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马克思很关心“人”,这在他早、中期著作以及逝世前十年所作的“人类学笔记”(亦称“民族学笔记”)中,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在此,笔者拟就三个比较带争议性的问题发表一管之见。 (一)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形成的规律。 关于人类的形成问题,过去有许多学者由于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都以此为据,认为人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实际上这个命题包含着一个明显的逻辑矛盾:既然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又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主要特征,那么当劳动创造人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对高小、初中毕业生的劳动教育宣传工作」问题,这是一个当前最迫切的问题。让我首先简单地把劳动和人的关系谈一谈。人和其它动物不同的地方和最宝贵的特点,就在于人能劳动生产。人们为了生活,就要取得自己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为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和改造自然界的劳动生产活动,从而也改造和增进人类本身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是人类永久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物质财富以及人类历史和人类本身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说:「劳动创造世界。」同时,劳动也创造  相似文献   

3.
甲、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劳动最高尚最光荣(一)劳动生产是最高尚、最光荣的事情,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人类的根本特点就是会制造工具,并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来进行劳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劳动,肃清旧社会残留下来的轻视劳动的坏思想。人类的历史逐步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首先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意思就是说:人类因为能制造工具,改良工具,并善于使用工具,所以能使生产力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进步,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记者提问一: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人之由来》的陈列,我注意到陈列中没有引用恩格斯的语录“劳动创造了人”,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周国兴答一:《人之由来》是讲人类起源的陈列,之所以没有直接引用“劳动创造人”的语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给人以错觉,以为“劳动”是从古猿到人演化过程中唯一的因素。其次,“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命题的出现,原是恩格斯打算写一本题为《奴役的三种基本形式》的书,后来因故没有完成,却留下了序言部分。在这篇序言里恩格斯谈到了劳动  相似文献   

5.
《时代主人》2007,(9):1-1
是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本手段。 古典经济学最初只把土地和劳动算作是生产要素,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人投入了劳动。  相似文献   

6.
1、“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语P5)这句话表明A.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B.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C.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D.人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B、D两项表述有错误;尽管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所以正确选项应为A。2.“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恩格斯语P7)这表明A.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  相似文献   

7.
韩民青同志认为“严格、完善、科学意义上的人,从来就不只是肉体结构的物质存在,而是一个具有‘肉体——工具’结构的物质实体。”(《新华文摘》83处第8期第18页)其主要理由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离开肉体与工具的结合便不会有劳动的存在;没有劳动的存在,肉体便不是人,而是一个普通的动物。在韩民青同志看来,没有工具便没有人,所以工具是人的组成部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反过来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人就没有工具,所以人是工具结构的组成那分。韩民青同志是否认为人是工具的组成部分呢?我们再问:仅仅“肉体”和工具就具备了劳动的充足条件吗?没有劳  相似文献   

8.
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精髓和本真内涵,也是马克思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关于人的解放学说,就在于它以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彻底地颠覆了旧哲学先验理性主义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和历史发展出发,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把劳动理解为人的本质和解放的根据,揭示了“劳动解放”作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根基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铁锋 《创造》2004,(1):47-47
李勇华在《学术交流》撰文认为: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学术界对“最广大人民”(或“最大多数人”)这一概念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最广大人民”这一概念,至少存在从两个维度去把握和理解的思维空间:一是主要从量的方面去理解,即“人民”当中的最大多数。二是重要从类(质)的角度去理解,即“人民”当中占多数的某几个或某些阶层、集团。按照二条思维路径,有的学者在行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即:“最广大人民”就是指的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等“劳动人民”。什么叫“劳动人民”?在革命时期,“劳动人民”这一概念是明确…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是从古猿转变而来的,人类社会是从猿群转变而来的,劳动在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起了推动的作用,人类社会与猿群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在于劳动,从而加深认识劳动的意义,并初步懂得“神创造人”的各种神话、宗教和迷信都是不科学的。教材分析这一课是讲解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起源。这个问题是唯物论和唯心论长期斗争的问题,因此,科学而又通俗地介绍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课有两个框题。  相似文献   

11.
劳动既是人与猿相互区别的标志,又是人猿相互联系的桥梁。劳动的起源,实质上应是人类的起源。研究劳动的起源,正确理解劳动器官、劳动需要和劳动方式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对于重新认识和确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一、劳动器官的形成劳动的器官,主要是指脑和手,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猿的生物进化的产物,还是劳动的产物?或者是生物进化和劳动的共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劳动的器官是先于劳动而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过去一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始美感的发生过程这一人类审美历程中的重要理论课题进行了新的考察。作者认为,由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和人类生产自身的生存活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秘密,无疑是解开这一理论难题的关键所在。认为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人的生命活动又是以人的劳动为始基的。劳动,这一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不但在自然选择进化的过程中促进了人体的确立,而且最终还导致了思维的形成,情感的成熟,原始审美能力也伴随着对活动效果的评价、认识而一起降生。这就标志着原始美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思维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思维空间的进化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凭借符号系统进行抽象思维。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种不同之处的基础支点除了劳动,就在于人类的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14.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107-110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无关论”没有真实的理论根据。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关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资本收入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5.
无神论者说,人是由猿进化演变而来的。自从地球上有了这种“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后,地球上的一切都开始发生着变化。为了生存,人不得不从树上爬下来;为了生存,人不得不直立起身躯;为了生存,人不得不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为了生存,人不得不学会制造工具,与自然斗争;为了生存,男女结合,人类才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不断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特别是近代产业革命以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成为现实。当人类从自然中获取日益丰厚,生存技能得到提高之后,人类的繁衍也随之加速,导致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严重不和谐的音符: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大量灭  相似文献   

16.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不但通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人猿揖别,而且通过劳动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化。”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不断创造,实现价值的劳动过程。人的作为正是人追求、创造的结果。没有创造,就很难有大的作为,更谈不上美好的人生。作为与创造活动是不同的。作为一般是指创造活动者的努力及创造努力的效果。创造活动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创造新文化的实践过程。人的活动可分为一般性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人的作为固然与活动的目的是否正确,方式方法是否恰当,主体的努力程度有关,但更与活动是否富有创…  相似文献   

17.
范武邱 《求索》2010,(3):100-102
灵感堪称是人类“思维之树”上最美丽的花朵。哪里有人类的创造活动,那里就有令人惊奇的“灵感之花”。在艰深的科学创造活动中,有“灵感之光”的闪耀;在繁复的文艺创作活动中,有“灵感之翅”的跃动。本文拟基于语言哲学层面对灵感思维的作用机制以及灵感对思维主体的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对古语词的释义在我国的任何一种方言系统中,现今都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四川方言也不例外。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格林就认为“语言是我们的历史”。语言(词)不仅是人类交际与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形式和建构手段之一。它不断介入和渗透到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接触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体现着社会(人)的思维、心理、历史和价值观念等等。在四川方言中,有一类词直观反映出人类在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态表达上的差异,如“粑”、“瞄”等。这类词好比化石一般,体现出创造和使用词语的那个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3,(4):39-43
"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  相似文献   

20.
论工具活动与思维起源胡潇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思维的存在,如果不能完全有意识地,而是本能地利用生活经验,如果不会建立一系列因果联系,进行概括和推理,是不能制作哪怕最原始的工具的。”这一结论,对于现代人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说明原始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