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关键在于乡镇、人们常说,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这根“针”指的就是乡镇。乡镇是我国农村基层一级政权组织,是党的方针、政策通向农村农户的重要联结点,是党和政府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我省绝大多数乡镇政权组织,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鹏 《浙江人事》2007,(12):32-32
今年以来,武义县全面推开了农村综合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均已完成机构改革和“三定”任务。这次改革,除明确乡镇职能、理顺县乡关系、规范内设机构设置、整合乡镇事业单位、精简党政领导职数等改革内容外,还呈现了三个趋向。  相似文献   

3.
戴劲松  张双武 《半月谈》2003,(11):28-30
求解“三农”难题,任务最置在乡镇;改善干群关系,压力最大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最多在乡镇。乡镇体制改革己成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热点之一。面对现实中诸多困境,人们在思索,乡镇改革如何才能“突出置围”。今年初,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对改革乡镇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探索。改革犹如一场强烈的“地震”,冲击着旧的体制和思维,在干群中间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4.
拓原 《福建通讯》2001,(10):6-7
乡镇政权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乡镇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工作,真正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农村基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积极解决乡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请听听“来自基层干部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关心乡镇,献计献策,推动乡镇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支撑。通过改革,乡镇政权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行政效率得到提高,执政能力得到加强,推动了党的惠农支农强农政策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事》2006,(10):41-42
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关键。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部署,衢州市已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乡镇(街道)从139个减为106个,重新核定行政编制2779名;乡镇事业单位由630家减为181家,事业编制由3139名精简为2314名。  相似文献   

7.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正是一个又一个乡镇机构的默默运转.才保证了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型的新农村,怎样实现管理民主?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对乡镇机构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新一轮的换届选举在即,在新的起点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乡镇机构职能的重新定位或许是乡镇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降低乡镇行政成本的体制性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镇行政成本过高,是农民负担过重和乡镇投资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乡镇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行政成本是在一定的政府体制框架内发生的,其高低因行政体制的优劣而不同。导致我国乡镇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行政体制,还与我国的政治体制、党政领导体制、和财政体制相关。此外我国现行的农村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备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乡镇机构人员分流的顺利与否,从而也与行政成本相关。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乡镇机构体系和运作方式,经过多年实践和摸索,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在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的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现有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方式已与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既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又是人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政治,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人大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和两个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保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有序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特别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又对乡镇人大的工作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  相似文献   

11.
乡镇是政权建设的根基,也是民主建设的根基。实行乡镇政务公开,实际上是还知情权于人民。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我们在全县243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又在9个镇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从根本上规范了乡镇政务、村务工作,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本做到了让群众明白、满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双江自治县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不仅仅是减人、减事、减支的问题,同时是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乡镇人大工作如何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搞好工作对接,需要以新的视野来审视,以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地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许关欣 《政策》2003,(12):54-54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不够的问题,仍是困扰乡镇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扎实做好乡镇的发展文章,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增强党在农村号召力、凝聚力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政治需要。 一、做好乡镇的发展文章,必须立足于镇情实际。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土地抛荒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税  相似文献   

14.
王常青 《当代广西》2009,(14):42-42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撤并、机构改革的深入,乡镇一级政府正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镇配套改革的经验说明,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已经从“减人、减事”转变到“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上来。国家必须统筹乡镇财政,才能有利于乡镇政府作用的加强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形成。农村配套改革主要目的和任务,不是削弱乡镇政府地位与职能,而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嘉善县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经过近半年的运行,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赵志诚 《政策》2005,(11):22-22
近年来,京山县在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按照“政府招标出资、公开竞选主体、农户签单认可、县镇共同负担”的思路,从项目设置、经费预算、服务运作及管理等方面着手,将乡镇事业单位(财政所和县直延伸派驻单位除外)全部改制转企,打破“七站八所”旧格局,创新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18日,平潭县人大常委会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专门组织人大代表培训,首期5个代表小组和40名乡镇人大代表参加了培训学习。培训班邀请县委党校教授讲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整合转型视角下的乡镇改革——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国家整合转型的视角重新认识乡镇改革,认为当下乡镇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乡镇政府的职能从汲取式整合转向供给式整合,为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乡镇事业单位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组织机构,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主体之一。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要求,保持农村社会繁荣稳定和发展,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配套改革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