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马伟 《法制与社会》2012,(30):189-191
目前由于《调解法》规定比较笼统,各地"医调委"轰轰烈烈的实践探索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与制度建设尚不成熟。本文结合《调解法》有关规定以及目前我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运行中存在的困境与不足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进而就如何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提供了相应的路径选择,以求更好的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去年3月底.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司法局被确定为南京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首批试点单位。自此,秦淮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紧紧围绕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和南京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在辖区内两家市级医院和两家区级医院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医患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医患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根据医患纠纷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需求以及纠纷疑难复杂程度,采取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尤其是人民调解调解组织在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关系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传文 《中国司法》2013,(10):90-92
近年来,医患纠纷呈高发趋势,医患关系紧张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为破解这一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自2010年始,泰安市司法局就根据医患纠纷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探索运用人民调解机制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在市及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工作中,通过积极选聘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制度、加强指导管理,逐渐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主体,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配合协作,  相似文献   

5.
高见 《犯罪研究》2016,(3):39-44
上海市C区社会医疗机构数量多、诊疗量大、医患纠纷数量也相应较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影响较大。在医患纠纷解决方式中,人民调解具有调解机构的中立性、调解人员的专业性、调解程序的便捷性、调解方式的联动性和调解结果的有效性。基于此,运用人民调解化解社会医疗机构医患纠纷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4,(10):30-30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必须方60日内调结,费用由政府“买单”。《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从3月1日起实施,这是上海市首次为化解医患纠纷制定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1,(11):112-112
上海市司法局把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打造服务品牌,让群众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济宁市积极探索化解医患纠纷第三方机制,成功走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新路子。2008年12月,卫生部调研组在济宁调研时,称济宁化解医患纠纷的方式为“全国首创”,被誉为医患纠纷化解“济宁模式”。2009年10月23日由卫生部、司法部等在济宁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医疗纠纷调处第三方援助协作论坛”上,把济宁市医患纠纷调解的做法和经验向全国介绍推广。在2009年11月27日,中央综治办、卫生部、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保监会五部委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济宁市政府作为唯一的市地,向大会介绍了济宁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重庆市开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新机制,形成了“司法牵头、中心调解、部门联动”的医患纠纷预防、调解和处置模式,取得了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截至目前,开县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共受理医患纠纷91件,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西城区坐落着众多全国知名大医院,慕名就医患者人数很多,这使得辖区内发生的医疗纠纷具有案件数量多、争议问题难、医患矛盾激化的特点。为高效便捷地处理医患纠纷,自2009年以来,西城区人民法院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适用简易程序调处制度以及立案前鉴定制度进行整合,形成了医患纠纷"三位一体"解决机制。3月27日,该院召开了医疗纠纷"三位一体"解决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实行这一机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能够快捷、方便、低成本的解决纠纷.长期以来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伴随着我国《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以及《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人民“大调解”格局已基本建立。为了使人民调解制度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克服调解协议缺乏法律保护的弊病.我国建立了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制度。但笔者认为.通过公证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更加有利于人民调解制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12,(5):5-5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好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同时,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医患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各地要进一步推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同时,要组织公立医疗机构统一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和支持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建立起完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2012,(7):8
近日,江苏省司法厅、省卫生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健全和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推进调保结合机制建设,进一步简化医患纠纷理赔程序,提高人民调解协议履行效率。《通知》指出,调保结合的医患纠纷解决模式符合江苏省实际,富有生命力,对化解医患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医、保、调三方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医患纠纷的发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11,(8):15-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的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特点日益突出。为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司法行政机关开始着力加强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司法部与卫生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的意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愈来愈凸显出其优势和作用。近期,司法部又发出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为契机,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配合各地开展好工作,本期"人民调解"栏目选登江苏省《建设专业调解机制化解行业矛盾纠纷》、吉林省《突出"三个强化"构筑医患纠纷调解新机制》和山西省《引入人民调解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纠纷"零上访"》三篇关于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经验文章,供大家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近年来因自身局限而不能充分发挥解纷作用。本文从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人民调解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济宁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济宁市司法局批准设立。三年来,市医调委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共调处医患纠纷1677起,占医患纠纷总数的90%以上,调处成功率达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11,(8):17-18
医患纠纷是当前社会热门而沉重的话题,也是长期困扰医疗机构的难点问题。为有效解决医患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2009年6月,吉林省延吉市司法局成立了第一家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并在工作中以"三个强化"为指导,不断提高医患纠纷调解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人民调解机制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患纠纷呈高发趋势.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热点之一。医患纠纷频发,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直接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课题。浙江省宁波市根据医患纠纷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运用人民调解机制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2013,(2):20-21
2008年11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司法局指导成立了屯溪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4年来,医调委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自身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潜伏期、发酵期,实现医患纠纷由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取得了成效。一、搭建平台,筑牢调解工作基础屯溪区委、区政府和黄山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就调委会的机构设置、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工作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组建了指导协调和专业支撑两个平台:一是组建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协调  相似文献   

20.
美国社区调解制度是一种以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和社区邻里纠纷等人际纠纷为目标的非司法纠纷解决机制.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可以借鉴美国社区调解制度的成功之处.这对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的优势化解新型社会纠纷,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