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决定着法律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生产方式变革是西方法律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纵向异质生产方式和同质横向生产方式彼此间相互矛盾、斗争、发展、演变促进了西方法律的催生催熟机制,促进了法律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最好是用经济和地理去解释。由于各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其生产方式必然存在差异。所以,经济因素对于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生产方式视角研究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其生成原因和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脑机接口(BCI)技术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前沿技术之一,有广泛应用前景.首先,借助生产性的法律理论框架,该种技术可以作为示例讨论法律如何看待通用型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脑机接口作为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开展人机交互的技术实际上是信息媒介的深层次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基于信息交换的生产方式,将使用者纳入生产过程,并在使用者与技术提供者(平台)的关系中,围绕核心法律概念与制度重新塑造法律关系,最终确立新型生产方式的合法性.其次,脑机接口架构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个控制/生产过程,其权力运作的微观机制同样通过"账户-数据-算法"影响用户的行为.最后,每一次作为系统性生产方式的技术兴起,都更多地解决了生产要素的创制和流通问题,但对劳动价值的分配的关注较为缓慢,BCI提供了反思技术公共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法律制度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导致不同法律制度的原因很多,有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条件等。这些因素都客观存在。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价值观对于法律制度的影响。法的价值观作为特定社会或特定时代文化的构成部分而存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因文化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状态,文化的个性、价值观的个性也就为不同国家和民族法律制度的差异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5.
“人的尊严”的法理疏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尊严"是一种在法学上广为引用的哲学、伦理观念,它表明每一生活中的个人均为法律上自治、自由、自主的行为主体,法律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保障人的尊严的实现。"人的尊严"有一个在历史上长期演变的理论发展过程,并最终率先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得以确认。人的尊严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个人主义与人格主义、正面的定义与反面的定义等多种理解方式,而在法律的具体意义上,人的尊严意味着人的神圣性、自主性,人是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的统一。相对而言,国家在保障人的尊严方面,更多地是以"义务主体"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法律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前提预设,把人视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个体,把错综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剪裁成单一片面的法律关系,要求尽可能地限制国家权力,甚至主张以"人道"规范一切;但是,社会中的人却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多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国家职能和社会规范都是多元的;民意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性法律与中国民意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社会体制的冲撞。现代性法律只能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  相似文献   

7.
监狱自由裁量权是监狱为实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根据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原则、精神、范围和幅度,结合罪犯的个体情况,对罪犯的处遇、奖励、处罚、教育、组织劳动等作出灵活处理的权力。其具有法定性、自主选择性、相对性和特定性等特征。"能动法治主义"思想、执法过程的性质、成文法之局限性、监狱行刑的个别公正以及监狱管理之高效、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监狱管理自身特点是监狱自由裁量权存在的法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基于"人性恶"、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的考虑,应当构建一个由立法规制、司法审查和行政执法控制的法律监控体系对监狱自由裁量权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发展权与中国发展法治化的三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与法律的融合导致了法律观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为人本法律观。而人本法律观在发展领域的运用所诞生的人本发展法律观则为发展权及其法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权法治的主体维度是人的全面协调自由发展和矫治发展导致的人的身份化、碎片化、边缘化、单极化和片面中心化。发展权法治的客体维度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占有、改造与驾驭的能力得以强化与增进的范围与幅度,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发展权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法律中"人"的定位和"国家"的定位理解不同,理论上形成了两种人权偏好,分别强调人权的消极自由面向与积极自由面向。但这两种偏好在冲突之时也绝非不可协调,这是因为它们都认同对人权的核心价值——人性尊严——的保障,实质自由则为这种协调提供了理论工具。实质自由理论是衔接两种人权偏好的桥梁,它为将来形成一种世界范围内更具说服力和可接受性的"文明相容人权观"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法律的价值整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科学技术助人求真 ,提高效率 ,增进自由 ,法律则引人向善 ,弘扬正义 ,维护秩序。科技进步在不断提高人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时 ,每每触发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并对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产生深刻影响。法律在对科技进步作出回应时 ,亦应为规避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发挥有益的作用。科技不断进步 ,法律不断发展 ,科技与法律也就必须不断实现新的价值整合。  相似文献   

11.
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付子堂 《法学家》2001,(2):29-35
利益,是法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时刻拨动人的心弦,左右人的行为.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主要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抗衡即"他律"来实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背后是各种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①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需求.离开利益关系,法律无从产生和存在;法律正是在对利益的控制中,体现其生命力,表明其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蔡宝刚 《法学论坛》2003,18(1):41-46
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和法律变革的时代主题 ,社会经济的知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的权力化 ,引起了构成法律基本要素的“理”即生产方式与“力”即国家权力的相应变化 ,进而引起了法律的知识化发展趋势 ,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法律更具有合法性 ,未来法治的重心应是加强知识的法律化和法律的知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份"合伙协议"引发不同当事人对其法律属性的争议.笔者借该份"合伙协议",阐述应如何判断不同协议的法律属性以及如何合法合理解释协议,并进一步地探讨"合伙协议"的争议所体现深层法律关系,即法律类型化与契约自由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经济法的性质(一)经济法的市场法性质1.近代法的特点在近代市民社会组成的同时,作为支持这个社会的法律制度而产生的近代法(包括公法和私法),是以保障有自由、平等、对等权利的"人"与"人"之间的私有权以及以此为依据的契约自由的法律体系而确立的。在近代国家和近代  相似文献   

15.
(一)专利法的产生和发展专利法作为资产阶级法律的一个部门,是伴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产生而产生,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而最后形成的.具有阶级内容的专利法是调整有关创造和使用发明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  相似文献   

16.
毕文轩 《法制与社会》2014,(7):7+11-7,11
自由权是社会主体所享有的依法自主决定其意思和行为而不受国家和他人任意干涉的自由的权利,是一项基础性的核心的人权。自由是法律的本质和目的,法律对自由具有保障作用。自由权的限制须有正当的理由与根据,要遵循必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9,(4):53-64
法律人格概念的发生学机制,涉及到法律位格的古今学说史。古典罗马法中,法律位格从未被规定于普遍意义上的"个体—主体—实体"之"人",而是依据"身份地位"的不同层次,从上往下分配位格的各种减等形态,形成多层次、差序化的法律位格体系。现代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主体概念摒弃了古典罗马法根据实践需要而设置法律位格,并灵活分配不同行为能力的传统。现代法律主体的诞生,是法律位格的简化和一元化的收缩过程,原本差序结构的法律位格被收窄到世俗化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法律主体位格。人工智能革命也可尝试在法理学上纳入这一法律位格的拟制传统。根据物种位阶的规范主义立场,现代法人制度通过"位格加等"把人为设置的团体组织提升到具有一定法律位格的地位;"智能机器人"概念是对"智人"概念的模仿和拟制,人工智能概念是通过"位格加等"把机器人提升到自然人的法律位格。法律主体学说之现代性立场有其限度,从法律主体概念回归法律位格概念,是人工智能时代法理思想变革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对自由问题的追问为主线,通过细致剖析<鲨堡救赎>和<阿甘正传>两部电影中的经典情节,将自由与法律的问题化做了对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自由枷锁的揭示:国家和法律的外在强制,恐惧、欲望、反抗和异化的内在束缚,都在以自由之名囚禁着现代人尤其是法律人的自由行动和自由精神.这两部影片中的各个人物如同一面面镜子,使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自由和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对他人自由的泯灭.无论对于法律人自己还是法律人追求的法治,自由都没有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任何担保.有的,只能是对自由问题的不断反思和不停追寻.  相似文献   

19.
<正> 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是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自由”,这一神圣的目标,在历史上曾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人们在理论上探索它,在实践上追求它。每一代人都在通往它的路上,留下了自己特有的足迹。但是,人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自由?自由是不是摆脱法律的约束为所欲为?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最近几年来,有些人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认为我国的法律过多限制甚至取消了个人自由,要求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面对当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推进我国法律服务产业化的理论依据1.服务经济理论的支持。服务经济理论提出,服务业也具有生产的一面,这种生产是从它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服务”的角度才成立,服务业只有不断地使它的劳动结果“产品化”,使它的生产方式“产业化”,才能不断提高它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存和壮大。我国无论是从优化经济结构,还是从增强经济素质考虑,都有必要加快实现法律服务业生产方式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来提升法律服务业的规模和效率,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的积极作用。2.知识经济理论的支持。知识经济理论指出,工业经济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