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义麻将打得好。这是他自己说的,她妻子却对此很不以为然。 “管啦,管不了。”她说。当初刘义是小队长,大小也算是个干部。“村里的干部凑到一起,也没事儿干,就得玩。”说这话时,刘义一脸的无辜, “说实话,我对当时的村领导就没什么好印象。” 问他现在为什么不玩了?他说:现在政策好,领导也  相似文献   

2.
在邻水县鼎屏镇,有这样一位民政所长,群众说她比自己的闺女还亲,镇上的领导说她是难得的好干部,而她自己的座右铭却是“干民政,无他求,为百姓,解忧愁”。她就是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陈素容。  相似文献   

3.
我们家是一个党员之家,也是港口职工之家。父亲有30多年的党龄,上世纪70年代退伍后,在天津港做了一名码头装卸工,直至现在。母亲是天津港的社区干部,社区上千户人家,谁有困难了,她接到电话就去。有时我们埋怨她,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是党员,群众有困难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党的信任。”哥哥在部队就加入了党组织,如今也是天津港的新一代工人。有时,父亲在家开玩笑说:“现在,我们家耍开个党小组会,卫东你就不要参加了。”父亲的话既是玩笑,也是鞭策。那时,我的梦想就是早日成为一名其产常舄.  相似文献   

4.
大清二百年,据说官性修养得最好的是张廷玉。他的法宝就是三个字:“好,好。好!”有天一个干部来请假,他说好好好,这干部转身提脚就走,他就问,何事请假啊,这干部说,“适闻父讣信”,张首长点头不休,“亦云好好好”。有这般官性功夫,雍正钦定嘉奖,将其树立为官僚榜样,“本朝汉大臣得配享太庙二百年,唯桐城张文和一人”,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11,(3):50-50
提到赵燕侠,人们就会想到“毛衣事什”。“文革”中有人说江青送她毛衣,她竟然不穿,甚至摔存一边,嫌脏,真是罪大恶极,因此全同共讨之。“文革”后,人们说她不穿江青送的毛衣,不愧反江青的先锋。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9,(7):19-20
正方:为什么对复出说“好” 首先,复出符合党的一贯政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党从延安时代就倡导的一个方针。既允许干部犯错误,也允许干部改正错误——正是由于我们党长期坚持这个方针,从而挽救了大批干部,也避免了人才的浪费。当前,允许一些被问责的官员复出,给他们以适当的工作岗位,正是党的一贯政策的合理体现。  相似文献   

7.
话说“样子”萧德安一位党委书记说:“干部要像个干部样子,党员要像个党员样子,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得注意做出好样子……”这话说得的确不错。几十年前,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的就是党员干部做样子的重要性。是的,党员...  相似文献   

8.
杨桂英很平凡,真的,此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见到时只觉得她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大娘;说她不平凡,还真有点不平凡,她曾在1983~1993年间担任了两届攀枝花市人大代表。 杨桂英45岁就退养了。那年,她远在上海的74岁老母亲骨折需要人照顾,正好她单位有个干部转工人提前退养的指标,于是,她就急忙办了退养手续,去上海照顾母亲了。到了上海,她发现母亲在居委会和邻居的照顾下,生活得挺好,心里十分感动,就想:我也要在有生之年为大家多服务。她50岁那年母亲去世后,便通过考试在上海徐汇区街道当上了一名居委会调解主任,工作尽职尽责。有一次一对夫妻打架她去劝解,不料被男主人推倒在地,摔伤了腰,老伴和她惟一的女儿放心不下,坚决让她回来养伤。临走时,上海居委会的同志一再说,伤好后,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形象地说:“干部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说出来的。否则。就不叫‘干部’。而叫‘跑部’、‘说部’了。各级干部要集中心思,沉下身子,迈开双腿,到基层去,多谋些发展,少想些升迁,多干些实事,少唱些高调。”这话说得好!时下就是有些干部不正经干活,一门子心思跑官要官,既坏了社会风气,也凉了百姓心,还耽误了工作,这种人绝不能让他“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08,(11):98-99
快乐大叔原先有个朋友,说话很“时尚”的。比如,她喜欢把堵车说成是“塞车”,把恋爱说成是“拍拖”,把“吃过饭”说成是“有吃过”……这本来倒也没啥,意思总还是懂的。有的却是比较暧昧了,比如她把男女间的“脚踩两只船”说成是“劈腿”,这就令人会有些不雅之联想。关键是她对此不以为意,说得自如且坚决,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她是十年来基层政改最坚定的实践者;有人说她是共产党的“铁杆”党员;还有人说她的改革太超前,“不会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
黄奕 《当代党员》2009,(8):56-58
她,退休前是重庆市直机关的一名正厅级干部,但她更引以为傲的身份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妈妈。每一位英才的背后,都会有一位“好妈妈”。当问及成功妈妈的哲学时,她说,其实很简单,孩子需要包容,需要肯定,当你学会了欣赏孩子,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3.
干部考察的真实性是培养选拔跨世纪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干部考察先实失真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而造成选人用人失当。因此,彻底解决干部考察失实失真的问题,应成为各级组织部门研究的新课题。一、干部考察失实失真的主要表现一是成绩多,问题少。有的干部抱着“多栽花,少栽刺,留得人情好办事”的信条,向考察组“报喜”多,“拥护”多,“恭维”多,谈问题少。二是私情多,原则少。有的谈话者摆脱不了私情困扰,说违心话,办违心事,明知是缺点,也少说甚至不说为佳。三是避重多,着实少。…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干部工作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新时期,要选拔出符合“二十字”标准的好干部,须以《干部任用条例》为准绳,做到“四个不唯”。民主研判约束性条件,坚持选人用人不唯年龄。解决唯年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当前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部分岗位青年干部严重不足、老干部人数臃肿问题,但提高干部队伍活力,绝对不能“一刀切”实行干部划杠“改非”制度,否则新人职年轻干部撑不起大粱,快“到点”干部“庸懒散”不想干事业,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又退居二线,队伍优化变成“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双桥新村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文美的名字,社区居民没有不知道的。“她是我们的好书记、好主任。”“她最关心我们老年人的事,我们有事都喜欢和她说说。”居民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她、评价她。“我就是来吃苦的”今年50出头的陈文美,  相似文献   

16.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17.
党员一件事     
恒台县起凤镇鱼二村58岁的妇女田爱花被选为十大“孝感淄博”楷模之一,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当之无愧。鱼二村党支部书记巩子清说:“30多年来她一直像伺候亲生父母那样照顾相继卧床不起的公公婆婆,有这样好儿媳,是老人的福气,也是我们村的光荣!”  相似文献   

18.
汪金友 《前线》2011,(4):56-56
谁也没有想到,前不久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四万个网页描述,三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19.
陈飞 《求是》1995,(17)
在推荐干部时,有人常常搬出古人祁黄羊“内举不避子”的事例。但是,引用者往往不提孔子在赞扬祁黄羊此举时所强调的那个“公”字。而“公”字决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而,也就不应抛开“公”的前提把“内举不避子”(也可泛称为“不避亲”)作为一般规律提出。尤其要警惕有人以“内举不避亲”为幌子,行任人唯亲之实。 今年初,正义的枪声结束了原贵州省计委副主任、省政协常委、省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阎健宏的生命。这个犯有贪污罪、投机倒把罪、受贿罪的“老革命”,干尽了坏事,终于难逃法网,实属罪有应得。她是怎样爬上高位的?原来,她登高的“梯子”正是她的丈  相似文献   

20.
评价干部准不准,“尺子”很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用人标准。然而,“唯GDP”却让一些地方跑偏了用人观,“面子工程”“数字干部”“折腾型干部”都与“唯GDP”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五条标准,分别从思想、立场、态度、责任、操守五个方面对政德提出了要求,是对“以德为先”干部路线的时代化、具体化、标准化。这五条标准无疑是好干部的“新国标”,为衡量干部准备了一把质量过硬的“标准尺”。从党的事业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就是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