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方面,将和谐社会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方面,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陈理 《党的文献》2012,(3):83-90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概念,并明确把"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后,中央先后通过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和谐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到"十一五"规划、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并通过相关决定等几个关键环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展开;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系统阐述,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从而为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将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七大以后,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中央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社会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有效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俞慈珍 《世纪桥》2006,(5):21-22,86
目前社会生活中失信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在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正确履行程度,是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能力的限度内,实际的践约状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增进政府诚信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诚信是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政府诚信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乃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和谐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秩序的保证;政府诚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重要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社会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有效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山东省委、省政府强调,越是在经济社会形势好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越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把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本省建设“平安山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赵宇峰  钟秋梅 《学习论坛》2009,25(10):53-56
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是决策者与公民的一个互动过程.思想库处于普通公民和政府决策者之间,能有效地沟通政府决策者和社会主体.思想库已经成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因素.中国思想库是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想库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当前建设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伟 《求实》2005,(Z2)
众所周知,伴随社会的矛盾冲突、流血战争,始终是社会动荡、动摇统治秩序的根源。为了维护统治,中西历代统治者无不费尽脑汁,运用各种政治智慧消弭纷争,以求建立一个人们乐群相处,人心不相背离的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和谐社会之界定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高速发展的社会并不能保证社会成员共享发展的成果;也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尽管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踏上了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征程。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出社会活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性"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保持社会稳定,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江苏省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防范、调解、打击、教育四个环节,努力建立四大体系,创新政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改革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广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外电子政务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定能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大发展,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团组织的生存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有社团组织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及其环境 影响,也有社团组织的目标定位、管理水平、社会基础、国际化程度等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等内在缺陷的制约。要 培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政府必须摈弃控制阻碍社团生存发展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为民间社团的健康 发展创造环境条件,充分激活社团组织这一重要的社会主体,健全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和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大战略.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文化能否发展,并不断创新,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标志着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生存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中介组织对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及管理的科学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交易成本和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性措施,因而是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应当制定和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国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保障发展趋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化”。  相似文献   

17.
衣芳 《理论学刊》2006,3(4):4-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着眼于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从思想道德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作用的意义上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当代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要求,同时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必将更加有效地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雪  郑海岳 《理论建设》2020,36(2):103-108
近年来,"隐形贫困人口"一词成为网络流行语并受到部分城市青年群体的认同,该部分青年群体将其作为自己的身份标签以自嘲消费与收入之间巨大落差。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非理性消费,事实上,我们更应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城市隐形贫困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阶段性现象,其在动机、方式、心态方面均表现出双重属性,这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消费文化价值观缺陷,也反映我国社会优化整合功能不充分的消费困境。因此,解决城市隐形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消费文化,实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与社会法都是法律社会化历史进程的产物,它们都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体现着对特殊群体的“倾斜保护”。但二者存在着调整对象不同、目的与作用不同、调整的方法不同等差异。经济法侧重于从经济方面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社会法侧重于从社会福利方面对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维护,各有重点,各有目的。因此,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使其作用互补,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化改革和知识经济化是其变化的深层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当代中国急需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形态,这是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