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日本提出了建立“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日本情报战略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吕耀东  鞠佳颖 《和平与发展》2023,(5):128-149+177
自2015年“存亡危机事态”概念的提出,到2021年宣称“台湾有事”会引发“存亡危机事态”,日本从国内立法角度为介入台湾问题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存亡危机事态”作为一个动态化的变量,当其事态尚未达到严重程度时,日本政府将其认定为“重要影响事态”;当其事态严重时,又将其认定为“武力攻击事态”。针对“台湾有事”,日本政府倾向以“存亡危机事态”“重要影响事态”或“武力攻击事态”予以认定,但受政治右倾化、国家利益导向、日美同盟等因素影响,又往往会出现恣意解释“事态”的倾向,实质是为其武力介入台海寻找最有利的说辞,也是为其借台湾问题随美遏华制造借口。日本通过舆论造势、加强立法、强化日美同盟机制等举措,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势必会严重冲击中日关系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一个具有较强情报意识的国家,素以“情报立国”闻名于世,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日本都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在提出建立“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加快了迈向“情报大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随着保革对立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以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等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新保守势力主张实行“新保守主义革命”,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但由于美国等因素的存在,日本政治不会因而走向极右。  相似文献   

5.
卢友富 《东北亚论坛》2003,(1):50-53,69
二战后 ,日本以美国人夏普的“三项劝告”为基准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新体制既吸收了英美公共财政“分权—分税”的成功之处 ,又依循日本传统治国理论 ,保留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特点。日本现行财政体制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达三年之久的日本“平成危机”被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是战后日本最严重的经济萧条。造成本次萧条沉重、持久的主要原因是“泡沫经济”破灭、民间需求不足、政府措施不力、日元急剧升值等。“平成危机”的突出特点是衰退时间长,根治危机的传统“药方”失灵。由于根除“泡沫经济”影响需要时间,日本经济的内外环境也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因此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1991年4月,素有“东洋奇迹”之称的日本经济进入“平成危机”。三年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跌再跌,持续下降。这种难以遏制的下滑势头在整个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实属罕见。因而可以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恢复,60年代的起飞,到80年代初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强国。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终结,日本经济开始陷入走走停停的“怪圈”之中。东亚经济发生危机以后,国际社会对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的期待与日俱增,那么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是什么,前景又如何引起世人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日本经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数年改革,日本经济已走出“谷底”,呈现“新经济”特征。但日本经济隐忧仍不能忽视。依靠外需市场的日本经济无法摆脱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日本资金大量回流本土,进而引发日元升值,将打击出口企业收益。由此看来,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并透过全球市场机制波及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恐将重新脱离长期复苏轨道。  相似文献   

9.
对日本战前“地缘政治学”的反思及“海洋国家论”的泛起,是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主张巩固与美国等“海洋国家”的同盟关系,加强对中国等“大陆国家”的遏制防范是其重要推论。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研究在总体上依然没有超越经典地缘政治范畴,对权势对抗、空间争夺的迷信和对意识形态对抗的渲染是其主要的理论风格。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对当前日本对外战略的制订与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挑战与应战:变化中的日本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朝鲜核问题的爆发和国内结构性改革步履为艰 ,使日本政治在 2 0 0 3年的变数增多。悬而未决的有事法立法、引而不发地向伊拉克派兵以及倍受瞩目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国会的解散和众议院的大选等问题 ,都与国际危机的演进一起形成了对日本政治的冲击。以“普通国家”为目标的“小泉式”政治与外交倍受考验。日本国家的结构性转型方向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转轨初期,俄罗斯把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确立为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于是,支撑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便自然而然地充当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特别是现代货币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休克疗法”改革方案并没有使俄罗斯人看到文明的现代市场经济,继盖达尔之后的几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休克疗法进行了反思,但政府危机使经济转轨模式无法根本调整。普京上台以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的“富民强国”的经济思想,并通过将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的“第三条路”来推行他的政策主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治后期社会文化人的代表,陆羯南提出的关于日本国民铸造的一系列构想,对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思想主要内容是:实现国民政治,即以“国民的独立”为前提的“国民的统一”;建立国家政体,即君民和合的民族共同体;国家出路在于以天皇制弘扬“国民精神”。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极强的阶级调和性,他理论上塑造的“国民”,是一个包容国内各个对立阶级、各种互为对立政治主张的混沌漠然的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3.
虽然日本在战败投降后接受了美式改造,但仍保留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包括忠诚的集 团文化、纵向社会结构等,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派阀政治文化。自民党能够相对稳定地长期执政, 派阀起着关键的作用。派阀的消长是衡量自民党内部权力以及权力再分配的重要指标。派阀之间 的纵横捭阖造成了各派“轮流坐庄”。现在自民党虽然下野,但自民党派阀不会消失,日本的派阀政 治文化依然在日本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危机是2014年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出大戏,从“二月政变”、亚努科维奇出逃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从乌东局势恶化到马航坠机,从西方全面制裁到俄罗斯“反制裁”,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至今不断发酵演绎,未来前景仍不明朗。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14年以来俄内外形势的变化。从时间的纵轴来看,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国运”既有剧烈的短期影响,亦有深远的长期影响。本文拟从外交、经济与内政三个方面分析乌克兰危机对当前俄罗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逐渐崩塌,国际政治的阵营化和国际经济的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全球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新军事技术的运用正将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美国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借机强化同盟体系,稳内、笼欧、制俄一起推进,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获益者。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大增,俄乌双方均不会轻言求和。俄乌僵持将导致冲突长期化,进而推升核战争的风险。与此同时,谈判控制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危机向欧洲提出了战略自主重要性的命题,向亚洲国家发出了警惕美国在本地区挑起新的代理人战争的警告。中国发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为当事方走出危机和国际社会构建持久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及共政治结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启动于圣德太子改革,初步形成(模型化)于孝德天皇与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时期,制度化于大化改新矛盾积累导致的“壬申之乱”后的天武天皇及其继任者持统、文武、元明天皇时期,中间走过了百年左右的曲折历程。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壬申之乱”是日本古代天皇制形成的三部曲。从政治结构上看,古代天皇制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它是中国式皇帝制与日本祭祀制的统一。古代天皇制特殊的政治结构对后来的日本政治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善耆自义和团事件后与日本浪人头目川岛浪速结识并成为“莫逆之交”。川岛对善耆在政治生活上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清帝退位以后善耆的“政治生涯”几乎处处受到川岛的操纵。善耆之女金璧辉也被川岛收养,取日本名川岛芳子。川岛浪速何许人?他和善耆又是如何结成“莫逆之交”的呢?  相似文献   

18.
转轨初期,俄罗斯把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确立为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于是,支撑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便自然而然地充当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特别是现代货币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休克疗法”改革方案并没有使俄罗斯人看到文明的现代市场经济,反倒“把国民经济搞休克了,把国家搞休克了,把人民搞休克了”。继盖达尔之后的几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休克疗法进行了反思,但政府危机使经济转轨模式无法根本调整。普京上台以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的“富民强国”的经济思想,并通过走将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的“第三条路”来推行他的政策主张。新总统的政策措施已开始发挥作用,而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正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的步伐。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日本对其对外政策作了调整,其中,对东南亚政策的调整犹为引人注目。从近年来日本对东南亚政策的变化来看,其在东南亚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意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树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良好形象日本政府认为,亚洲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冲击,国际形象受损.但同时也为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新型关系、加速实现以亚洲为中心的“日元圈”提供了机遇,因此,日本提出了把东南亚建成一个”统一消费市场”的设想,凭着占有先进技术和出口优…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政治走向是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新保守主义左右了日本政坛,日本政治日益右倾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周边国家的忧虑和不安,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从“战后政治总决算”到“有事法制”的出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寻求与之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逐渐成了自民党的普遍认知。中曾根康弘当政时期,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主张清算战后以来的经济主义政治,确立向政治大国迈进的目标。在其任上,日本展开了一系列政策行动以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确立的目标,如大力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