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期盼着自己能拥有灿烂美丽的人生——幸福、健康、富有、事业有成……没有梦想,人类将停滞不前:没有了信念,人们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已的成功之路,可以清清醒醒.轻装上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拥有美丽人生。更多的人都是在松散懒惰中,在自我放纵中,在迷茫中.在挫折中迷失了自己,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2.
多彩人生     
正《佛光菜根谭》说:"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家,可以彩绘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师,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人的一生中,往往随着因缘际会改变而有所改变。每个阶段,我们要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去塑造自我的生命?有以下四点:第一、世界是人生战场: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场。严格说来,其实这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战场。因为人从出生,就有不断的境  相似文献   

3.
一、“自我”概述所谓“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统治力量,是联系个体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惟一纽带。因此,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二、认识“自我”中学生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肯定”或“错误的否定”。由于他们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因此往往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期望过高却又达不到,为此自卑…  相似文献   

4.
1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你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的自我.可惜的是很多人的这个内在的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形态与模式,在愤怒之时,乱发脾气会影响人际关系,不发脾气,长期压抑又伤害自己的身心。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一种情绪形态,都存在一个控制与开发的问题。一个人处于青年之时,学会自我情绪控制的方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读者俱乐部     
最近有朋友告诉我,他快崩溃了,承担不了生活的压力,其实他刚刚毕业两年,情况也算在同龄孩子中不错,在一个大的IT公司,有一份相对稳定收入尚可的工作,可是距离他的目标还很远,未来在他的眼中很渺茫.看不到希望。我告诉他.对自己负责任.就是对所有的人负责任!他释然!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了,爱他(她) 的人就会更轻松更放心.他(她)也会更有能力去照顾她(他)所爱的人!就象自己经常阅读的《中国女性》中领悟的:人生路上免不了有苦有乐,有悲有喜,重要的是打理好自己的心境,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与人之间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增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需要每个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正确对待客观差异。 一是面对性格差异要主动调适。要尊重  相似文献   

8.
从小到大,从年轻到年老,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人生。这既是无情的规律,又是公平的法则。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带着充实和辉煌走向人生的终点,有的人却老之将至才发觉人生的苍白。一生之中,总有许多的起点,从起点到终点,一程又一程。每一个起点都有一个坐标和目标,确定什么样的坐标,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努力,便有怎样的结局。善待生命的人,总是把人生看得很短,总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多创造些什么,为社会为人民多贡献些什么,为后人多留下些什么。这样,便会以常人几倍的努力跨越一个个目标。觉得时光难挨或是在嬉戏间感到时间…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世界观的人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和人生的目的意义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我是一名党外知识分子,现已55岁,我想结合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成长的道路来谈谈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的我,由于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等问题,虽经历过磨难,但我更多地是得到党的“重在表现”政策的阳光沭浴。我是在学校里  相似文献   

10.
生命如花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相似文献   

11.
人性观与领导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妹 《新东方》2004,(8):24-27
“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墙上的铭文,确实是句至理名言。它警示着我们每个人要去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去做人”,要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向人生成功之路前进。这也即所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其  相似文献   

12.
1.全方位导入,让每个职工、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目标。内因是企业发展的根据,让这个内因起作用,就要全方位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把过去一直倡导的“主人翁责任”具体化。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把目标、价值观、使命感三个要素结合为一体,逐步建立共同愿景,让每个职工、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目标,鼓励职工自主修炼,自我提高,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对变革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首次确立人的主体性的箴言,提倡人们要不断反观自身,在不断学习知识的同时,自我反省、认识自己,做一个真正有"德性"之人。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当代青年应在现实生活中重新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从关注物质化、功利化的事物本身回归到关注自我价值观提升上,以此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军 《创造》2005,(12)
昆钢企业文化手册《不竭的动力》中对昆钢企业精神的界定有八个字——自我超越,求强创新。这八个字蕴含了昆钢职工面对生命、面对工作、面对自我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倡导企业职工为自己确立人生的目标,以坚强的意志到达成功的彼岸。自我超越是昆钢人积极进取、主动开拓的魅力和勇气;求强创新是昆钢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和必然要求。一、要做到自我超越、完善形象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思想基础;革命的人生观是人类实现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15.
谈人才的岗位自我开发张俊浩,王建湖,陈尚林每个人所处的岗位,都有其自身特定的要求,一个人要使自己不断适应岗位的需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有用人才,就必须自觉地进行岗位自我开发。人才的岗位自我开发的一般含义现代管理学原理认为:岗位有不同的能级,不同能级的岗位...  相似文献   

16.
郭一红 《湖湘论坛》2004,17(4):87-88
人类文化的传承手段有两种,即教育和自我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随着高校学分制的确立,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学生工作管理机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发展及教育者的规范要求,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调控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自我品质的一种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简言之,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及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成为你自己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这个自我的价值。谈论人生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尼采也作如是观。他强调天才在文化创造上的决定作用,那是另一个问题,与此完全不矛盾的是,他同时也确认,人与人之间在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价值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8.
张书林 《群众》2013,(7):44-44
梦想是每个人生存的希望、追求的目标、幸福的源泉。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想要过富裕的生活,有的人想要美满的婚姻与家庭,有的人想要成功成才成名成角。孩子们希望有一个欢乐愉快的童年,青年人希望学业有成、爱情甜蜜,中年人希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子孝孙贤。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己     
世界上什么事最困难?"认识自己"最困难!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中,就有一句是"认识你自己",意思是"人要有自知,自己只是人,并非诸神"。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答"认识你自己"。尼采在《道德的系谱》前言中说:"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的确,我们大多能理性地认识和评判他人,但是对于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修行,却很困难,甚至毫无意识。充分"认识自己",关键在自我  相似文献   

20.
张玉波 《人事管理》2001,(12):10-11
你对自己了解吗?你能做什么,又不能做什么?这些问题直指人的内心深处——我到底是准?在这个不进则退的职业社会里.如果你对自己都认识模糊的话.叉何谈认识社会,认识别人及施展自我才华呢?人耍有自知之明,得掂量出自己的半斤八两来——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个人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