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使用权转移(含出让和转让),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形式。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  相似文献   

2.
从房产权和地产权的关系看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和期满的法律后果赵红梅1987年,我国开始实施国有上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简称《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条例》)。该条例规定,国家将国...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权运作之基本原则曹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土地使用权运作之基本原则,指的是贯穿于开发区土地使用权远作之中的指导思想,是规范开发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与转让的基础和核心。基于开发区“大力引进我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举...  相似文献   

4.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转让、倒卖国家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使用权的二级市场中,集体土地使用权一般不能转让。就非法转让和倒卖的内涵与外延来说,从广义上讲,非法转让是应当包括倒卖在内的,倒卖也是一种非法转让;从狭义上讲,倒卖是借价格上涨之机买入又卖出以牟取暴利的行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与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非法抵押土地使用权、非法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投资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改革开放后,在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同时,也继续沿用了划拔土地使用权制度。然而,划拨土地使用权定位和制度执行的混乱导致隐性市场的出现,直接阻碍了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的建立。笔者分析了弊端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此提出区分两种划拔土地使用权,建立新型的土地利用“双轨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宅基地使用权设立本是一种民事行为,其设立采取有偿还是无偿方式本是权利人的自由。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采取了申请——审批的行政许可设立方式,并一直无偿使用,导致宅基地使用权设立行为被异化,既限制了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又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我国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推动下,宅基地利用必须符合效率原则和城乡平等原则,应恢复宅基地使用权设立行为的私法性质,逐步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宅基地的市场化配置,从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以及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7.
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法律思考张待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土地使用权这一特殊商品进入土地市场,最终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大流通,但是,在现行制度下,如何使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逐步进入到有偿有期限可流动的新的土地使用制度的轨道,已...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土地使用权已从从前的三无——无偿、无期限,无转让权到现在的三有——有偿、有期限、有转让权,我国的地产市场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土地已经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公开、合法的地产市场逐渐形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我国地产市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的情况。一些土地使用者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以国家行政划拨的土地,以地易物、以地换房、以地入股分红,联建联营及私自转让、出租、抵押等,形成了土地的另一市场——“隐形市场”。这种“隐形市场”就是指将国家行政无偿划拨的土地在不向国家补交土地批租价金的前提下,以有偿方式或变相有偿的方式让渡所形成的不规范的土地使用权私下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9.
论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的法律协调郭富青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是把土地使用权从国家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向公司出资,使之商品化、资本化的法律行为。它是我国土地制度和企业制度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成果。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作为公司企业配置...  相似文献   

10.
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在民商法中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但从刑法角度却常常被定性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从实践中来看,司法机关倾向于作出有罪判决,但不少学者持无罪的观点,因此引发争议。无罪说持股权转让自由,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论点,而有罪说主要以行为对国家土地管理秩序的破坏等作为入罪理由,进行实质解释。但二者对犯罪形式与实质的论述各有忽略,对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不应当“一刀切”评价,应当在实质解释的基础上,对构成要件进行规范分析,作出类型化处理。而从立法角度而言,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的违法所得数额的犯罪定量存在活性不够的问题,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相似文献   

11.
从198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我国形成了以矿产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四部分构成的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资源税是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的一部分,它只有税的名分,没有"税"的本质,应该废除这一税种;资源补偿费也是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的一部分,但这一概念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应该修改为资源出让金,并以此构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矿业权使用费在本质上是矿地使用权出让金,不是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的内容;矿业权价款包括国家矿产资源勘探投入及收益和矿产资源出让金,是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并以此构建我国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在审理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当事人双方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只约定买卖房产,而对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情况没有约定。因此,在合同的实际履行过程中,双方对是否一并转让土地使用权发生争议,买方认为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应一并转让,而卖方则认为土地使用权不是该合同标的,不同意办理转让手续。该案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房地产买卖中如何看待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关系的问题。目前,我国物权法尚未出台,对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的规定,仅散见于几部法律、法规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依法予以转移的协议。转移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为转让方,接受转移的一方为受让方,双方转移和接受的是土地使用权,而非土地所有权,因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别于其它权利转移合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诸多阻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其存在的基础。根据我国多年的实践和国外土地流转经验,可将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确定为出租、抵押、转包、转让和入股,但须在某些方面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5.
农地使用权的界定及转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决定了其必须物权化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是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我国物权立法应当在确立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基础上 ,允许农地使用权转让。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居民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物权法>确立其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制度设计上较多地考虑了其身份性和福利性,实践中存在着农村宅基地浪费、闲置和隐性交易以及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财产权自由流转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今后应加强立法,建设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强制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7.
《理论学习》编辑部: 我是山东干部函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员。在学习“经济法”等许多课程时都涉及到有关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31条明确提出“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如何理解这一规定?希望给我们解答一下。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土地使用制度的弊端 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的前三部宪法及有关法律都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在这种立法的指导下形成了我国对土地资源的观念是:片面地强调了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不讲求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实际上就否认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分离,也能够分离的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土地出让、转让纠纷增多,人民法院在审理有关案件中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适用法律政策,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相关的纠纷案件,保障土地使用制度的健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我们采取邀请省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座谈,深入贵阳、安顺等中、基层法院了解开展此项审判的情况,调阅有关案件卷宗材料等方式,对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方面适用法律政策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立法的必要性长期以来,以“土地国有,无期无偿使用”为特征的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导致了一系列不合理的现象,如土地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的再分配与转让十分困难,非法转让、买卖土地的现象频繁发生,等等。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杜绝上述不合理的现象,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我国的土地制度必须改革,城市土地必须有偿使用,并开放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