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谪居儋州时,曾设立学堂热心为海南岛黎汉民族子弟讲学,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许多学子脱颖而出,成为当时难得的人才。在儋州,人们至今还流传着苏轼和他的学生姜唐佐(琼山人)的一段佳话。有一年,姜唐佐赴广州应考,临行前特向老师告别。苏轼眼见自己  相似文献   

2.
吴洲钇  曾绍义 《求索》2010,(5):226-227
苏轼一生好酒,既把饮酒取乐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更从其中展现出一种"内全于天"的至高人生境界。同时"得酒诗成","乘酣以发真兴",创作了大量与酒有关的优秀作品,真切地表达了作者"一肚皮不合时宜"的忧愤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这些都是对前人的超越,是苏轼对我国独有的酒文化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和镇     
詹贤武 《新东方》2010,(4):F0003-F0003
中和镇位于儋州市西北部,距儋州市区约45公里,距洋浦经济开发区约20公里,全镇人口3.9万人,面积55平方公里。中和镇建于梁武帝大同中期(546年),为唐、宋、元、明、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之所以能成为后世景仰的“三苏”、“唐宋八大家”苏家之所以能占三人,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苏氏良好的家风家教。这份“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之中,首要一条就是读书正业。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自惠州再贬海南,“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七月二日,苏东坡携幼子苏过抵达昌化军治(今儋州市中和镇)。元符三年(1100)六月,离开海南,渡海北归。东坡居儋三年,与儿子苏过“食芋饮水,以著书为乐”,同时精心指导子孙后代读书写作,十分关心他们意志情怀的培养,以此作为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为我们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相似文献   

5.
韩愈贬潮州     
曾纪鑫 《同舟共进》2014,(11):76-81
韩愈贬潮州、苏轼贬惠州,看似放逐“蛮荒之地”,而他们传播中原文明,造福一方,留下多少佳话!这对贬官与当地而言,实在是一种“双赢”——这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贬官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儋州调声     
詹贤武 《新东方》2008,(7):F0002-F0002
儋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儋州调声是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  相似文献   

7.
苏轼称得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才。他在文学创作领域中,诗、词、文、赋等各种文体卓有建树,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他在书画艺术方面,成就也很突出。苏轼的诗词风格富有个性,同时也具备了宋诗词风格的某些主要特征。可以说,宋诗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在苏轼中的作品已十分突出。尽管前人对苏轼“以议论为诗”、用诗来说理多有所指责,实际上,这正是苏诗另辟蹊径之所在。由此感到:  相似文献   

8.
论苏轼诗文中的“东坡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创作的诗文中 ,融入了大量对人生的省察、对仕途的反思 ,而“东坡精神”是其最为精华的部分。“东坡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因个人的人生挫折而失去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 ,执着生活 ,处穷排难 ,随缘自适 ,超然旷达。二、尽管处境十分险恶 ,生活极其艰难 ,但是苏轼体察民生疾苦 ,对人民深切同情 ,为当地的人民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与当地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主张“民不饥寒为上瑞” ,反对虐政害民。自他被贬以来所形成的这种“东坡精神” ,在他的诗文中 ,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周新永 《前沿》2008,(3):160-165
苏轼作为诗之大家,一生痴情写月,为文如赋赤壁,填词如咏“但愚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离不开月亮,月亮成就了苏轼的艺术创作。苏轼的写月诗数量大,创新多,成就高,名气大,流传广,我们可以称其为月光诗人。研究苏轼的写月诗有助于科学地掌握苏诗的艺术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0.
﹃安官告示﹄深得民心□邹德新报载,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镇先锋村办公室的墙上8年来一直贴着一张“安官告示”:“凡来村检查工作或办事者一律吃派饭,标准是一饭一菜,不备禽鱼肉蛋,不备酒,每顿交5角伙食费。”“告示”历来是用来安民的。先锋村却用来“安官”,着实...  相似文献   

11.
王静  陈秀琴 《新东方》2010,(1):F0003-F0003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开发者,现有人口130多万人,主要聚居在乐东、琼中、白沙、昌江、保亭、陵水等6个自治县及三亚、五指山、东方3个市,另有少数散居在万宁、琼海、屯吕、儋州等市县。“黎”是汉族对黎族的称呼,其内部共分为“哈”“杞”“润”“美孚”“赛”五大方言区。各方言区的服饰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漫话诗与酒     
在中国,酒与诗词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既是酒的王国,也是诗的王国,酒与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正如张潮所说:“有美酒便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酒文化史与诗歌史各以其丰富的内涵创造出我国诗酒交融的文化史。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墨客缘于酒的神韵,诗词浩如烟海,其...  相似文献   

13.
李显根 《湖湘论坛》2003,16(4):10-12
“乌台诗案”之前 ,苏轼是以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进入仕途的。“乌台诗案”之后 ,苏轼集儒道佛三家于一身 ,创立了“东坡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随物赋形、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黄州时期苏轼的精神创新 ,还有他的诗词文 ,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千古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苏轼之所以为苏轼 ,是大起大落的经历、超然旷达的个性和那充满生命激情的文字成就了他。这也就是黄州时期的苏轼最具人格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常州的盛会     
常州的盛会由我党党员莫静坡、沙黎黎和画家薛金炜首倡并主持复建的“常州东坡书院”日前在江苏常州成立。复建过程中始终得到了中共常州市委市府、农工市委县委的关怀和支持。“常州东坡书院”建于南宋,至清尚存。它与四川眉山三苏祠、海南儋州东坡书院,构成了苏轼一生...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情感极为复杂与丰富。在其饮酒诗中,苏轼对于理趣的追求,对于情感的抒发,对于人生的整体态度都通过与酒相关的不同主题表现出来。而透过这些主题,反映的是苏轼性格中的积极与旷达。  相似文献   

16.
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这首诗写于苏轼在仕途上遭贬之时。一般人在顺境时很容易写出心态开阔惬意、思想积极向上的诗,在逆境时往往消极悲观,不知何去何从。苏轼则不然。当然,这首诗中也不完全是积极的心态,里面也有隐忧和不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在山里面受到很大限制,被大小山包挡住了视线而看不到山的真面目,实际上是暗喻对一些世事看不透、读不懂、不理解。既然有"缺陷",我  相似文献   

17.
诗学随笔(二则)亦愚一苏轼《赠刘景文》诗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作《赠刘景文》,为苏轼元五年(1090)知杭州时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其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井提,谓韩咏早春,苏咏初冬,“...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2,(14):60-60
“送女儿上学是我正常工作之外的私事,别人怎么去评价,和我没有关系..这件事情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是组织上的工作安排,网民自由弄的,还是让网民自由去说吧、”安徽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广为传播后,有人叫好有人讥讽,赞之者认为“亲民”,贬之者视为“作秀”。  相似文献   

19.
惠光启 《淮海论坛》2006,(2):38-41,45
我和许多徐州人一样是一位苏轼的崇拜者.尽管在我心目中崇拜的人物很多,但苏轼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能被另外的人取代的,我常扪心自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徐州人这样痴迷于一位已离开我们九百多年的“老市长”呢?是他“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与气冲霄汉的豪迈情怀吗?是他那儒释道三教思想并融和其“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弃儿”的潇洒风流吗?是其医学、饮食、养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全能的旷世奇才吗?  相似文献   

20.
“我爱书法,因为它是一个黑白分明的美的世界。书写心声,用点线抒发文学情感乃平生一大快事。在书海中泛舟,有搏击,也有欢乐。那是认识和进取的搏击,那是创造和超越的欢乐。”年近六旬的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很善于运用诗的语言描述自己与书法的不解之缘以及书法给她带来的无限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