲?有人说:“祖国用她那江河的乳汁喂养了我们。”有人说:“祖国用她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但无论什么词汇,都表达不出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而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出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伟大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议论颇多,疑惑亦很多。甚至有人认为,“最后决定权”赋予了毛泽东有决定党的一切的大权,毛泽东晚年犯错误与“最后决定权”有直接的关系。凡此种种,反映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不解。那么,“最后决定权”是怎么来的,其结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颜玉华 《今日海南》2013,(10):40-41
自从“舌尖上的反腐”不断深入,政府机关的公款吃喝已经像过街老鼠受到全社会声讨和监督,“三公消费”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年报的发布,其天价业务招待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政府机关要反“舌尖上的腐败”,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能否例外?有人主张要区别对待,有人认为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的三公消费也应晒一晒,“舌尖上的反腐”不应有“特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常州篇常州市妇联专栏编辑张利英素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晒年”之称的常州,是镶嵌在古运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常州,土沃物富、气候宜人、交通发达、人杰地灵。革命先驱翟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诞生在这里;灯芯绒、柴油机、金狮自行车...  相似文献   

8.
能力十议     
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了:不仅物质与精神的生产需要能力,而且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也需要能力,甚至连人们追求的快乐或身心愉悦的“笑”,也需要能力。能力,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成为了一个人们追求的议题.以至有人提出了“能力本位”说。  相似文献   

9.
年逾七甸的贝卢斯科尼,既是新闻媒体的宠儿,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位大国总理,接二连三地制造着种种新闻。有人对贝氏嗤之以鼻,有人对贝氏施以拳脚,有人对贝氏口诛笔伐,但人们又不得不佩服,在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破绽百出”“命门洞开”的他,竟然还能稳坐钓鱼台,创造着一个个意大利式的政坛神话。  相似文献   

10.
黎启海 《人大论坛》2011,(10):12-13
“你知道选民证吗?你见过选民证吗?你用过选民证吗?”近几年来,一些网络论坛掀起一阵阵“晒选民证”的热潮。一网友在某论坛发帖晒出大学时代人生第一张《选民证》时称,“以后就没有第二次了……”甚而,更有细心的网友在某论坛发帖咨询,“今年已具有17年选民资格,应该获得多少张选民证?”从这些网络舆情,引发笔者深思一个问题——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是否“应当发给选民证”?  相似文献   

11.
数字     
《人民公安》2013,(21):5-5
中纪委监察部晒出“两节”专题举报单,共接到专题举报917件,其中网络举报801件,纸质信函举报116件。  相似文献   

12.
王朔的“媚俗”与“反智”王东成几年来,王朔在以出色的才华继续潇洒地“玩”小说的同时,涉足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影视,连续“玩”出《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等几部电视剧。这几部电视剧,无论是形式(室内剧)还是长度(多达几十集),在国内都属首创,并且皆由最具权威、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内首播或重播,获得了极高的大众传播效益。从而,本已令人关注的王朔更加引人瞩目,原本十分燥热的“王朔现象”更加红火。一时间,王朔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几部电视剧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街淡巷议的热门话题。人们以各自的眼光、标准品评它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王朔的电视剧不是单纯的文学艺术现象,而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关注它们,品评它们,大概并不是因为它们在艺术上有怎样的发现与突破,有多大的价值与魅力,而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某种有人很是喜欢,有人颇为厌恶,有人亦喜亦忧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体现了某种有人热烈赞扬,有人坚决否定,有人难于全取全舍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爱你没商量”,但王朔有商量,王朔的电视剧所反映和体现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及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大有商量。商量它们,有益于当代中国人尽快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5,(4):61
4月10日,北京“晒”出两张市级“权力清单”,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两类“政府权力”均通过首都之窗网站统一向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北京市级部门两类行政权力的“家底”首次曝光。晒权力清单,要点是晒。权力清单是什么?它不是一张简单的单子,而是一种制度设计。晒权力清单,就是向公众说实话、交实底,就是告诉公众各部门都有哪些权力,权力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神秘莫测。面对这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许多实业家、理论家都在思考:竞争,究竟是在争什么?有人认为是产品和服务之争,有人认为是经营管理之争,有人认为是体制和制度之争……我以为,最深层次的则是文化的竞争。在当代,很大程度上则是审美文化的竞争。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时间”能出金钱,能创造财富,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认识到“文化”,特别是“审美文化”,也是金钱,也能创造财富。在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顾客的审美要求日趋强烈,商品中…  相似文献   

15.
从3月1日起,云南省的“舆论监督新规”开始施行了。按规定,在云南省,如果被媒体曝光,领导干部将遭到问责。如今,已有人因舆论监督而被停职问责,这让不少对“舆论监督新规”寄予厚望的人们受到了鼓舞。但也有人表示担忧:仅仅以文件形式出现的“舆论监督新规”,能否承载舆论监督制度化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湘民 《广东民政》2011,(5):10-11
最近,一股质疑陈光标“高调慈善”的风暴席卷全同舆论界。据说是《中国经营报》首先发难,该报发文说陈光标向记者晒的慈善账单经核实有不太符合实际的地方,要么有些受捐机构不对,要么有的捐赠金额不符。意在告诉读者,“高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其实也虚假。接着《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连篇累牍发出质疑文章,或认为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并不透明(因为他不能晒出全部捐赠票据),  相似文献   

17.
西贝 《文明大观》2001,(10):6-7
一个英国大学生.自费到中国。每天交着食宿费.捡起了垃圾,开始,周围的人们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神经病……但最终,人们认可了他,并把他作为一面“环保的镜子”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报刊、话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然而,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们却谈论较少。当前,西方出现了一股反科学主义浪潮,甚至有人提出“现代科学对地球上绝大多数人是惨无人道的,应回到自然经济中去”的主张,尽管它是对人们滥用...  相似文献   

19.
婚姻的尊严     
一对看起来很和睦的夫妻突然离婚了。不知情的人们纷纷打探缘由,却都不得而知。“为什么?”每每有人如此问他们。“不为什么。”他们每每如此回答。“讲吧,讲出来你也好受些呀。”有人劝女人。“是吗?是你们好受还是我好受?”女人笑笑,依然不发一言。于是有人骂女人...  相似文献   

20.
王地 《当代广西》2012,(18):5-5
在当下,“信任”因为缺乏而显得弥足珍贵,也让人们饱受纷扰。孩子考上大学了,“没准是花了钱的呢”,有人不信;小伙子当官了,“他家里肯定有背景”,人们也不信;她出名了,“肯定做了人家小三”,人们还是不信……普遍的强大的疑虑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精神疾病。假的我们不信,真的我们也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